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粒泡腾片夺走婴儿性命……给娃喂药,这些错误千万别犯!_药物_宝宝_碾碎

1、

前几天宝妈群里有人发了一则视频,逗乐了群里一群老母亲——宝宝体质不是很好,这位妈妈每天都想着法子给娃喂药:

掏空西瓜给娃喂药,咦这西瓜怎么有点苦?

把酸奶瓶子挖空,里面盛着口服液;

超长吸管加空的牛奶盒,就是完美的喂药神器。

展开全文

喂药,许多新手宝妈光是听到这两个字都会抖三抖。

明明咱是为了娃的健康着想,却被娃当做“谋财害命”的大坏蛋,好冤呐!

不得不说,喂药真的是是养娃路上的拦路虎,多少亲子关系就此破裂,多少家庭因此蒙上阴影........

更可怕的是,喂药喂不好,会要了孩子的命,真·害命。

一个年仅18个月宝宝,因为家长用错误方式服用泡腾片最终死亡;

家长给孩子吃了止咳糖浆长达一年,结果急性药物中毒,血液透析几天后才转危为安;

家长误将3.5ml剂量误写成35ml,幼儿园老师以10倍剂量给幼儿喂药后药物中毒。

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可见很多家长对喂药这件事了解还不够多!要想让娃健康长大,我们可不能做“坑娃”爸妈!

喂药时,剂量、性状、年龄.......都是要考虑在内的因素,今天晨妈就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喂到你们嘴里,保你一听就懂。

2、

4大错误喂药方式,大错特错!

过奶喂药

《如懿传》里富察皇后的孩子太小无法吃药,于是乳母喝下汤药,通过奶水让药物进入孩子体内。

不光是剧里的人这么干,生活中也有不少妈妈是这样给娃喂药的。

晨妈看到真的忍不了了,这是什么操作,完全不科学啊!

用果汁、牛奶、蜂蜜送服

娃嫌弃药太苦?不要紧,某些家长想到了“障眼法”——把药混在果汁、牛奶或者饮料当中让娃喝下去。

可喝是喝下去了,这药也算是白喂了。

因为有些药物和果汁中的果酸会发生反应,从而使药物分解,例如饮用葡萄柚汁,就会抑制特非那定药物的代谢过程,使血液中该物质含量大增,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

用牛奶、奶粉喂药时,牛奶中的蛋白质等物质会在药物表层形成薄膜,从而干扰药物发挥起作用;

而且牛奶、奶粉中含有的钙、无机盐等物质,会与药物反应产生难溶固体,无法吸收;

用蜂蜜喂食药物,对于1岁以下的宝宝来说,是比较危险的。

因为蜂蜜中含肉毒杆菌,多次长期食用会导致肉毒杆菌中毒。

据统计,95%的蜂蜜中毒事件发生在6周到6个月之前的婴儿中。

碾碎掰开混在食物里喂药

不得不佩服有些家长的想象力,竟然连这个奇招都能想得到。

虽说出奇制胜,但把药物碾碎、掰开混在食物里,只能说是“出奇制险”!

因为有些药物根本不能碾碎啊!!!比如肠溶片,缓控释片、肠溶胶囊等,你现在就碾碎了,娃吃了个寂寞,完全无用!

而且像驱虫药、止泻药之类的药物,本来就需要空腹服用,混在食物里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最重要的是,人家科学家好不容易将药物裹上“糖衣”外套,你直接把外套脱下来,宝宝吃进嘴里不苦才怪!

强行灌药

强行灌药,最为致命。

虽然这种做法十分简单粗暴,但安全隐患可是大大的哦~

还记得小时候被爸妈被捏着鼻子强行灌药的经历吗?胸闷、气短、想吐.......真的是噩梦一般的经历。

强行灌药,药物很容易随着气体进入气管,要是不小心堵塞了,那可是分分钟窒息的节奏啊。

3、

教你3招轻松喂药

第一招:选对药

为啥娃那么抗拒吃药?那是因为有些药真的不适合宝宝吃!

在给娃挑选药品时,我们可以选择那些水果味的,毕竟那可是专门为宝宝打造的。

对于不同性状的药物来说,家长也要注意一下喂药方式。

最好给娃选择冲剂或者粉状药物,尽量避免胶囊、片剂等易呛口的药物。

1、颗粒状

如头孢克肟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不要冲太多,控制在5ml以内,让宝宝一口气喝完即可。

2、悬浊液

悬浊液类的药物是宝宝平时吃得比较多的,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宝宝来说,用喂药器喂食即可。

当然宝宝如果不抗拒的话,可以直接加水稀释,用自带的量杯配制喂食。

第二招:喂药工具,解放双手

滴管式喂药器:适合需要精确剂量的液体类药物;针筒型喂药器:主要分为粗头和细头两种喂药器,粗头喂药器适合喂口感不那么差的药物,细头的适合一些比较苦的药物。

第三招:让药不苦

1、研究证实:37℃左右的水温会使药物口感最苦,因此给娃喂药时,最好不要用37℃的水送服。

2、舌尖是味蕾最敏感的部位,一般喂药时,尽量不要让药物停留在宝宝的舌尖过久,可以用送药器送到舌根,一步到位,减少宝宝的抗拒。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