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平行志愿不“平行”:9大误区3大风险及对策_考生_志愿_录取

一,平行志愿9大误区

1.可以多次投档 ×

在平行志愿投档批次,虽然一个志愿可以填报多个院校,但投档机会只有一次。考生的档案如因某种原因被前面投档的院校退档,就不能再投档到后面所报院校,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2.可以一档多投 ×

在录取中,平行志愿是一个志愿多所高校,投档时按一个志愿对待。也就是说,在某一批次录取时,无论这个只有中有几所高校符合投档条件,只能投档到志愿在前的一所院校;一旦投档,其他志愿院校均失去效用,不再投档。

3.平行志愿没有先后顺序 ×

实际录取中,平行志愿对考生个人来说是有先后顺序的。投档时,如果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有多个符合投档条件,只能投档到排序在前的一所院校。

4.实行平行志愿后就没有了风险 ×

实行平行志愿后仍会有风险。因为平行志愿不是“灵丹妙药”,在一定程度上只是降低了风险,但不能全部消除风险。

一是被退档的风险。现行录取体制规定,高校可以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自主确定投档比例,那么超出100%部分的考生就存在被退档的危险。

二是志愿填报过高带来的风险。如果考生定位不准确,志愿填报过高,院校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就可能导致所填报的几个院校志愿都落空。

三是不服从专业调剂和其他原因带来的退档风险。考生档案被投到所填报的某所院校后,如果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按高校录取规则都不能满足,而考生有没有填报专业服从,或由于身体等其他原因不符合高校录取要求,则有可能被退档。

5.“平行志愿”是“平等志愿”

有人认为平行志愿就是平等志愿,几个志愿可以随便填,只要分数高,就能被录取到分数线高的一所学校。这样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它遵循着“考生之间,分数优先;考生自身,志愿优先”的投档原则。考生志愿各高校之间是平行的,只要分数达到所填高校的投档条件,所填高校均为该生潜在的投档高校,无论哪一志愿录取,对录取高校均为第一志愿。但对考生志愿的检索和投档是有先后顺序的,是按照志愿A、B、C、D的顺序依次检索,被检索的志愿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高校,即向该高校投档。考生档案一旦投出,不再检索其他志愿。如某考生的投档分数符合A高校投档条件,则会向A高校投档。在此情况下,该生的投档分数即使符合B、C、D等高校的投档条件,也不会再被检索和投档。更不会反向检索投档,如先D,再C或A。

6.“平行志愿”等于“平行录取”

有人认为平行志愿就是“平行录取”,只要考生分数符合所填报平行志愿高校的录取条件,就有可能被高校同时录取。这种理解是不对的。

考生需要注意,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按照考生所填志愿的顺序依次检索,被检索的志愿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高校,即向该高校投档。考生档案一旦投出,不再检索其他志愿。因此,考生不可能同时被多所高校录取。对每个考生,录取机会只有一次。

7.“平行志愿”不存在落选风险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平行志愿仍然有落选的风险!一般落选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考生自身原因造成的落选。考生被投档后,如果总分相对较低、或单科分数相对较低、或所报专业已录取满额又不服从专业调剂、或身体状况不符合所报专业培养要求等,就可能被退档而造成落选;

展开全文

二是填报志愿过高而造成的落选。如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高校都过高,也就是说考生的分数未达到所有填报高校的投档分数,考生档案不能被投出而造成落选。

9.被投档至一所学校,就意味着可以被录取了,可以被填报的专业录取×

除了因为投档比例造成部分低排位考生被投档后又因招生计划已被高排位的考生录满而退档的情况外,往年常见的被退档原因就是考生因为专业分不满足学校的专业录取线、且不服从调剂,院校专业无法满足其志愿,就不能被录取。

考生填报志愿前必须充分了解院校的专业录取规则,根据分数认真分析,合理安排专业志愿顺序。同时要认识到,无论哪种专业录取方式,如果考生在所投档的高校里相对分数低,报考了比较热门的专业,又不愿接受调剂,很有可能不符合招生院校专业录取要求,造成退档。因此,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有个合理定位,在分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10.考生认为被某校、某专业录取的把握很大,那么填报志愿时,其他的院校和专业志愿可以随意填×

