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西高原迎战森林火险高发期,防火和空气质量一个都不能少_森林_火灾_防火

今年1月31日,一向以灿烂阳光在西部地区闻名的四川西昌遭遇“雾霾”袭击,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一度达到重度污染。1月7日,西昌市同样出现了重度污染天气。当地官方确认,这是由于当地森林草原防火“计划烧除”所致。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四川凉山州木里县、西昌市接连发生森林火灾,连续两年造成参与扑救灭火的消防人员牺牲,让森林防火这一度冷门的话题重回公众视野。“到底有没有预案?专业灭火力量够不够?有没有灭火的大飞机?有没有防火道?”这四个严肃而又深刻的诘问,成为了3年多来森林防火体系中每一个人想得最多的问题。

▲2020年4月2月,西昌3.30森林火灾扑救现场。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了解到,四川攀西地区特殊的自然植被资源和地形地理环境特点,每年2月开始便开始进入森林火险高发期。在汲取了往年重大森林火灾的惨痛教训之后,近年来凉山等多地开展了针对性基础设施补强、人员思想意识提升、预防性烧除等工作,但同时也带来了次生污染等问题。

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坦承,受到气候更加干燥、人员思想疲劳、隐患较多等因素影响,2023年春季森林防火“形势并不乐观”。打赢2023年森林草原防灭火攻坚战、翻身战,更是今年必须完成的必答题。

展开全文

▲2月21日,四川省森林草原火灾应急演练在四川冕宁举行。图片来源/四川应急管理

高发的森林火险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境内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30位救火英雄在这场火灾中壮烈牺牲,其中27名消防员被追记一等功,11人被追认为共产党员,3名干部被评定为烈士。2020年3月30日15时35分许,凉山州西昌市经久乡和安哈镇交界的皮家山山脊处发生森林火灾,在救援过程中因火场风向突变、风力陡增,致使参与火灾扑救的19人牺牲、3人受伤。

森林火灾之险,由此可见。

森林火灾如何扑救?首先必须回答的就是为什么森林容易起火,四川攀西高原为何成为我国森林火灾的高发区?

公开资料显示,凉山州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之一,西昌虽然作为凉山州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其森林覆盖率也高达近49%,冬春季节日照充足,春季气候尤其干燥,每年2月到4月期间,攀西地区森林草原火险预警长期维持在橙色以上级别。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森林防火教研室主任白夜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四川凉山地区大部分是原始林区,植被以油脂含量丰富的云南松和高山松为主。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枯枝落叶积累后形成地面腐殖层较厚,灌木、易燃草本交错复杂,燃烧条件极为有利,“西昌只是整个攀西高原的一个典型个例,几乎整个攀西都是这样充满了油脂的森林。”

2020年3月31日发生森林火灾的西昌市柳树桩区域林管站工作人员张运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森林防火最大的难题就是易燃的森林,“我们这里主要树种是云南松,松节油含量高,燃点低,尤其是最近天气干燥,遇到火星就有可能燃烧。”张运表示,森林地面植被长期堆积后容易发生腐烂,更危险的是腐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可燃气体,一旦遭遇明火,将会短时间内出现火势快速蔓延现象,甚至出现极端现象爆燃。

有了充满油脂的可燃物,攀西高原独特的气候特点也成为了多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白夜分析说,从气候学来讲,攀西地区大部分区域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特殊季节受焚风效应影响,“不仅风大,而且温度高,天干物燥风大之下起火再正常不过了”,风助火势之下,星星之火便可燎原。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波认为,受到大气候的影响,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火场的风向突变现象时有发生,火灾风向突变存在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测性,“当风向变化时,就会将林木燃烧时形成的浓烟吹向消防人员,烟尘会快速笼罩一大片区域。”刘波说,一旦浓烟导致扑救队员窒息,就十分危险,风助火势大大提升了森林火灾的危险性。

▲工作人员在实施“计划烧除”点火作业。图片来源/四川省林草局

背水一战防大火

2019、2020年连续两年因为森林火灾造成悲剧之后,四川省和凉山州两级政府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首先运转起来的是行政系统。西昌“3.30”森林大火调查报告认为,凉山州及西昌市存在贯彻落实部署要求不及时、不到位,火灾发生后初期处置不规范,因准备不足、仓促上阵、应对乏力,个别干部失职、失责,特别是指令传达不及时、不准确、不顺畅,致使火灾扑救统筹协调不到位,以致发生扑火人员重大伤亡的惨痛事件。作为应对措施,整个凉山州乃至四川省的行政系统都运转了起来。

