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节遇上非遗,年味儿回来了!_济南_章丘_年画

当春节遇上非遗,年味儿回来了!

好消息!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报送,由天下泉城客户端拍摄的《馍馍飘香年味浓》短视频正在文化和旅游部官网进行重点推荐!

当春节遇到非遗,会产生多少种令人惊喜的反应?

这个春节,济南市2023年“泉润非遗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暨“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已经开始!有多少小伙伴已经参与到活动中来了呢?

活动期间,济南市将举办50余场次线下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和30余场次直播活动,开启一个线上线下展示泉城年味的春节。

非遗“藏”喜乐年趣,非遗“溢”馥郁年味。

“这个小时候见过” “我做过这个玩意,小时候,挺好玩的”“从小就很喜欢这些东西”……年趣“藏”在非遗文化里,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

酸蘸儿、木版年画、秧歌、皮影、剪纸、面塑、沙画……济南“非遗过大年”各显神通,为大家烹制了一场色、香、味俱佳的文化大餐。快跟雨小荷一起看看这些济南的非遗吧!

展开全文

异彩纷呈的非遗技艺

异彩纷呈的非遗技艺,容易勾起人们心中最为浓郁的年味儿。

雨小荷要带大家看的这些泉城技艺不仅保留了记忆里传统的手艺,展现形式上更是与时俱进,多彩的非遗技艺珍藏甜蜜记忆和无穷乐趣,尽显春节文化独特魅力,在传承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令人惊叹的指尖艺术:章丘面塑

一块块红色、白色、黄色的面团,经过搓、揉、捏、点、刻等一系列动作,转眼间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人。

这些高仅数寸的小巧玲珑球小面人,有的龙腾虎跃,有的亭亭玉立,栩栩如生,见者无不为之叫绝。

这就是散发着艺术魅力的章丘面塑,俗称“捏面人”。

图源:传承人王延慧

章丘面塑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是王延慧,她自幼喜欢工笔绘画和手工制作。2018年济南地区非遗技能现场制作比赛获得银奖,2019年在济南地区非遗技能现场制作比赛获得金奖,2021年在第十三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荣获“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和银奖。

章丘面塑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简单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塑像,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图源:传承人王延慧

这些面塑的色彩对比鲜明,手法细腻,应用于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制成的人物形象,衣饰容貌逼真传神,特别是对中国古装戏剧人物的塑造,尤为传神。

图源:传承人王延慧

近年来,章丘面塑又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先后发明了有声面塑和动态面塑,成为高档工艺美术品,打入国际市场,深受外国友人欢迎。

一捧沙子的魅力:黄河沙艺

我们可能见到过沙画演出,舞台上,一捧沙子落下,就能变幻出无数画面。

黄河沙艺非遗传承人郭伟一直致力于沙画艺术的传承与传播。他师从"中国沙画之父"高赞民,是瀚漠沙画创办人。

黄河沙艺文化有上千年的历史,大禹治水时期,人类开始与沙子打交道,在宋朝《东京梦华录》中也提到过。

“沙画不是简单地作画,固态沙画需要先用铅笔构图,按照不同颜色区域对沙子进行配色、调色,再进行固定成型,最后装裱完成。”传承人郭伟向我们介绍了黄河沙艺文化系列中的固态沙画。

图源:爱济南客户端

黄河沙艺文化以黄河沙为原材料,在沙子的选择上也有要求。他们收集了沿黄九省各地的原沙,并按照颗粒大小、颜色等不同进行分类,用到不同的作画区域。

颗粒大的会用到固态沙画,对大块面的区域进行塑造,颗粒细的,可作为动态沙画或细致沙画的原材料。

图源:爱济南客户端

好消息!黄河沙艺非遗传承人郭伟老师,给文旅局的粉丝朋友和热爱非遗的朋友们准备了兔年特别礼物:老师亲手制作的沙画艺术作品《前兔似锦》,一共2份,领取方式在文末哦~

图片由传承人郭伟老师提供

木板上的“年味”:章丘木版年画

俗话说:“不贴年画儿,不算过年。”历经百年,起源于清代的章丘木版年画,到了高瑞朝这里,已经传承了四代人。

他出身于刻版年画世家,自幼受祖传手艺的熏陶,对年画情有独钟。10岁时就跟从父辈学习年画制作实践。

作为非遗项目章丘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他一直全身心投入并不断创新,形成了用色讲究、构图饱满、线条粗犷、造型夸张、取材广泛的艺术风格。后游学各地拜访名师,不断精进技艺,创新、融合,学以致用。

