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夜行人”
原标题:张杰从事单轨道岔检修近20年,与星光相伴守护列车安全行驶——(引题)
山城“夜行人”(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2022年12月26日凌晨1点,随着最后一班列车进入车场,山城重庆从忙碌的喧嚣中渐入寂静。这也意味着,张杰和工友们这群“夜行人”要开始忙碌了。
穿楼而过、跨江而行……轨道交通的“上天入地”离不开一个特殊装置——道岔。
凌晨,张杰在进行单轨道岔钢梁连接部位检查。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摄
由于道岔是无替换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列车停运。因此,每天都要对道岔进行“健康体检”,重庆轨道集团运营三公司工务维保部副经理张杰就是这些道岔的专属“医生”。
凌晨1点~4点的3个小时,是留给张杰和工友们的“天窗”作业时间。他们要用深夜的疲惫,守护列车一天的安全运行。
验电接地、切断道岔驱动电源、拆卸防尘罩……每完成一个作业项目,张杰就会在工单对应的位置打上标记。
从事道岔检修近20年,这样昼伏夜出的工作节奏张杰早已习惯。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单轨道岔技改创新项目近30项,节约成本超2000万元,获7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在不久前获得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
30多本笔记“炼”成“活字典”
嗒、嗒、嗒……凌晨1点30分,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道岔梁上,机械养护作业的声音此起彼伏。此时,张杰的身旁摆放着一个重约10公斤的工具包、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
“列车每日运行,发现小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要拖成大问题。”张杰一边叮嘱身边的年轻同事,一边用随身携带的点检锤,敲打了一下轨道梁之间的接缝板,一声清脆的回响传来。
展开全文
“声音清脆,表示轨道梁间结合紧密,如果回声低沉,就说明轨道梁之间的螺丝可能有了空隙或者松动,需要检查确认问题所在。”张杰说。
这些检修“秘籍”都“藏”在张杰的30多本笔记里。
2004年,张杰进入重庆轨道集团,从事单轨道岔检修维护和技术革新工作。此前,他已经在重庆一家机电厂干了13年机械设备维修。
当时,国内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线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刚刚开通试运营。跨座式单轨交通技术和设备大都从国外引进,车辆、轨道梁、道岔等核心技术也都遵循国外标准和规范。面对技术壁垒,张杰和同事们的心里有了明确目标:掌握核心技术,早日让单轨道岔实现中国造、重庆造。
在道岔专家带领下,张杰和同事们把“家”搬到了工作室:他们买来专业书籍,白天自学技术资料,在现场进行测量、比对、绘图;晚上讨论技术问题,记录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
也是从那时起,无论走到哪里,张杰总是随身带着笔记本,遇到不懂的技术知识、总结出来的独家“秘籍”都会马上记下来。十几年下来,这些笔记本摞起来有厚厚一摞,记录的资料数据超过数十万字。因为对道岔的上千个标准数据了如指掌,张杰也被同事们称为道岔“活字典”。
2012年,张杰通过观察、测试,发现道岔推杆故障大多因刹车垫片磨损导致。经过200多万次试验,耗时1年多,张杰团队成功将道岔锁定装置使用寿命延长了3~6年,节约了数百万元设备采购资金。
眼睛就是尺子
凌晨2点,张杰和工友们已经在线路上忙碌了近1个小时。
只见张杰打开探照灯,保持半蹲姿势,屏住呼吸,以便找到最佳状态。很快,仅靠目测他便得出结论,“两个接缝板之间的高差没有超过2毫米,符合标准。”
同行的工友用游标卡尺一番测量后,果然没问题,于是调侃道:“你的眼睛就是尺子啊。”
这个好眼力是张杰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练成的。
此前,重庆轨道交通线路上的进口装置设备到达一定使用年限后,各种小毛病频出。为降低维修成本,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张杰和团队通过对检修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一步一步攻克了技术难题。
那段时间,他白天,跟随专家现场学习,深夜,奔波在轨道线路上检修设备。经过连续数月的高强度学习和工作,张杰带领同事们编制出了国内第一本单轨道岔维护手册,不仅为单轨道岔维护维修作业建立了“标准”,更为单轨道岔国产化奠定了基础。到2016年,重庆单轨道岔设备已实现90%国产化。
近年来,张杰带领团队相继完成轨道交通2号线关节型道岔指形板技改、宝桥三开道岔锁定装置技改、船舶单开道岔锁定装置制动系统整改等多项技改及科研任务。
他们最新研制的信号继电器快速检测仪,能一次性快速自动检测继电器所有触点,将工作效率提升8倍以上,且体积小巧便携,成为日常检修作业中的“神器”。
守护列车安全运行
接近凌晨4点,城市在薄雾中露出微光,张杰和工友们终于在首班列车出站前处理完了所有事项。这群“夜行人”带着一身疲惫离开工作现场。
张杰告诉记者,经过10余年的努力,重庆轨道集团已经打破了国外对道岔设备的长期垄断,完成了从标准到研发、运营的全链条国产化,并在重庆建成了国内首个单轨交通科技示范工程及单轨交通装备产业基地。
与重庆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共成长,张杰也收获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成为在山城小有名气的“技能明星”。
2012年,张杰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在这间工作室里,张杰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笔记里的“秘籍”传授给同事。
“杰哥对工作极其认真,对细节问题严格把控,遇事冷静,有很强的判断能力,他分享的经验和培训让我受益终生。”重庆轨道集团运营三公司单轨道岔综合维修一组组长、张杰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余建平深有感触。
目前,张杰劳模工作室累计开展培训110多期,直接培训2000人次,培养高技术人才20多名,整个单轨道岔专业高技术人才比例大幅提升。
每天的早高峰和晚高峰,车厢里都挤满了人。张杰说,想到自己在守护列车安全运行的同时,也是在守护城市追梦人的梦想,就觉得心里很踏实,很有成就感。
早上6点30分,3号线首班列车载着追梦的山城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列车飞驰而过,变成一个亮点消失在远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