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创稳】陇南市以扫黑除恶常态化行业乱点整治为抓手扎实推进主动创稳行动_整治_陇南_行业

编者按:行业乱象是社会治理中的难点,是滋生黑恶乱的温床,是实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是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的痛点堵点。整治行业乱象,是主动创稳的重要抓手和实现途径,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实践。主动创稳行动开展以来,陇南市以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为立足点,紧盯群众关切的问题突出重点行业,主动排查问题隐患,大力整治乱象,源头预防化解风险,将隐患消除于萌芽,将风险消弭于未发,主动塑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社会治安态势,有力推进主动创稳行动深入开展。

陇南市以扫黑除恶常态化行业乱点整治为抓手扎实推进主动创稳行动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位统筹部署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常态化扫黑除恶行业乱象整治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总体安全观重要批示的政治要求,作为捍卫“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工程,作为“三抓三促”行动效果的直接检验,作为“主动创稳”的重要抓手,作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全市主动创稳大会暨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全市道路交通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启动部署会议等会议,提出要把行业领域整治作为主动创稳的试金石,对行业乱象整治、综合治理进行统筹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作出批示指示2次。印发《陇南市主动创稳行动方案》《陇南市开展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工作方案》《全市道路交通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等文件,梳理出11 类重点整治目标。县(区)及市直牵头部门分层分类分解任务,制定具体专项整治方案,细化工作举措。成立主动创稳领导小组,由担任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担任主动创稳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将扫黑除恶斗争与主动创稳行动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形成信息共享、情势共判、乱象共治、稳定共创的良好共治格局。

二、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治理顽疾

行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都与群众利益直接关联,事关政治安全、群众安宁、社会安定、网络安靖、客商安心。在行业乱象专项整治行动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台账管理,靶向整治。

(一)突出整治重点,明确职责任务。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工作目标,对行业乱象定期不定期开展大起底、大排查。组织发动包村干部、派出所民警、网格员、协管员等力量进市场、网吧、酒店、旅馆、车站、医院、银行等开展拉网式滚动排摸,形成了派出所民警、乡镇(村社)干部、行政执法人员、网格员、党员为主力军动态排摸网,信箱、举报电话、举报平台为收集点,全民广泛参与的全方位线索排摸体系,及时全面地掌握群众反映强烈的乡村治理、金融放贷、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自然资源、环境环保、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卫生、网络空间、重点人群管控等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和乱点乱象,通过陇南发布等广泛征集线索问题,做到对各种黑恶霸痞势力违法犯罪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目前,全市共排摸整治重点地区9个、行业乱点乱象16个、监管漏洞6个,排摸涉黑恶问题线索7条,办结5条。

(二)紧盯问题顽疾,打出整治组合拳。按照主动创稳的目标,结合扫黑除恶斗争“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要求,充分发挥扫黑除恶斗争联络员机制和联络员作用,各行业主管部门和政法机关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密切协作、无缝衔接,下好“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形成打击监管强大合力。市扫黑办坚持召开线索案件协商会商会议,对疑难线索案件、治理难点进行研判会商,研究对策解决问题,推进乱点乱象治理。牵头单位与相关责任单位以联络员为桥梁,实现信息共享,问题联治。各部门、各行业结合部门职责,组织开展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稽查“春雷行动”和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价格收费专项检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进口冷链食品专项整治、特殊药品专项检查、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涉老”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电信诈骗专项行动、“扫黄打非”等系列整治行动,深入开展重点地区、突出问题、乱点乱象专项整治。一季度以来,检查教育收费单位404家,检查水电气暖等涉企收费相关单位203家,检查各类停车场496个,检查学校食堂622家次,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373家次,检查“小饭桌”116家次、小摊点509个次,检查食品销售者9226户,检查广告经营单位794户、网上监测网店1479户次、互联网广告12.21万条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3973份,排查整治消防安全隐患100余个,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521件、收缴罚没款330.42万元,清退违规收费金额50.34万元,排查整改餐饮服务单位风险隐患117条,取缔有安全隐患校园周边小摊点44个,查处假冒伪劣食品行政处罚案件27件,收缴假冒伪劣食品201公斤,及时约谈美团、饿了么平台负责人,查处网络订餐案件1起。交通部门将27家企业、341两“两客一危”车辆全部纳入安全监测平台,排查整治安全隐患37件。组织开展“陇剑1号”,受理金融犯罪案14起,立案11起,挽回经济损失2646.63万元,协助清收不良贷款1亿元。开展“云剑2022”“断卡”“断流”“清网亮剑”等专项行动,严打涉网经济犯罪,立电信诈骗案144起,破获72起。加强重点人员帮扶管控,一季度接收安置帮教人员372人,安置率和帮教率达到了100%,做到“三无人员”妥善安置。通过治乱深挖严打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以涉黑涉恶线索的彻查深挖推进行业乱象的治理,通过行业乱象排查整治,推动主动创稳走实走深。

展开全文

(三)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筑牢主动创稳根基。在整治行业乱象行动中,坚持“减存量”“增控量”,全面整改上级督办、本级自查、滚动排查发现的风险问题和安全隐患,聚焦行业整治重点问题,突出做好打而又等行业整治难点问题。建立台账,实行“清单制+责任制 ”销号管理。建立领导包抓等机制,对省扫黑办反馈全国扫黑办第三批常态化扫黑除恶特派督导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对还没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问题,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将行业乱象整治作为创稳细胞工程,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精准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大力整治党员信教和涉黑涉恶问题,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万件,办结1.2万件,持续健全落实“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阳光调解”“逢四说事”“有事好商量”“民情二维码”等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500余件,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积极探索“属地吹哨,部门报到”制度,进一步压实各级综治中心和基层网格员作用,利用综治信息平台信息化手段,提高行业乱象发现、协调、解决的效率,积极创建平安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单位,增强城乡基层对涉黑涉恶问题的“免疫力”,筑牢基层持续稳定的根基。

三、凝聚强大合力,强化工作落实

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三抓三促”行动,坚持把扫黑除恶重点行业整治作为主动创稳的主要抓手,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从严压实责任,强化担当作为,确保各项措施任务有序推进有效落实。

一是发挥好头雁效应,压实主体责任。紧抓关键少数明责定责,将行业乱象整治、行业创稳作为“一把手”工程,着力夯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责任、政法机关主要负责同志直接责任、行业主管部门齐抓共管责任。实行市级领导包抓县(区)、县(区)主要领导包片抓乡镇制度,市、县(区)党委政府均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突出问题和行业乱点乱象治理情况纳入平安建设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纳入巡视巡察重要内容,推动各级党委切实发挥扫黑除恶斗争的“龙头”带动“头雁效应”。各县(区)和成员单位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充实工作人员,确保行业整治有人抓有人管措施能落实。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持续加强扫黑除恶宣传工作。发动干部职工、行业监管人员广泛宣传《反有组织犯罪法》,组织召开全市《反有组织犯罪法》培训会,培训党员干部200余人,提高了党员干部发现风险、危机管控、消除隐患的能力水平,为主动创稳提供坚强力量保证。同时,利用陇南发布、“千村千群”等新媒体,开展网上宣传报道;采取悬挂条幅、LED显示频滚动播放、营业网点大型显示频播放、公交车宣传、 3·15消费者权益日集中宣传、“开学第一课”、送法“八进”等方式广泛宣传,营造浓厚创稳社会氛围。截止目前,组织宣传活动1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张贴标语横幅60余条,发送微信信息宣传100条。(陇南市扫黑办 供稿)

来源:陇南政法委

监制:张 锋

审核:夏天东

编辑:王登举

扫码关注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