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男子因失恋隐居20年,把山洞凿成三室一厅,如今68岁仍单身_山洞_山上_野人

电视剧《琅琊榜》中有个经典镜头,赤焰军劫后余生的聂锋因为无家可归,流落在山上成了一个野人,被当地人当成了怪兽。而现实生活中,居然也有这样的一个人。

2006年8月的一天早上,江西吉水县白沙镇上田村,一个小伙子突然在村里大喊:“山上有怪物,有野人。”

原来这个小伙子是外乡来探亲的,在山上遇到了“怪兽”吓得魂飞魄散,尽管如此,当地的村民却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大家都知道他说的“野人”,并且也认识他。

那么,好端端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去当野人呢?难不成是看透了红尘?一如弘一法师?

因为失恋,决定归隐山田

弘一法师曾说过,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这个社会难道真有看透红尘的人?

这位“野人”名叫余水芳,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是江西省鄱阳县五甲村人。

据当地人介绍,余水芳本来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小时候就会用树枝在地上画画,而且心算特别快,10岁就会打算盘。

展开全文

初中毕业后,他因为家里贫困,没有继续上学,但是当时的初中文化已经小有名气。

靠着家里时代行医的知识,他当了一名赤脚医生,但是这营生多为助力老弱病残,收入并不乐观。

为了照顾家里的父母,余水芳决定进城打工,带着几块钱去县城找工作,最后去了一个机械厂。

以前的初中毕业被人们称之为高材生,好在厂长人不错,希望余水芳可以继续读书,深造一下,还可以赞助他学费。

就这样,1977年恢复高考,他马上就报名了,他一边工作,一边利用自己初中稳重的基础,开始学习数理化,成为了厂子里的榜样。

但不幸的是,最后余水芳发挥失常,名落孙山。

厂长安慰他说:“你还年轻,有大把的机会来学习。”但是余水芳怎么也高兴不下去。

为了不辜负大家,余水芳决定一鼓作气,再次迎战高考,期间,在厂子里认识了一个刚来的姑娘,这姑娘打扮得十分精干,余水芳对她一见钟情。

那个年代,一块钱就能谈恋爱,周末余水芳带着一块钱就能干了所有事,不仅可以看电影,还可以去逛商场。

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也被余水芳的真情所打动,和余水芳在一起相处了很久,但是时间久了,两个人的矛盾就产生了。

这个姑娘是一个书香世家,本来想着余水芳是一个有上进心的男子汉,但是后来发现并不是她想要的那样。

最后余水芳因为此事,不仅没有心情高考,整日愁眉苦脸,分手的消息大家都知道了,余水芳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决定离开工厂,南下拼搏。

1992年,深圳珠海成为延安经济重地,无数的青年人在这里淘金,俗话说,深圳遍地是黄金,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刚来到深圳的余水芳,凭借自己在北方工厂的技术活,在深圳的一个厂子里顺利当上了一个钳工。

不料,这份工作改变了他的命运。

90年代初的深圳,街头遍布了商业广告,当年在北方,广告是很少见的,这里的一切打破了余水芳的认知。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成为了深圳最流行的一句话,一栋栋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也就是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余水芳和另外一个同事相爱了。

在厂子里,余水芳不仅是一个小领导,而且还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余水芳觉得他在深圳是真正的事业爱情双丰收。

但是命运是不公的,余水芳因为性格耿直,常常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小事和女朋友吵架。

本身这个女孩就是比他大,所以这个女孩常常说他不够浪漫,余水芳说:“我就是不喜欢逛街看电影。”

余水芳想努力赚钱,娶她回家,可她想要的不是他努力赚钱,而是现在就给她一个家。

回忆起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余水芳总是说,是我脾气不好,一般的女孩都不喜欢我。

余水芳当时因为心情不好,和女朋友闹分手,便回到了白沙镇老家,在家里想了一个多月。

最后他决定,和女朋友坦白一切,把她娶到农村,让她过上好日子。

可是当他再次来到深圳找女朋友的时候,发现女朋友已经有了新的男朋友,而且你她的男朋友是买肥皂的大老板,家里还有三室一厅的大房子。

这一切,让余水芳心灰意冷,心里最后的爱情彻底崩塌了。

回到老家,决定隐居

随后,余水芳因为无心工作,带着对女朋友没有忘记的爱,带着自己内心的创伤回到了老家。

家乡的人都是劝他说,失恋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是他却说,自己早已经看破红尘,这辈子不想再和女孩子在一起了。