图源:爱济南客户端

章丘木版年画借助于印刷的方式,将图像转印到木板、宣纸、织物、合成材料等承印物上,集绘画、手工制作于一体。

图源:爱济南客户端

一幅年画需要经过从木板选材、制版、创稿、贴样、刻板、印刷等多道工序。雕刻木板需要坐得住、精心精细,每一刀都不能有丝毫马虎,如果一个版画的最后一刀出现差错,都会造成前功尽弃。套色刻印流程包括看版、冲色、选纸、上料、摸版、擀纸、印刷……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才能让一幅精美的年画跃然纸上。

图源:爱济南客户端

非遗与新年的碰撞把“年味”展现地多姿多彩,墨与纸、刀与木的交融记录着醇厚的民风和独特的民俗。非遗传承人用自己的热爱和坚守,让非遗技艺历久弥新。

好消息!非遗项目章丘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高瑞朝老师,给文旅局粉丝朋友和热爱非遗的朋友们准备了兔年特别礼物:老师亲手制作的木版年画《连年有余》,一共5份,领取方式在文末哦~

舌尖上的非遗美食

舌尖上的味道最让人容易回味,不少非遗美食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吃的是美食,品的是历史,这些济南的非遗美食,你都吃过吗?

馍馍飘香年味浓:崮山馍馍

“二十九,蒸馒头。”蒸馒头是旧时过年的必备项目,亦有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

图源:天下泉城

崮山馍馍源于济南长清崮山,以其美观的形体和醇厚香甜独特的口感而被人称道,清朝时被乾隆皇帝指定为每年上贡的贡品。

图源:天下泉城

如今的崮山馍馍,以李家馍馍最为持久和出名,李家馍馍,一直坚持使用最传统纯手工方式制作,蒸一锅崮山馍馍使用十几道工序,其中包括“老面发酵”、“杠子压面”、“手揉成形”和“柴火烧灶”这四道至关重要的环节。

图源:天下泉城

制成的崮山馍馍,手指大小,十个一排,底面杏黄色,食用清香甜美,柔中坚韧,回味无穷。春节的餐桌上菜品丰盛,但还是少不了这口馍馍,这才是济南人最质朴的年味。(本部分文字来源于天下泉城)

图源:天下泉城

济南的糖葫芦长这样:酸蘸儿

过年的零食少不了这一口酸酸甜甜的糖葫芦,济南也有咱“自己的糖葫芦”——酸蘸儿。

在济南曲水亭街有一家老济南酸蘸儿店,凭借非遗传承的老手艺,加上糖葫芦独特的造型,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争相品尝。

摄影:周博文

把大酸楂中腰用刀割一个口,填上枣泥、豆沙等馅,再用瓜子仁、白芝麻等装饰成梅花的图案。

摄影:周博文

除了造型独特,用泉水、香油、冰糖熬制而成的糖浆,搭配上精心挑选大小一致,个个饱满的山楂,味道更是一绝。

摄影:刘宏滨

这老济南的“酸蘸儿”现在也成了济南的“网红”,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老济南“酸蘸儿”非遗传承人张正伦表示,在这小桥流水、柳树垂荫的百花洲畔,希望能用自己的手艺,让外地游客真切地感受到老济南独特的风光和韵味,爱上济南这座城。

国潮非遗卤味:鲁味斋

过年的餐桌上少不了一份国潮风满满的美味——鲁味斋,说起鲁味斋,就不得不提其当家产品——扒蹄。

一抹蜂蜜、二分烹炸,配以文武火反复熬炖,再独特地让每一只猪蹄充分吸收二十四味秘制香料的芬芳,经过独家秘制卤汁的焖炖和数小时高汤浸润,一道闪耀着酱红琥珀色山东传统菜肴——鲁味斋扒蹄方可出锅,成为亲人团聚、好友聚会宴席上备受瞩目的一道珍馐。

