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温州味 先发天下知_预制_温州_产业

预制温州味 先发天下知

春节前夕,预制菜年货、年鱼展销暨百家民宿过大年活动在公园路环城路口举行。(赵用 摄)

鲍汁饭、肉燕、糯米山药鸡、温州老鸭煲、晨曦大盆菜……这些温州预制菜明星产品,眼下不仅端上了温州人餐桌,也在加速打开全国市场。

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明确要求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而在此之前召开的今年温州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将深化“瓯越鲜风+”品牌行动,做大做强“六个一”特色产业,建设预制菜产业示范基地8个,加快打造全国预制菜产业名城和健康食品产业高地。

近几年,预制菜进入大众视野,各地在这条万亿赛道不断探索和积淀,如今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为了抢抓“风口”,去年温州从政府到企业,快速切入这一“新赛道”。随着一号文件释放的利好信息,温州将如何先发制胜?

关联企业快速崛起特色预制菜产业链有成效

“在温州的饮食文化里,‘预制菜’这个学名或许比较新,但预制菜的做法其实并不新鲜。”温州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淡告诉记者,温州预制菜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像温州人喜爱的黄鱼鲞、鳗鲞,也可看作是预制菜品类。如今,随着交通物流的迅速发展和生鲜冷链技术的普及运用,预制菜的种类也大大丰富,即使千里之外,温州特色菜“朝发夕食”也已成为现实。

2023年春节期间,温州53家预制菜重点企业销售额达6.2亿元,同比增长39.7%,春节期间农播客预制菜销售达7211万元。如百珍堂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的晨曦大盆菜等年夜饭预制菜肴,销量增长近30%,800多家连锁门店日均销量增长达41%……

温州预制菜成为升级类消费需求新宠,势头强劲,这和去年以来我市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密不可分。

2022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预制菜市场扩容升级风口,把发展温州预制菜产业作为引领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新引擎,写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两会报告,系统谋划布局“十个一”举措、“十条新政”等。

展开全文

去年9月,《温州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发布,率浙江省之先系统谋划提出了“一城十链百企千亿”发展目标,即“通过3-5年努力,建成全国预制菜名城,打造10条温州特色的预制菜全产业链,培育示范性企业100家,预制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通过打造米面制品、糯米山药、大黄鱼等十大预制菜产业链,未来3年全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一系列支持举措初见成效,预制菜行业呈现高增长、高景气度的“双高”态势。

据统计,2022年,温州培育预制菜企业300多家,带动上下游全链条产值超600亿元。其中,各类鸭舌制品的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鱼饼、鱼丸、肉燕等温州特产,也已孕育出各自的预制方式和线上销售网络,并初步形成了一批颇具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市场优势的加工园区。同时,预制菜撬动农业生产、餐饮以及制造业等配套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如文成县以订单农业形式合作开发糯米山药鸡等预制食品,糯米山药溢价达30%-50%;温州裕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集中开发预制菜自动化包装设备,去年总部公司产值达8亿元。

共富探索又添赛道一头连种养一头连百姓

预制菜一头连着种养业,一头连着百姓民生。预制菜产业发展得好,不仅有助于打造新的消费高地,更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助农共富的重要渠道。永嘉县鹤盛镇箬溪村去年成立了半村土特产专业合作社、箬溪嘉珍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由乡贤能人、驻村艺术家等带领村民,开发了灰汤粽、博士松糕、麦饼、姜茶四款预制菜产品。半年多来,通过这些预制菜的制作与销售,目前累计已为该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人群等创收60多万元。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自古物产丰富。目前,全市建有大黄鱼、奶业等十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拥有6条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荣获中国紫菜之乡等25张国家级“金名片”,在建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强镇等产业平台34个。这些,都为温州发展预制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近年来,我市培育出华盛、华忠、顶诺等一批品牌知名度高、产品竞争力强、覆盖国内并走向国际市场的预制菜企业;光大了正新鸡排、快鹿冻品、藤桥熏鸡、修文鸭舌、矾山肉燕等一批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传统预制产品;还研发出麦丰糯米山药鸡、花菜梗等一批广受年轻消费者追捧的新兴预制产品。