那几日,余水芳一直在山上游荡,决定在山上找个山洞隐居生活。

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树林里的时候,意外地发现,这里有个山洞的模型,而且旁边的几棵大树就像是门口的迎客松。

所以他打算在这里挖一个山洞,暂时居住。

由于余水芳学过文化知识,他勘测了一下地形,觉得这里山林茂密,即便是下大雨了,山洞也不会倒塌。

所以他带着自己在厂子里干活的工具,开始计划自己梦寐以求的隐居生活。

他在采访中说:“我向来喜欢安静,一直梦想着隐居生活,我的前两段感情,我想尽快忘记,居住在山洞里,不会再理会红尘的纷纷扰扰。”

他刚开始挖掘的时候,村民以为他傻了疯了,但是他不理睬,坚决完成自己的“梦想”。

每天早上6点他就起床去山上工作,山谷里常常会传来石锤和石头碰撞的声音。

多年的吃苦生活,让余水芳坚持了下来,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把山体凿成了一个山洞的雏形。

从此以后,他就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带到了山上,正式在山上住了下来。

认识他的朋友得知后,都纷纷去山上劝他,说山上向来有豺狼虎豹,尤其是晚上,很危险。

而且这小小的山洞,没有房屋结构,万一倒塌了怎么办,况且这里面常常有蛇和蝎子,不是人住的地方。

但是余水芳根本不听劝,他说他有自己的想法,朋友们知道再劝也没有用,那就只能让他自己生活了。

那几年,是余水芳最难受的几年,他从来不和人说话,不洗脸,不梳头,蓬头垢面,人们见到他,也只是看到他下山买点日用品。

村里有人结婚的时候,余水芳还会下山来蹭一顿喜饭,但是他在村里的大人孩子眼中,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野人”。

因为孩子们见到他就跑,甚至见到他还会被吓一跳。

为此,余水芳索性就不下山了。

就这样,他隐居了几年后,一个上山放羊的人,知道余水芳在这里生活,便来“串个门”,不料有了惊人的发现。

原来,在几年的时间内,余水芳把这里真正地过成了诗一般的生活,走进他的山洞,里面居然空间极大,甚至有“三室一厅”。

门口还贴着对联,颇有历史上陶渊明的意味,从此以后,余水芳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虽然他的外形上还是有点像“野人”,但是大家都敬佩他的坚持,羡慕他无忧无虑地生活。

苦中作乐,大红大紫

2006年,余水芳成为“野人”隐居的事情在当地传开了,有不少人根据网上的报道慕名而来,都来参观余水芳的山洞。

村民告诉记者,余水芳已经在这里隐居了6年了,他不仅可以写诗做文章,而且还可以写得一手好字。

余水芳居住的山洞,宽约2米,深度则达到了30米。洞口有一块木板门,上书“天下都乐”四个大字。

走入他的“家”就会发现,余水芳把家里改造成了三室一厅,不仅有卧室和仓库,还有厨房,厨房的顶端就是个小孔,用来排烟。

有人问他,那喝水怎么办,他指了指门口不远处的一个水井,笑着说:“此水是正宗的山泉水。”