考生须慎重考虑志愿,自己不想去的院校、不想读的专业,千万不要乱填。每个考生只有一次被录取的机会,对本人填有志愿或经高等学校征得同意后被录取的考生,一律不予退档换录。如果考生被所填报的其他志愿录取,而考生不愿就读,只能向高校提出退档申请,这种情况下,该考生将不能再参加当年我区普通高校任何批次的录取,只能等待下一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必须仔细阅读高考指南、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充分了解报考专业条件和录取要求,对照自己的成绩和体检情况逐一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11.区外高校加分、区内高校加分可以累加×

高考加分分为全国性加分和地方性加分,全国性加分适用于在本省招生的所有高校,地方性加分只适用于本省高校,加分项目、分值不能累加。

如果考生只有地方性加分,而且属于加分后才上线的情况,建议重点考虑填报本省高校。如果盲目填报区外院校,可能会浪费填报志愿的机会。‍

12.已被某院校录取,但不想就读,可以要求学校退档再参加其他批次录取×

根据有关录取规定,对本人填有志愿或经高等学校征得本人同意后被录取的考生,一律不予退档换录。也就是说每个考生只有一次录取机会,如考生被A院校录取,但又由于自身原因向A院校提出申请退档,则其将无法再参加当年任何批次的录取,只能等待下一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13.汉族考生报考某民族院校,只要参考往年该校最低投档分数线即可×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民族院校对少数民族考生有一定的倾斜政策,例如有的院校规定全校本科招生计划的70%投放到中西部及少数民族集中区域,有的规定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5%等,相关的规定均在院校的招生章程或《高考指南》中写明。

汉族考生报考此类院校时,要注意报考的民族院校面向汉族考生的招生计划有总量限制,汉族考生相当于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另外排序投档,投档分数线也会不同(一般情况下汉族考生的投档线会较高一些),如果未达到汉族考生的投档线,就无法出档。

二、平行志愿的三大风险

1、投档比例大于1:1带来的退档风险

现行的录取体制是投档数略大于高校招生数,由高校从中综合考量、择优录取,因此被投档的考生中将有部分面临被退档的风险。

2、定位不准确带来的风险

如果考生定位不准确,志愿填报过高,院校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就可能导致所填报的几个院校志愿都落空;同样,志愿填报过低,录取的院校可能就差强人意。

3、不服从专业调剂带来的退档风险

考生档案被投到某院校后,所填报的志愿因各类原因均未被录取,而考生没有填报专业服从调剂,就很有可能被退档。

三、平行志愿填报的3大技巧

1、准确定位,找准方向

准确定位,一是指考生根据招生计划数和高考名次,对自己的高考成绩进行准确的定位,判断大致可以填报的院校范围;二是指考生看重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看重学校的,可在专业选择上适当让步,看重专业的,可在高校选择上适当让步。找准方向,是指考生要找准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发展的方向,切不能盲目填报所谓的热门专业。

2、全面考察,选择院校

考生和家长根据定位和方向,确定几所院校进行全面考察,通过电话咨询、招生网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学校进行全面综合考察,同时要吃透学校的招生政策,如今年浙江师范大学出台了对高考成绩超出文、理科重点线相应分数并达到相关单科成绩要求者可确保其录取在我校初阳学院文、理试验班或其所填报的第一专业志愿,新生奖学金最高奖励额度达20万元等优惠政策。考生通过综合评价结果选择存在一定梯度的几所院校作为目标院校,合理选择5个院校志愿,做到统筹兼顾,拉开梯度,提高志愿的有效性,增加录取机会。

3、综合考虑,谨慎填报

考生大致确定了所要填报的院校后,基于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要“慧眼”识这些院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如作为省属重点的浙江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物理学等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要注意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录取要求与规则,注意招收类别及有关专业限制的条件,分析专业的“冷”与“热”及自己的实力,合理安排专业志愿梯度。

四,一张图看懂平行志愿录取规则,超简单!

平行志愿

一、看图解释说明

平行志愿特点

1.志愿并列,是说我们考生可以填报六个志愿,这六个志愿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算作是第一志愿,都有可能被检索录取。根据省份的不同,有的省允许报四个或五个大学,道理都是一样的。

2.位次优先,投档时,所有考生按成绩排序,先投位次靠前的考生,后投位置靠后的考生。位次,也就是排队的位置,比如排到第1000名,位次就是1000。

3.先后志愿,是指考生填报的ABCDE五个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检索时,先从A志愿开始检索,如不符合条件,再检索B,如符合条件,则不再检索后面的CDE志愿,因此我们检索的过程,是严格的按照ABCDE五个志愿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

