“中考和高考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初三和高三)有两年时间用于复习和应付中考和高考。把基础教育阶段缩短两年,16岁就能上大学。”
——梁建章
前不久,以梁建章、任泽平、黄文政、何亚福为专家团队的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了《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2版》(学前和基础教育篇)。
图 | 育娲人口研究官微
在报告中,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再谈人口问题,并提出:
1、由政府直接投入或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大量托儿所;
2、取消中考,避免过早的教育分层;
3、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2年,提升教育的整体效率;
4、放开土地供应和户籍限制。
他认为“把基础教育阶段提速2年,16岁就能上大学。 家长的负担减轻了,有利于提高生育率。大部分人20岁大学毕业,就能够更早地走上社会,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成家立业,也有利于生育率的提升。”
报告一出,立即引发众多家长关注,相关话题也迅速上了热搜,网友们议论纷纷。
图 | 微博热搜
有的赞成缩短小学学制,让孩子早点升入初中:
图 | 微博话题评论截图
有的认为初三阶段的孩子还不成熟,过早分流确实不合适:
图 | 微博话题评论截图
展开全文
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即便取消中考,升学压力也不会减轻:
图 | 微博话题评论截图
那么,报告究竟基于怎样的考虑,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眼下国内的“中考分流”真实情况如何?
中国家长的教育压力究竟有多重?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
取消六年级、初三
避免过早分层,16岁上大学
缩短学制、提高教育效率
梁建章表示,1980年代以前,中国很多小学都是五年制,而现在的小学生,学习时间增加了很多,实际上完全可以缩短一年时间。
“听起来离经叛道, 其实我上小学的时候,小学就是5年。我虽然是15岁通过少年班进大学(复旦大学少年班),但是当时大学寝室的同学,也只有16、17岁。”
同样,初中阶段的学习也没有必要花费三年时间。
“高中教育没学什么,就是为了高考。把高考前的时间缩短,去读大学,对未来的人生是有帮助的。”
梁建章认为,毕竟在拥有互联网之后,学生不必死记硬背很多知识点,缩短学制完全可行, 取消中考则可以省下很多原本纯粹因为复习迎考而虚耗的时间。
同时,用普及十年的基础教育,让绝大多数年轻人 在20岁时可以完成大学教育,提早两年走上工作岗位;一部分人可以在22岁获得硕士学位,提早2—3年走上专业类岗位——这既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又可以让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有更多时间成家立业,从而提升生育率。
图 | pexels
取消中考,避免过早分层
中考是每个体制内的孩子必须面临的一道重要关卡。 1:1的“普职分流”,导致近一半学生被分流,基本与高中无缘,家长的焦虑也由此被点燃。
因此,报告中认为,中考的评价过早,容易让那些起步晚的孩子遭遇错误的评判。
每个孩子的成熟期不一样,有些孩子在小时候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把兴趣和精力放在学习上,但是不代表以后不会。
还有弱势群体的孩子更容易输在起跑线上,因为富裕家庭会把更多的资源来刷题或者提前学习。或许弱势群体的孩子天分和后劲并不差,但是由于家庭的原因起跑慢了,被过早地分流了。
图 | pexels
教育资源要如何分配
如果取消中考,教育资源的分配怎么解决?面对这个现实的问题,报告给出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就近抽签入学、教师轮换等和小、初阶段一样的操作,实现高中教育教育的均等化。
同时,消除教育不平等也是缩小中国贫富差距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的教育不平等主要是城乡差距。乡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源流失和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特有城市户籍制度和高房价的问题造成的,对此,应该放开土地供应和户籍限制,让更多的人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成家立业。
不设任何户籍限制,让所有孩子都可以随父母的工作地点就近入学,这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均等化。
梁建章表示,此份报告提出的建议,社会大众固然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但是长期来说,教育改革需要走这一条路。
中考分流有多残酷?