大黄鱼、糯米山药、紫菜等10条具有温州辨识度的特色预制菜产业链加速布局。去年,全市成功签约预制菜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52亿元,新注册预制菜关联企业2638家。规划布局预制菜产业园8个,总面积超过1200亩,启动建设预制菜项目9个,其中鹿城正新工业园已投产使用,博海预制菜项目成功落户文成。百珍堂公司当选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轮值主席单位,全国仅2家。

据吴建淡介绍,前几年预制菜产业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大大小小的餐饮企业,而随着物流快递行业的加速发展,目前预制菜正由“B端”向“C端”渗透。以市现代集团为例,通过智慧厨房和旗下物流配送的优质基础,该集团正塑造“现代预制菜”与“未来社区农贸邻里”融合创新样板。今年春节期间,市现代集团旗下温州大酒家推出的预制菜年夜饭就成了市民新宠。据该店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他们第一次碰到预制年夜饭订单比堂食多的情况,除夕当天还有不少市民加单。

今年1月中旬,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预制瓯味鱼悦温州”温州预制菜年货年鱼展销活动暨百家民宿过大年活动在市区举行,百珍堂、顶诺、麦丰等本地预制菜企业带来的佛跳墙、糯米山药鸡、滋补酒饭、海参炖鱼胶等预制菜产品,引来众多市民采购,也进一步打响温州产预制菜的知名度。

正如《中国水产预制菜研究报告2023》所言,预制菜是一个大的、长周期的产业赛道。

联盟抱团开疆拓土创全国预制菜产业名城

这几天,在温州麦丰食品有限公司厂区,生产线铆足马力赶订单。“之前对预制菜也有唱衰的声音,‘一号文件’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据该公司负责人李建文介绍,车间已满负荷生产,吃下“定心丸”的他,今年计划新建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食品厂房,将原材料供应渠道逐渐转向本地,以订单农业的形式指导农民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企业增产提效。

去年11月,位于市区上田农贸市场二楼的温州瓯越鲜风预制菜展销体验中心正式投入运营。真空包装的鱼饼,只需上锅蒸几分钟,美味即成;酥烂鲜香的老鸭煲,只需加热片刻,就能食用……在这里,入驻的130余家企业和500余款产品不仅展现了丰富的瓯菜文化底蕴,也让市民的餐桌选择更具多样化。

预制菜加速普及,如何做到从流量引客到用心留客?这成了预制菜相关企业下一步关注的重点。

“肉制品的预制菜最关键的在于还原度,和现炒口味比较,我们现在还原度基本上能达到80%以上。”李建文告诉记者,企业原先针对餐饮端研发,而现在的侧重点是针对食堂、家庭去研发菜品,以制作肉制品预制菜为主打开“麦丰”的市场。

生活节奏快、做饭成本高、新生代独立强、经济发展等因素,均为预制菜市场打开了广阔空间。随着预制菜产业作为中央政策鼓励的一类新产业新业态,也成为多地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

目前,温州已建立本土预制菜产业链专家库,成立温州预制菜产业发展研究院,率浙江省之先编制《温州预制菜》等5个团体标准,企业标准30余个。正在加速推进预制菜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加强检验检测、设计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随着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我市有200多种温州预制菜产品进入商超,各类预制菜直播活动火热,产品在浙江省出口农产品推介会、意中现代农业食品国际合作会议、长三角地区市长论坛等受到追捧,成功出口东南亚、欧盟等国家。

为进一步打开温州预制菜市场,眼下我市正开展预制菜“八进一出”工作,为企业对接商超、学校、国企、机关、出口等牵线搭桥,近期还将召开中国(温州)预制菜产业大会,作深入研讨和对接。在市农业农村局与市商务局、市贸促会等单位的积极对接下,近期“预制菜”联盟正大力推进预制菜市场向海外扩张。

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能否迅速站上风口,让瓯味预制菜敢为天下“鲜”。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联合江南大学等相关科研院所开展本土特色农产品预制菜研究,联合温州预制菜产业研究院、温州饭店餐饮烹饪协会开展传统瓯菜预制研究。从产品到销售,打响“预制温州味,瓯菜天下鲜”品牌。(记者 金朝丹 黄荣杰 永嘉融媒记者 刘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