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亚风格史诗系列影片,是一场延续一个多世纪,连接着卡地亚过去与现在的创造性对话。该系列影片由著名法国演员埃德瓦·贝耶(Edouard Baer)讲述,以多个篇章呈现贯穿品牌历史的传奇人物、经典作品、文化交融及由此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卡地亚风格。
全新呈献的《卡地亚风格史诗:中国情缘》,展现卡地亚与中国文化交融的风格历程,回溯这段延续一百多年的文化对话。
卡地亚与中国情缘
故事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中国深厚悠久的文化与艺术深深吸引着路易·卡地亚(Louis Cartier)先生与当时独具个性的创意总监贞·杜桑(Jeanne Toussaint)女士。
路易·卡地亚先生时常流连于充满中国奇珍异宝的巴黎古董店,并收藏了众多极具东方美学的艺术品;“猎豹女士”贞·杜桑则对来自中国的纹样爱不释手。这一东风西渐的风潮极大地激发了卡地亚的灵感与想象,以及探索中国艺术的兴趣与热情。来自中国建筑的造型与纹饰,古代神话中龙凤、麒麟等珍兽的图腾,漆艺、珐琅等传统技艺以及对玉的创新运用都被卡地亚融入到一系列珠宝、座钟及珍贵器物的创作上。
插屏式座钟
创作于1926年的插屏式座钟以中国文人书桌为灵感源头,钟盘由一块古董雕花白玉构成,背部则呈现珐琅工艺的龙形装饰,巧妙地将动力传动机制隐藏起来,延续了卡地亚神秘钟一贯的风格特色,更展现了卡地亚兼容并包、探索创新的风格魅力。
展开全文
铂金,金,珊瑚,珍珠母贝,玫瑰式切割钻石,红色、黑色珐琅,雕花白玉(钟盘),缟玛瑙(底座和半圆箍环)
没有玻璃镜面的钟盘是由双面雕白玉制成,正反面均雕有中国风景图。
8日动力储存长方形
机芯
,镀金,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
宝玑
摆轮游丝。
传动轴被龙形装饰以及屏风下的雕花珊瑚球所掩盖。
手动调节指针以调校时间,上弦位置在底座后部。
一件类似的藏品存于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
32.7 x 29.5 x 12.0厘米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中国风格化妆盒
这件1928年创作的中国风格化妆盒,盒盖上的图案源于路易·卡地亚私人收藏的康熙五彩瓷盘,作品整体上兼顾审美精神和造型设计,完美传达了只可意会的东方意境。
金,铂金
螺钿,珊瑚
黑色珐琅
单式切割、玫瑰式切割钻石
凸圆形蓝宝石,绿松石,缟玛瑙,东菱玉玉盘(树),白玉(扇子与花瓶)
绿色萤石(凳子和桌子),祖母绿(花园围栏)
内设一面化妆镜,正中一唇膏架,两个带盖匣子。
由卡地亚工作坊制作的盒盖嵌片的图样源于一件路易·卡地亚私人收藏的中国康熙时期(1662~1722年)的五彩瓷盘。
10.0 × 5.8 × 1.6厘米
Nils Herrmann, Cartier Collection © Cartier
麒麟手镯
另一件于1928年创作的麒麟手镯巧妙地运用翡翠、珊瑚和珐琅等中国传统材质,与构成麒麟双目的垫形钻石交织辉映。精巧的设计与独特的造型彼此呼应,精准诠释了麒麟在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尊崇地位与象征意义。
黄金、铂金、垫形钻石、圆形钻石、梨形钻石、长方形钻石、两个带凹槽的翡翠珠、一个雕刻的翡翠、若干面包型翡翠和圆形翡翠,两只树叶形雕刻蓝宝石、若干圆形蓝宝石和面包型蓝宝石、雕刻珊瑚、绿色、蓝色和黑色珐琅。
在1933年纽约的盛大婚礼上,芭芭拉·赫顿佩戴着这条晶莹纯净的翡翠项链
在众多具有东方色彩的珍贵材质中,卡地亚对翡翠玉石情有独钟。1933年,芭芭拉·赫顿获赠一条举世瞩目的翡翠项链,而后受赫顿委托,卡地亚为这条项链设计镶嵌了红宝石搭扣,与翡翠形成鲜明对比。这件旷世之作于2014年被卡地亚成功回购,纳入卡地亚典藏,成为见证卡地亚受中国风格影响而创作的一件重要藏品。Cartier Archives © Cartier
项链
1934年,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
直径在15.4~19.2毫米之间的27颗翡翠珠
铂金,金
长阶梯形切割、单式切割钻石
面弧形和定制切割红宝石
来源:芭芭拉·赫顿(Barbara Hutton)
长51.5厘米
Marian Gérard, Cartier Collection © Cartier
卡地亚探索东方灵感,展开中西方文化对话的魄力,也吸引了同时期东方名人的关注与垂青。
1914年,爱新觉罗·载抡于卡地亚巴黎和平街13号店铺购得一枚Tortue腕表及其他作品,成为第一位在卡地亚购买作品的中国客人,印证了中西方文化与审美跨越地域和时间的交流与融汇。在此后的1922年至1931年,卡地亚汲取中国灵感,创作了以神话瑞兽及人物为主题的系列13件独一款时钟,成为一个时代风格的代表作。
Photograph of Prince Tsai Lun, 1914
© SZ Photo / Scherl / Bridgeman Images
卡地亚Tortue腕表
1919年,卡地亚巴黎
铂金,金,1颗凸圆形蓝宝石,皮表带
与载抡1914年购买的表款相似
Vincent Wulveryck,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在1921年参加白金汉宫举行的首次宫廷舞会时,黄蕙兰皆佩戴卡地亚钻石冠冕
黄蕙兰女士对卡地亚珠宝青睐有加,她委托卡地亚量身打造的钻石冠冕和青椒造型翡翠吊坠被其视为毕生挚爱。©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卡地亚档案馆藏翡翠青椒照片,1926年
Archives Cartier Paris © Cartier
时至今日,卡地亚依旧持续探索着与中国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入联结,例如故宫博物院院藏的六件钟表文物经过与卡地亚联合修复,并于2019年“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进行展出。此外,卡地亚还通过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共同举办展览,激发彼此对传统与现代艺术的领悟与创新,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延续长久的交流。
2019年“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2018年“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陌生风景”(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A Beautiful Elsewhere)
2021年“树,树”展览
风格传奇,多元内涵
除了全新《中国情缘》篇章,卡地亚风格史诗系列影片亦从不同角度,深入探索卡地亚风格永存的奥秘,分享卡地亚底蕴深厚的多元文化。
《卡地亚与英伦风情》《卡地亚与美国》《卡地亚与中东之旅》篇章分别呈现影响卡地亚发展与风格语汇的标志性城市,从不同异域文化中获得的灵感,以及从而引发的文化对话。
《猎豹女士:贞·杜桑》篇章讲述卡地亚历史上标志性人物贞·杜桑与猎豹的风格故事。
《自由精神》和《万物皆美》篇章展现卡地亚始终怀抱好奇心、持续突破创意边界并不断塑造独特风格的探索精神。
《造型腕表大师》和《宝石与风格》则从设计与工艺视角,揭开隽永风格与精湛工艺背后的奥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