摄影:邵凯

相声大师马季吃过“鲁味斋”扒蹄后曾挥笔写下:“好吃就是好吃,好不含糊;名牌就是名牌,名不虚传。”如今,济南鲁味斋既是山东老字号,还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摄影:邵凯 、王琴

新的一年从甜蜜中开始:陈楼糖瓜

进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人们有祭灶的传统,家家户户都会买上几个糖瓜来辞灶。

“陈家楼、燕家庄,谁家没有个破糖筐?”这句在当地流传很广的话道出了莱芜陈家楼附近几个村做糖瓜的习俗。每年的农历十月,这里的村民就早早地架起糖锅,准备制作糖瓜。

摄影:李庆林

糖瓜主要原料是麦芽糖,通过古法把小米和大燕麦中的麦芽糖提取出来,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制作而成。始于清代、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陈楼糖瓜已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摄影:山东Nini

2015年,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摄制组到杨庄镇进行实地拍摄,拍摄了当地糖瓜制作技艺。节目一经播出,陈楼糖瓜的知名度被再次提升。

摄影:邵凯、刘宏滨

济南的非遗美食数不胜数,油旋、把子肉、马蹄烧饼、黄家烤肉……每一个都让人垂涎,历经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济南风味!

近距离体验非遗魅力

想要近距离体验非遗的魅力或者直接“带回家”,可以来这些地方看一看!

梦回上世纪的济南

“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

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新春年货大集来了!新年“氛围组”已上线,锣鼓喧天,双狮纳福,活灵活现的外表,憨态喜人的动作,超级“网红青蛙”也来现场打卡了,你确定不想加入这场狂欢么?

图源: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

亲自体验一把“投壶射礼”,一个个穿越时光轴的趣味游戏,带您体验古人过年的乐趣。

图源: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

美味的老济南酸蘸、糖画绊住了小朋友们的去路;被鲍山刻瓷吸引的小小匠人,也专心投入了“工作”。

图源: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

写福字,剪新春,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吸粉无数,红红火火的热烈气息,于细节尽显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

图源: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

文化韵味,绝对“兔Nice”,呼朋唤友,来这里赶大集吧!(本次年货大集详情可戳:手造新元年 重拾老年味儿 | 山东手造年货大集即将启幕)

地址:济南市泉城路277号

近距离感受非遗的“前世今生”

非遗博物馆

济南还有许多非遗博物馆,比如泰顺斋“莱芜口镇南肠传统制作技艺”博物馆——通过对老厂遗留下来的用具等物件的整理、收藏和展示,主要介绍了“口镇南肠”一百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和非遗文化内涵;百脉泉酒文化博物馆——包括藏酒馆、酒道馆、古酒坊、百脉泉酒历史文化馆等;宏济堂博物馆——包括宏济堂酒窖非物质文化展示厅、阿胶手工制作展示坊、宏济堂养生堂药食同源展示体验厅等。

摄影:邵凯、莱芜文旅

热热闹闹过大年

黄河大集

民俗活动,特色小吃,趣味游戏,欢乐多多,浓浓年味吸引万千游客打卡!现场精彩的小超高跷队,舞龙舞狮的精彩表演更是让游客们热情高涨,新春年味浓浓的~

图源:爱济南客户端

大集上人流攒动,年货应有尽有。在集市现场,吹糖人、做糖画,生动形象的泉城兔子王,喜庆的剪纸,香甜的蜂蜜,惟妙惟肖的刻瓷,雕工精湛的鸟笼,只在影视剧里见过的喜面鼻烟,老济南从小就熟悉的德馨斋油盐酱醋......非遗传统技艺、非遗美食等一亮相,便吸引了市民们热烈的目光。过年的仪式感从赶大集开始!

图源:爱济南客户端

一幅年画、一副春联、一盏花灯、一方剪纸、一台木偶戏等等,非遗文化刻印着前行的历史年轮,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穿越时空、连缀古今。

当非遗遇上过年,除了各式各样的线下非遗活动,线上直播、短视频展播活动同样如火如荼,快快关注【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抖音、快手、视频号,通过镜头感受非遗魅力,重温浓浓年味儿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