上海初中毕业,仅有2.7%能上985
这份报告是以教育为切入口,奔着提高中国生育率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提高中国家庭的生娃数量。
且不论报告提出的建议有没有可行性,若若老师却从中感受到中国家庭在养娃路上的重重负担, 中考、高考、教育资源……每个词都是悬在家长心上的一把刀,特别是 “中考分流”,一谈起就不免让人倍感焦虑。
图 | pexels
众所周知,要想要考上985/211,就得先考上普高,而且一般的高中难有希望,还必须得是重点高中才有望一搏。
但冰冷的数据,却将残酷的事实摆在眼前。
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李海林先生曾在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详细解析过:
中考——
高考——
○上海每年能够参加高考有60000人左右,其中有 60%能够上本科,这在全国已经是很高的了;
○能够进入一本的大约 12000人;
○能够进入211的学生大约是 7800人;
○能够进入985的,总人数不会超过3000人,2021年是 2800人。
图 | 李海林先生 IEIC现场PPT
也就是说,放在升学率在全国较高的上海,要想 进入985,就得在6万高中毕业生里排名 前5%,在11万初中毕业生里排到前2.7%。
如果扩大到全国范围,这个录取率就更低了。
2021年, 在18万+高考考生的激烈竞争下, 国内985高校平均录取率仅有1.62%。
* 这个是以所有高考考生为分母的数据,而不是所有高考适龄人口做分母。图 | 国金证券研究所
看着这样的数据,确实让人有些“意难平”。
为上好学校
中国家长必须付出多少努力?
在《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2版》中,有一句话,特别引人共鸣,也道出了千万家庭负重前行背后的真相:
虽然人均收入不到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但是中国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支出已经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水平。
为了让孩子能进入好学校,中国父母是“勒紧裤腰带”,也要给孩子争取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在上海养一个娃,从出生到17岁,平均生育成本高达102.6w,超全国平均线2倍, 登顶全国第一,同时处于 世界第二! (NO.1为韩国)
图源 | 微博@新浪教育
生育成本主要分为教育支出和非教育支出。非教育支出包括衣食住行等;教育支出包括保姆费、托儿费、学杂费、课外辅导费以及以及其他教育费用。
毫无疑问,家长们的大头花销在教育支出。
网上曾经有一个关于#培养一个谷爱凌需要多少钱?#的话题讨论。
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谷爱凌从小在美国湾区私立学校读书,一年学费保守估计要 5万美元(约人民币32万)。
▲谷爱凌采访 源 | 纪录片《我的时代和我》
滑雪又是个极其烧钱的运动,按10年来算,保守估计需要花费 300万美元(约人民币1896万)。
除此之外,谷妈妈也非常看好国内的教育资源,每年寒暑假都会带谷爱凌来北京海淀补习,中美两国来回飞的交通费用、生活费、补习费等,大概每年需要至少2万美元(约人民币12.6万元),10年的话,至少需要人民币126万元。
如此算来,从兴趣班,到滑雪项目,再到补习班,整体算下来培养一个“谷爱凌”至少需要花费人民币3千万元以上。
当然,普通家庭不可能有谷爱凌那样的家底,但对大多数父母来说,为儿女计前程,教育支出是没有上限的。
图 | pexels
同样无限扑入的,除了金钱,还有精力和时间。
据统计,过去8年,小学生家长每周辅导平均时长 增加了近3小时。在京沪江浙等地,15岁学生 每周学习时间达57小时,每天连续学习超8小时的负重感完全不输上班族。
图 |《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2版》
随之而来的,是家长的陪跑时间也越来越长。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计算后发现,从2010年到2018年的这近十年时间里,小学生家长每周辅导作业的时长从3.67个小时,增加到了5.88个小时;初中生家长则是从每周1.56个小时翻倍到3.03个小时。
为了能够挤入录取率只有60%的普通高中,这样的金钱和时间的投入,让无数家庭不堪重负,却还要咬牙坚持。
于是,种种担忧与心愿,推动着越来越多有条件的家庭选择送孩子进入国际化学校,换一条赛道实现理想。
图 | pexels
放眼全球,可选择的大学更多——
据2023 QS世界大学排名,进入世界前50的中国大陆高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
图 | QSchina
每年全国千万高考生, 要竞争这5所世界前50国内名校,这个难度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 如果大家将目光放到国际跑道,你会发现,可选择高校更多了,说得更通俗一些, 进入世界TOP高校的可能性也更高了!
2023 QS 世界前100院校排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