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的贵州当然有出圈的“贵州造”_贵州_南瓜_刺梨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出圈 贵州 当然 贵州 南瓜 刺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杏 向莹 冯倩 桂榕 高伟 张赛 管云 魏容 陈玲 袁鹏

一方水土被世界热切点赞的理由,往往是这方水土生长的独特风物,因为风土是人情,更是智慧。当“贵州”两个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挂在嘴边,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贵州造”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享用时刻,犹如魔法灯绳,扯一下,就能点亮心情。

这些自带能量的贵州风物数不胜数,可能是2月12日上午来自织金去往韩国的甜味南瓜条,也可能是来自正安的悦耳吉他,还可能是挂在西班牙街中某个时尚女郎肩上的皮包,以及更多的你想不到……

这一刻,“贵州造”在世界各个角落,“贵州”两个字,也在世界各个角落。

出山跨海的贵州味道

南瓜不稀奇,但坐上海轮漂洋过海的南瓜,就有点厉害。

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南瓜加工车间内正是繁忙景象,130多名工人正在加工、分装一批出口韩国的南瓜系列产品,它们将运往韩国仁川港,进入韩国各大超市。

这是织金南瓜系列深加工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第三个年头。“南瓜深加工成南瓜丁、南瓜条、南瓜皮和南瓜子等产品后,在海外市场很抢手,价格是普通品种的5倍以上,客商还不断要求补货。”曾爱生说。

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织金县一家外向型“农字号”企业,依靠科学精准的分类分级种销模式,让织金南瓜做成了跨国买卖,填补了多年来贵州省南瓜产业精深加工和出口空白。

“南瓜可分四级,公司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加工。”曾爱生说。按照国外不同市场需求,公司引导当地民众严格把控品质,统一种植、收购、加工,并根据南瓜个头大小精准分级,供给国外不同档次的销售市场。

而贵州刺梨早早就扬帆起航,走出了国门。

“装车咯!”这是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的宏财盘江天富万亩刺梨基地里,村民们用充满喜悦的阵阵吆喝声,送走包装袋里散发着甜香的新鲜刺梨。

几年前,贾西村深居乌蒙山,生活并不如意。2013年,在外创业的聂德友知晓了国外市场对刺梨的需求,回乡带领村民种植刺梨。2020年9月,5吨刺梨果汁在宏财集团与法国黛宝的合资公司——贵州聚欧贸易有限公司的洽谈合作中,实现首次出口法国,为塞纳河畔带去来自贵州的果味。

刺梨和南瓜是贵州独有的甜,贵州的茶则是独特的香。

“你们的茶叶很香醇,和我们平时喝的不一样。”

“你们在俄罗斯有店吗? 我在哪里可以买到你们的茶?”

2023年俄罗斯国际食品展,俄罗斯茶叶爱好者在品尝了醉相思、遵义红等黔茶后,用舌尖为它们点赞。

展开全文

远道而来的贵天下茶业集团,成功与莫斯科MT RUS有限责任公司签下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俄罗斯X5集团及17名国际进口商达成强烈意愿。

这不是贵天下茶业集团第一次带着黔茶“出海”。2021年,它们就与非洲阿尔及利亚进口商联动,达成了首笔运往非洲市场的33吨价值20万美元的大宗绿茶订单。

出海的“味道”里,怎么可能没有辣?

贵州南山婆集团2022年7月开始组建外贸业务团队。同年8月至11月,南山婆速食系列产品和辣椒酱系列产品陆续出口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同年12月,油辣椒和酸汤粉、酸汤杂粮面等产品,在美国线上平台推出。

全世界都在点赞贵州辣。

心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

贵州宝贝世界出圈的背后故事,是贵州与世界的联系更快更便捷了。

1月26日,一列满载55只集装箱的贵州中欧班列从贵阳国际港驶出,它带着充满“贵州”气息的干燥机、电脑机箱、轮胎及日常物资驶向欧洲;2月6日清晨,贵阳国际陆港内车来车往,贵州铁投都拉物流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部长汤明剑和同事们正紧张地开展箱体检查,力求确保接货、送货顺利进行。

中欧班列搭载的内容是如此丰盛,既有轮胎这样的大家伙,也有刺梨这样的小水果。

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截至2月6日,中欧班列已开行5列,满载贵州的出口货品抵达欧洲腹地,将一张张外贸订单转换成滋润生活、回报辛劳的财富。

如今的贵阳国际陆港,已实现黔粤通道班列与陆海新通道班列常态化开行,国际货物“中老铁路+中欧班列”过境模式基本打通了对内对外的开放通道,形成了多向通道班列顺畅衔接的重要国际货运枢纽。未来,贵阳国际陆港将在扩大集疏运能力和加密中欧班列、图定黔粤班列、强化陆海通道班列、拓展中老铁路货运下大功夫。

出海大道除了铁路,还有贵州的高速公路。2011年,兰海高速全线通车,贵州的出海南大门就此打开。位于“贵州南大门”独山县的贵州麻尾物流内陆港,为产品出口东南亚提供了很大便利。

贵阳综保区外综服平台越发忙碌了。据了解,贵阳综保区外综服平台“中国(贵州)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近日通过跨境电商9710推单业务,为贵州本土企业出口价值30760美元的6.9吨货物。中国(贵州)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2019年搭建并运营至今,已吸引近120家企业入驻,累计达成进出口额7亿美元,完成外贸数据回流9000余万美元。

贵州宝贝世界出圈的背后故事,还不止是贵州与世界的联系更快更便捷,更有全新视野下的商业智慧。

“等物料一到,立马生产复工以来的第一批订单,共有4500个包袋。”2月10日,在普定工业园区的普定罗曼蒂克皮具有限公司办公室内,经理谢小刚一边对接从广州运输物料的情况,一边通知工人按时上岗。

“我们去年10月份正式投产,到去年底,大概生产了15000个包袋运往葡萄牙、西班牙等市场。一号车间有80台左右的机器,全部投产后,正常情况下每月产量达4万个左右。加上有总公司的专业团队负责订单接派业务,订单是不愁的。”谢小刚说。

在普定工业园区,还有与罗曼蒂克皮具有限公司体量相当的具恒皮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公司通过总部接单、派单生产、来样加工的方式,将生产的皮包“整装待发”发往国际市场。目前,产品已出口南美洲、欧洲等。

这两家落地普定工业园区的广州市花都区包袋、箱包制造外贸企业,让“贵州制造”与国际接轨,为“广州总部+安顺基地”模式贡献了经验。

而在去年7月,加纳国家工业园新型建材科技园内设立了贵州特色产品展销中心。这是贵州对外国际中心开展招商引资推动促成的大型综合商业项目,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网购+保税的模式,让非洲消费者了解并爱上贵州商品。

时间再往前,贵州关岭的一把藤椅闯进了欧洲。

去年3月,在位于关岭自治县新型建材园区内的贵州山水汇晨家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格外忙碌。他们把一件件家具部件焊接成型,再由编制工加工为成品,让它们远渡重洋,来到西班牙。

“这里全是发往西班牙的椅子。”贵州山水汇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式赠介绍,公司生产的产品以铁艺、铝合金及藤制品家具为主,主要销售目的地为西班牙、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地区。产品从关岭装箱发货,一个月就能到欧洲。

这是崭新的黔物之旅,充满自信,目标远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