有记者感叹,此地只应天上有,人间哪的几回闻啊。

经过采访得知,余水芳有很多爱好,他自学会了拉二胡,还有笛子等乐器,闲暇时分就在山林歌唱,和白鸟作伴。

此外,他还写得一手好字,一直临摹颜真卿的字体,现在也写诗作画,可以说是水月洞天了。

他用了3年多的时间,把山洞改造成这样,最高的有4米,他还在家里设置了很多柱子,就是怕意外发生,但是有专家说,这个山洞目前安全性是很好的。

不过和他住在一起的,还有很多不速之客,比如一些蝙蝠,余水芳说,这些都是刚建造洞穴的时候,他们飞来的,但是他不好意思赶人家走,便在他的家里一角住了下来。

或许对于常人来说,这种恶劣的环境,人长期住在这里,对健康不利,但是余水芳却表现得十分壮实。

他说他的家里现在冬暖夏凉,生活得十分惬意,在远离喧嚣的农村,自己建上一栋房子,每日里闻鸟鸣叫而起,揽明月而眠,过着优哉游哉的闲暇时光。

就像那余水芳的山洞,羡慕坏了无数人,有人问他接下来打算怎么改造,他说他会养一只狗,然后在周边种点花花草草,再锯几棵树,做个院子,用栏杆围起来。

总体来说,现在余水芳就吃的方面有点艰难,因为他要不定时去山下买东西,但是路途遥远。

所以他决定在山上自己开垦一点荒地,种点玉米蔬菜等,供自己食用。

随着他的名声慢慢起来,很多人给了他不少吃的,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他也希望不要有人打扰他,他愿意在这里生活一辈子。

岁月悠悠

余水芳脱离了打工的日子,他在山上基本上就是无忧无虑,白天他会去山上打猎,看看有没有野味。

到了冬天,因为天短夜长,余水芳就在洞里睡觉,有时候一睡可以睡16个小时,真是无忧无虑。

几年的时间,让他也学会了做饭,虽然比不上大饭店的山珍海味,但他吃着自己的粗茶淡饭,有时候还有野味作伴,也是每餐一顿。

有人问他,要不要找一个老伴,他说没有这样想法,他现在就是多读点书,争取不和外界失去联系。

所以在余水芳的洞中,看到最多的就是书,他从山下各种地方搜集到的书本有很多,四大名著,各种杂志都有,他说:“只要有书读,就一点都不寂寞了。”

村里人上山挖药,或者放牛的时候,都会听到山谷里一阵阵的歌声回荡,其实就是余水芳唱的歌,虽然没有伴奏,也不是那样的清楚,但他的无忧无虑真让人羡慕。

余水芳曾写下这样一首诗歌:“我爱的人多,我爱的不一定都归于我。有的无法理解我,有的因故拒绝我,有的早已有归宿……”

可以看出,余水芳已经脱离红尘,在山间的几年,彻底变成了一个田园隐居者。

对此,余水芳的亲戚表示都很担心,总不能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吧,他的侄子希望可以把他接回家,等他老了可以去养老院,条件很好。

可是余水芳坚决不下山,他说他不想被世俗拖垮,他要永远待在山洞里,当一个快乐的野人。

新添家具,当地红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余水芳的山洞已经算是老建筑了,为了加固,他的亲戚给他买了很多水泥,让他加固房屋。

亲戚的帮助,加上政府的关照,他用自己的低保金,把山洞的很多地方进行了修缮,还在山洞外建造了一座小砖房。

这样一来,他的家就又扩建了,亲人还给他带来了很多桌子凳子等,还从山下给他拉了一根电线。

他的山洞里焕然一新,他为了适应时代需求,还买了一台电视机,家人们坚持让他放在砖房里,他却非要放在山洞,说习惯了。

如今,余水芳在这里过起了真正的田园生活,有人问他接下来有什么新的梦想,他说已经决定写本书,就是写他的田园生活。

十几年的事情过去了,如今已经68岁,马上年近七旬的他,依然孑然一身,有人给他介绍过一些,他都拒绝了。

但村民反应,余水芳的为人很好,山上有什么特殊情况,他也会及时和村里说,村里的人有什么好吃的也会给他送去。

他虽然还是那个“野人”,但无论如何没有脱离现实生活,人人都觉得他很“怪”,或许只有余水芳自己知道,心里的苦楚吧。

人世间的卿卿我我,不过是过眼烟云。

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或许在他心里,依然挂念着他爱的女子,但沧海桑田,人生也就这样了。

余水芳的事迹让很多人不仅佩服,更多的是羡慕,如果可以像他一样活得洒脱,人生哪有那么多的烦恼呢。

参考文献:

江南都市报 《江西野人隐居山洞六年 自称喜欢刀耕火种的日子》

中国江西网 《再探访 山洞“野人”生活变现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