4.一次投档,也就是说每位考生只被检索、投档一次,如考生被投档到某大学后,又被高校退档,则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个批次的录取。

平行志愿投档原则

1.位次优先

一个考生对应一个位次,这个位次是唯一确定的,也就是说,考生的分数在排序的时候起到关键的作用。分数高的考生排在前面,就会比分数低的考生先检索。

同一分数在排名时,不同省份有不同的规定,文理科一般也规定不一样。所以提醒亲们,一定要了解本省对总分相同的情况下按照单科排序的相关规定规则。比如某省的文科规定分数相同时依次看语文、文综、数学、英语的单科成绩。

例如:AB两位考生,都是600分,如果A考生语文是140分,B考生语文是139分,那么如果A考生排名在160位,B考生则排位在161位。在平行志愿投档时,优先检索、投档排位在160的A考生,然后考虑排位在161位的B考生。

2.遵循志愿

在检索每个考生的院校志愿时,严格遵循考生所填志愿的顺序。

如果考生的志愿被投进某一个学校了,比如被B志愿录取,则不再看他的CDE志愿,而开始检索下一位考生。

如果考生的志愿被投进某一个学校了,比如被B志愿录取,则不再看他的CDE志愿,而开始检索下一位考生。

3.一轮投档

对于考生个人来讲,在某一批次录取时,考生只能投档到一所志愿院校。一旦检索到考生所填报的某个志愿院校还有余额,就不再检索考生其后的志愿,实行一轮投档。

其他志愿填报术语

1录取批

录取批次是省招生主管部门为高效开展录取工作和优先照顾重点院校的录取,划分时间段分期分批地录取。

一般分为:

(1)提前批次;(2)本科一批次;(3)本科二批次;(4)本科三批次(目前大部分地区二本三本已合并,一些地区一本二本已合并);(5)专科批次。

提前批次,是军事院校、公安院校、艺术和体育类等院校录取批次;本科一批次,是重点大学录取批次;本科二批次,是一般普通院校录取批次;本科三批次,是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录取批次。

目前,许多省份把三本划归或合并到二批次录取,有些省份一本二本批次也已合并。考生前一个批次录取不了的,可以参加后一个批次录取,但后一批次的考生不能跨界进入前一个批次的录取。

2分数线(省控线)

分数线即录取分数线,是指各省份招生主管部门(省教育考试院或招办)根据高校招生计划、考生人数、成绩分布,按照一定比例所确定的高校录取最低分数。

一般按批次划分,如一本分数线、二本分数线、三本分数线、专科分数线。低于这个分数的考生不得填报志愿,高校也不得录取。因此,又称省控线、填报志愿的资格线。

分数线也是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中最关注的内容。分数线直观地反映了院校往年的录取情况,是当年院校、专业录取考生层次的基本反映。

大家可以在优志愿网站上使用分数线功能,查看各省的省控线等信息。

3投档线

省招生主管部门根据考生志愿填报的分布情况,按照志愿院校规定的比例确定向志愿高校投递考生电子档案的最低分数,这个分数就叫投档线。

相对于院校来说又叫提档线。

投档线与录取分数线的关系是,考生高考成绩总分达到了分数线(省控线)具备了填报志愿的资格,但填报了志愿未必达到某志愿院校的提档线。由于每个院校所报考生的人数多少不同、考生分数分布不同,投档线也就各不相同。

4投档比例

在前面解释“投档线”中,我们使用了“按一定比例”一说,前面的“按一定比例”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调档比例”。简单说,调档比例是指院校在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档要求中提出的调阅考生档案数与院校招生计划数之间的比例。调档比例一般不超过120%,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地区,院校的投档比例一般在100%~110%。

例如,一本批次的某高校在某省当年招生计划为100人,公布的投档比例为120%,那么,省级招生部门在录取投档时,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则要向该校投档120人,供高校择优录取。该省招办向该高校首次投档,其中第120人的分数,就是该校当年在该省的调档线。这120人经该高校按“德智体”全面考核后,选择录取其中的100人,其第100人的分数,就是该校当年在该省的实录线或叫最低录取线(若其一志愿不满额或零投档,而靠后续志愿录满100人,那么第100名考生的高考分数就是该校在当地当年的最低录取线也即该校的实录线)。

