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维平:被特批可留胡须,年过花甲再次从军,他究竟为何?_抗战时期_伤员_配药

花甲之年在现在意味着退休之年,但是总有很多人,虽然老骥伏枥,但是志在千里。蒋维平就是其中之一,自己无法上战场抗敌,而是用从医方式一直奋斗在一线。

2020年的疫情,80几岁的钟南山院士听说了,连夜赶火车前往疫情一线城市武汉。

这种事情无论是以前,还是如今,都无时无刻的出现。虽然已经年过耄耋,但是当国家需要之时毅然挺身而出。

有人可能会调侃60几岁还上战场,能打仗吗?

年轻时的蒋维平其实拥有丰富的参军史,但抗战并非一定是上战场,蒋维平当然不会去拿枪杆子,他拿的是手术刀。

可想而知,当时最紧缺的就是医生和药品。

拥有传奇人生的蒋维平

蒋维平先后参加了清军,北洋军 ,国军,以及花甲之年参加的八路军。

在1930年时回房山石楼村学医,并且开了一个自己的药店。本以为会就这样过完一生,但是,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加入了八路军的医疗队,之后就有了他花甲从军的故事。

展开全文

其实蒋维平从小出生贫苦,还曾当过长工、徒工。在20岁就投身抗战,在李鸿章、袁世凯、段祺瑞手下参军,曾在北洋军中任过副团长。丰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的传奇人生。

花甲从军

在他以为自己会平凡的过完余生时,1938年2月,八路军第120师359旅挺入平西,途经其故乡,让他得到了一个机会,他毅然决然的关闭了药房,带着养子蒋志刚,携带着药房里所有的药物,前去参加八路军,之后担任房良县九区救国会主任。

1941年时他已年近古稀,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制药配药的决心,他潜心钻研药物,用自己配的药救了很多人。

钻研医学制药配药

抗战时期是药品、医生紧缺的时期,当时的药品很多被敌人管控,想要得到一盒特效药难上加难,这时蒋维平想:既然这样,那就自己制药配药。

制药配药的过程很不易,蒋维平凭着自己对医学的钻研,成功的配出了很多药品,解决了当时抗战时期的药品问题。

蒋维平脾气其实很大,得理不饶人,但是对待伤员却非常好,是个热心肠。

热心肠的蒋维平

对其他人苛刻的蒋维平,对待伤员却格外细心。不仅仅对伤员进行细心的照顾,还自掏腰包为伤员买补品。

那时肯定没有“医生喝葡萄糖水,究竟是谁掏钱”这种莫名其妙的问题。

蒋维平不仅仅是医生,更是他们的好朋友。曾经还为一个女孩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蒋维平的热心肠由此可见,他不仅仅是救死扶伤的医生,还是个乐于助人,勤劳刻苦的人。

勤劳刻苦的蒋维平

蒋维平在治病救人时还曾致力于开垦荒地,组织、参与粮食的播种、丰收,解决了当时粮食紧张的问题。他还开办木工厂、组织制药、编织等工作。

在后期的战役中更是救助了很多伤员,并且组织了模范连队。可见蒋维平不仅仅只是投身于医学中,还投身在劳动中,劳动模范的称号可谓当之无愧!

花甲从军的缘由

年过花甲的蒋维平,放弃安稳的生活,毅然投身抗战斗争中。

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爱国精神,他的信仰。为抗战出一份力,是他的目标,虽然无法上前线抗战,但是根据当时抗战时期的情况,医疗队的缺少,他投身医疗,是种偶然的机会,但也是种必然。

小结

一生的许多历程,造就了蒋维平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

无论是抗日前线上战场的战士,还是救死扶伤的战地医生,都值得被铭记。就算年过花甲,甚至年过耄耋,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挺身,这是种责任,更是爱国精神的极致体现。

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蒋维平这种精神,不管以前经历了什么,都是一生中的小片段。

我们应该学其精神,笃定向前。当国家需要时,不要想我为什么要去,想的应该是我该如何去做,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