四川省林草局一位中层干部向上游新闻记者回忆说,2020年西昌“3.30”发生之后,2020年到2021年的整个冬春季“森林防火”就成为了整个四川林草系统的关键词,省级机关中出现了除维持机关运作的人员外全员下沉督导防火的现象,人员派出到了高火险地区的每一个县乡。普通民众是否知晓森林防火的应知应会要点?防火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森林防火还有哪些短板?这些都是省级督查组工作的重点。

除了省级部门的督导,凉山当地的公务员们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唐潇(化名)是凉山州级机关的一名普通公务员,其日常工作内容与防火管理乃至林业都毫不沾边。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的2、3、4月,他的办公室都在大小凉山的树林中,蹲点防火24小时值班状态,“确保每个山头都有干部协助开展巡山,每个坟头都有干部进行监管,每片林牧区都有干部蹲守值守。”

唐潇说,前两年整个凉山州从上到下都投入到森林防火工作中,防火成为了与防疫、经济工作并驾齐驱的重点工作之一,“(森林火灾危险源)能管的不能管的,现在都管起来了,非人为火源都在尽量控制。”

一线干部对于森林火灾的思想认识提升之后,如何有效防控森林火灾也是一个技术性难题,而防火通道建设则是“技防”的重中之重。2020年以来,四川全省特别是火险高发区凉山州、攀枝花市等地相继建成投用了一大批防火设施,其中包括生态防火工程、林火阻隔系统、防火通道、“两点一哨”以及水灭火设施等。

四川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中的重点项目“防火通道”,原本是为扑灭火情提供畅通便利的救援通道,其周围的隔离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隔或延缓火势的蔓延。但四川省级相关部门发现,在省内个别地方,防火通道的建设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维护,常常陷入“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6日举行的四川森林草原防火暨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就特别提到了科学开展防火道路建设工作。会议决定,今年四川将尽快出台防火通道建设通知,明确建设标准、规范建设程序,全省各地要弄清森林资源种类和分布、防火等级、火灾发生规律等情况。

凉山州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防火期以来,凉山全州已完成维修防火通道2.2万余公里,新建防火通道3500余公里,完成蓄水设施维修1.2万余处,新建7400余口,完成“两点一哨”维修维护613处,新建74处。

除了防火通道建设,完善消防用水项目也是重点之一。长期以来,受限于地形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四川多个高火险地区的以水灭火网络并不完善。前述防火工作会决定,下一步四川全省将在有条件的国有林场林区、自然保护地以及火灾易发多发地区,积极建设蓄水池、拦水坝、消防井等设施,推动高火险区乡镇、村(社区)和国有林草单位立足实际,配足备齐水泵水带,逐步实现重点林区以水灭火网络全覆盖。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直言,由于前期欠账太多,森林防火设施积累的问题并非短期可以改变,“部分防火设施缺乏管护,实际使用效果不够理想,还有部分防火设施缺少统一的建设标准,落地效果参差不齐。”

省级督导组发现的问题,还有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运行的视频监控设备,是火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最灵敏的“触角”,是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重要技术支撑。近年来,修建防火塔配备视频监控设备,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地方林草部门的投资项目。今年1月,四川省林草局的包县督导组在甘孜州白玉县金沙乡等5个防火瞭望塔发现,当地安装到位的视频监控处于停机状态,随后又在该县5个瞭望塔发现了类似情况。

白玉县当地工作人员提出,由于森林防火经费保障不足,视频监控服务难以为继才导致了投入巨资建设的视频监控成为“摆设”。省级督导组也不得不提出备用方案,一方面要求合理统筹防火项目资金,对接相关服务机构做好视频监控服务保障;同时做好人工巡护频次,落实专人负责瞭望塔火情监测值守,人工代替视频进行监控。

▲2023年1月2日,西昌市区因计划烧除遭遇严重空气污染。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防火和空气质量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1月31日,一向以阳光灿烂在西部地区闻名的西昌遭遇了“雾霾”的袭击。当地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图片称,西昌的天空被“一层灰蒙蒙的灰尘笼罩”,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当地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一度达到重度污染。凉山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向上游新闻记者确认,当时出现的严重空气污染是森林草原防火计划烧除所致。