一般来说,实录线≥调档线≥省控线。

5专业级差

专业级差就是院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按照《招生简章》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确定考生所录取的专业,这个分数值就叫专业级差。如,当年某高校在当年招生章程中规定:设置专业分数级差,前四个专业志愿及调剂志愿依次为5、3、1、1分,即当考生第一志愿专业不能录取时,将该考生高考分数减去5分,看是否满足第二志愿专业录取条件,如果第二志愿专业还不能录取,那么,再将该考生高考分数减去3分,看是否符合第三专业录取条件,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志愿专业。

6线差

线差分可分为考生线差分、高校录取线差分。

考生线差分=考生的高考总分-省控分数线

如李同学高考成绩500分,所在省份二本分数线为485分,那么该生线差分就是(500-485)15分。

院校录取线差分=投档分数线-省控分数线

如XX大学录取投档线为505分,某省二本省控线为485分,那么该校录取线差分为(505-485)20分。

线差分是为方便、精确研究志愿填报数据而引进的概念。因为每年考生多少不同、高校招生计划不同、高考题目难易度不同、省控分数线不同,很难进行定量分析,转换成线差分就变得容易得多、准确得多了。

高考的八种分数线解读

1、全省最低投档线——省控线

我们都知道,每个考生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本省的同学,因为每个省都会根据当年的考生的成绩水平和国家下发的招生计划进行综合考量,然后确定一个最低的成绩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省控线,只有高考成绩达到这个分数的学生才有资格被各大高校调取档案,选择录取。

2、不同水平高校的最低投档线——批次线

对不同水平的高校来说,省控线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常常听到的一本线、二本线、三本线和大专线就是四种不同的批次线。一本线就是想要上一本院校,或者是就读一本专业最低的提档分数,要求二本,三本和专科线也是一样,它们都是省控线的分类。

3、最特殊的分数线——提前批

提前批与一本、二本、三本和专科是并列关系,录取时间通常早于其他批次,因此被称为提前批。通常情况下,对于军校、医学等等特殊行业,会有提前批,而提前批对学生的成绩要求也比较高。但并不是所有省份都有提前批考生在报考时需要提前了解自己所在省份的省控线分类。

4、似是而非不确定的分数线——模拟投档线

顾名思义,模拟投档线就是在正式投档之前进行几次模拟,然后根据招生计划进一步确定招生人数。值得注意的是,模拟投档线与正式投档线之间可能会有差别,因而不能够将模拟投档线作为录取的最终标准。除此之外,模拟投档线仅适用于一些特殊招生,例如各大院校的自主招生,或是农村专项计划,在艺术团招生中也存在模拟投档线。

5、进入该学院的最低标准——院线

我们都知道,专业附属于相关学院,而相关学院附属与相关学校。想要进入某个专业就读,一定要先通过学院的分数线才可以。为了保证学院学生的专业水平,通常高校的学院都会划出一个自己的院线。同一个学校,不同学院的成绩相差,可能非常之大,有时甚至高达几十分。

6、进入该专业的最低标准——专业线

同一学院不同专业之间也有所差别,当考生分数高于院线而不达专业线时,也不会被目标专录取。但是此时,如果考生在报考时选择了服从调剂,则有可能被调剂到该学院当年没有报满的专业。

7、线差

这个在志愿填报时也是可以参考的一个数据,但是很多家长和学生根本不知道线差该怎么算,其实有一个公式,可以用学校录取平均分减去批次录取线就可以得出。

8. 专业级差

这是一种专业分配方式,假设学校规定专业级差是“3211”学校给学生分配专业的时候,如果学生报的第一个专业分不够,那么就把学生总分减去3分,看第二个专业,第二个专业分数还不够,就减2分,依此类推。

高考分数线是怎么划分的

高考录取分数线主要是由当年的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以及当年的高考试题难易程度来决定。各批次院校的控制分数线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生文化考试成绩,按略多于某批院校计划录取总数划定的一个“分数”。

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划定,由于条件各异,分数线的分差可能很大,最高与最低相差超过100分。

各地确定分数线的办法是相同的,都是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依据人数来划定。一般按略多于计划数划定,多数是计划数的1.1-1.2倍,全省考生按考分的高低排下来,排到该人数时的分数,就是当年该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只有达到该分数的考生才有资格被录取。

投档分数线又称院校调档分数线,一般是按招生计划数1:1.2以内的比例投档确定。同一批录取的院校中,它们的投档分数线是不一致的,高低由各校的生源情况决定,生源好的高校投档分数线可能高出控制分数线很多,生源不好的则低一些,但原则上它不能低于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