2019年、2020年接连两年发生森林火灾后,有林业专家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就认为,当地应该推动提前“计划烧除”,降低火灾火险。原林业部1995年6月发布的《东北、内蒙古林区营林用火技术规程》中,对“计划烧除”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在经营和保护森林中,通过控制火强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烧除林区积累的可燃物,达到预防森林火灾、控制森林病虫鼠害等多种目的的科学用火。

“计划烧除,是不得不做的必选题。”四川省林业部门一位退休学者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包括凉山州在内的四川多个地市,因为近年来森林保护工作的落实不到位,林下可燃物载量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公认的易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临界值,“如果不在气温低、风力较小的时节搞计划烧除,那么到了天干物燥的月份再起火就是很不容易控制的,计划烧除十分有必要。”

2019年以来,凉山、攀枝花等地均开展了计划烧除,消除了较大的森林火灾隐患,但也在生态环境质量上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上游新闻记者2020年到2023年均报道了凉山多县市因计划烧除而导致当地空气质量快速下降至重污染的情况,“逢烧除必污染”成为了无法回避的难题。

四川省林草局在回应政协委员提案时承认,部分地方、部分单位在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中仍存在责任心不强、技术操作不规范、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等问题,“例如不按技术规程开展计划烧除、随意扩大计划烧除范围、以森林防火名义破坏林地、超出防火工作需要砍伐防火隔离带等”。

今年春节后,西昌市进行的计划烧除,让当地的空气再次陷入了重污染。1月31日,有西昌当地网友称,整个邛海泸山区域都被浓烟所笼罩,整个西昌市区都隐约有一股柴火味道。空气质量监测显示,计划烧除开始后当地空气质量快速下降,重污染天气维持了至少24小时以上。

春节后的这次因计划烧除带来的重污染天气,并非2023年的首次。1月7日,西昌市也出现了重度污染天气。次日凉山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就发布了关于计划烧除督导反馈问题的情况通报,要求从即日起,“全州停止一切计划烧除作业,全面进行停烧反思整改”。该通报还要求,各开展计划烧除的县(市),立即召开计划烧除工作问题反思会,对照问题、举一反三,深入查摆各自存在的问题,按照“为什么还未吸取往年的深刻教训,屡屡重蹈覆辙?为什么烧除计划事先未报备?为什么不按照计划和规程组织?为什么只将烧除工作交给村组干部,未派出专人现场监督管理?为什么烧除现场未配备灭火装备,派出扑火队伍值守和处置?” 等问题进行反思。

对于计划烧除影响空气质量的投诉,西昌市应急管理局认为,实施计划烧除“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预防,是有效减少可燃物载量、提前防范森林火灾、阻止森林火灾蔓延的必要方法”“严格按照计划烧除规程,科学、安全、有序开展计划烧除工作。”

对于影响空气质量的难题,该回复称,未来烧除作业严格按照“提前设计、规范流程、突出重点、错峰烧除”以及“六不烧”原则有序开展,提前根据气象、空气质量监测情况等因素综合研判,精准确定烧除时段,严控每日开展烧除乡镇数量。

凉山州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士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从2020年开始大规模推广了计划烧除,的确在非高风险时期化解了高风险时期的森林火灾危险,“很大程度缓解了防火压力,作用还是很明显的。”但他认为,未来凉山当地在协调计划烧除时将花大力气做到化解森林火险的同时不显著影响空气等生态环境,“连续两年因为烧除都惹出了重污染,森林防火不应该和保护空气成了矛盾,如何协调也是我们重点努力的方向。”

“压力不同于往年。”2月22日,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坦言,今年四川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并不乐观。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气象部门预测,今年防火期全省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总体偏高;其次各级督导反馈,部分地方基层干部“思想松懈”,最后还发现隐患排查和宣传教育仍有“死角”。

2023年春天已经来临,四川全省再次进入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期”,确保“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攀西地区的天空不再出现浓烟,是无数人的最大期望和努力方向。

上游新闻记者 胡磊

编辑:朱亮

责编:郎清湘 王蓉

审核:冯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