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与群宵宴饮,宰相醉后乱性,现场脱衣,妃嫔尖叫,秽不堪言_蔡京_赵佶_宰相

在赵佶的“狎友群”里面,除了王黼,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浪子宰相”。

“浪子宰相”虽是人们给他起的外号,但他是真的当朝宰相,经常和金毛宰相王黼等人在一起,“于后园聚花石为山,中列四巷,俱与民间娼家相似,与李邦彦辈游宴其中,朋邪狎昵”(《宋史纪事本末》)。

该宰相姓李,名邦彦,字士美,怀州(今河南沁阳)人,外表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生长闾阎,习猥鄙事”、“游纵无检”,行为放荡,好作淫词艳曲,是个二逼青年,自号李浪子。

对照着史书认真考究起来,你会惊奇地发现,二逼青年李邦彦的身上无处不闪现着《水浒传》里面及时雨宋江的影子。

李邦彦的父亲是怀州出了名的银匠,喜欢和科考进士结交,受父亲的影响,李邦彦从小好文,也特别喜欢与那些有学问的寒士特别是进士交游,对待这些寒士,他仗义疏财,扶危救困,很有几分宋公明结交江湖豪杰的匪气。

当然,和宋公明一样,他也是在为自己日后行走江湖积累人脉资源。

不过,他的江湖是国家的统治中枢——朝廷。

但凡有河东举人进京赶考,必定要在李邦彦那里盘桓逗留几天。

而李邦彦也总是盛情款待,他的父亲也会停止买卖,出席文士们的宴会,称兄道弟,谈笑风生。

这些文士要离开了,李氏父子依依不舍,不忘奉上丰厚的银两若干,以壮行色。

“由是邦彦声誉奕奕”,在儒林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得过他救济的举人一旦得第升官,也会对他涌泉相报。

这些人一核计,竟齐心协力地将他荐举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

这就为李邦彦日后的晋升之路打开了一扇门。

展开全文

李邦彦虽然不学无术,但却颇有歪才,除了会用“街市俚语为词曲”外,还“善讴谑,能蹴鞠”,这已经够了,单凭这几点,已经足以截杀风流天子赵佶的归途。

更绝的是,他还有一副天生“伪娘”的姿色,初次见面,就秒杀了赵佶的眼球。

他们迅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他也因之坐上了直升飞机,一下子升为了当朝宰相。

《大宋宣和遗事》记,宫中每次宴饮,李邦彦都会客串成倡优伶人,在宴会上插科打浑,“杂以市井诙谐”,进行本色表演,以为笑乐。有一次,他事先“将生绡画成龙文贴体”,周身上下印满了类似纹身一样的锦绣花纹图案,等宴乐进行到高潮,他就扭着曼妙的腰肢,杂以各种诸如抛媚眼、甩臀、提胯、勾小指头的挑逗的动作,一件一件地脱衣服,情形屌爆了。

脱了衣服,他就全方面地展现自己的各个器官,“宣示文身,时出狎语”,嘴里哼哼唧唧地发出一些类似叫床戏的声音,赵佶实在HOLD不住,笑得肚子疼。

考虑到现场还有很多妃嫔,赵佶要他赶快穿衣服,并拿了一根木棍追着他打。

李邦彦不穿,绕着满场宾客四下奔走。

一时间,叫骂声、嬉笑声、打闹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全场HI翻了。

闹得差不多了,他便逃到廊下,攀着梁柱,像猴子一样嗖嗖嗖地爬了上去,娇滴滴地向赵佶求饶。

赵佶命宦官传其圣旨:“可以下来了!”

李邦彦还风情万种地说:“黄莺偷眼觑,不敢下枝来”。

皇后忍不住叹道:“宰相如此,怎能治天下耶!”

在李邦彦这货的身体力行引领下,皇宫禁苑进入了一种新的潮流,“淫声日盛,闾巷猥亵之谈,肆言于内,集公燕之上,士大夫不以为非”(朱翌《猗觉寮杂记》)。

李邦彦不以为忤,反以为荣,放出话来,说要“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

其实,金毛宰相也罢,浪子宰相也罢,他们在权奸蔡京面前,不过都是些小虾米。

下面掰一掰蔡京其人其事。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故事,说兽类和鸟类打仗,蝙蝠看到兽类准备打赢了,就跑去跟兽王说,我是兽,自己人,咱们一起干鸟类。转眼看见鸟类准备赢了,又飞过来对鸟王说,我是鸟,和你们是同类,我们一起消灭兽类。

蔡京就是这蝙蝠一类的非禽非兽之人。

起先他看到王安石得势,就大力鼓吹新法,是变法派的狂热分子;而转眼看到了拥护旧法的势力起来了,立即改变了阵营,不遗余力地破坏新法。

他曾创造了五日之内将开封府所属各县的免役法全部恢复为差役法的高效记录,得到了司马光的高度赞扬。

然而,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

蔡京没料到变法派居然还会东山再起,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政,宰相章惇宣布重行新法,蔡京叫苦不迭。

不过,他还有机会。

他赶紧以变法派的身份自居,极力上书,要求恢复神宗年间制度,并提鞭执镫,在章淳的鞍前马后奔跑,大搞冤假错案,陷害元祐党人,以挤进执政队伍中去。

但好景不长,哲宗病死,赵佶继位,反对变法的向太后垂帘听政,守旧派势力又有所抬头。

这次,蔡京还来不及变换门庭,就被赶出了朝廷,任提举杭州洞霄宫的闲职。

很多人已经看透了他的本质。

其实,人们不应该这时才看出他卑污无耻的投机品性。

早在熙宁三年,他刚考中进士,就到处吹牛逼说自己是蔡襄的族弟。

蔡襄是谁呢?

蔡襄是仁宗、神宗、哲宗三朝的大臣,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书艺高深,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最大成就,是书法,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说法。苏东坡说他“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求其所短,大字为少疏也。”《宋史》列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

蔡京吹嘘自己是蔡襄的族弟,明显是在借名人来自抬身价。

尽管他们都是仙游人,但蔡襄家在仙游枫亭乡东垞村,而蔡京家却是仙游东镇蔡垞村,两家素无瓜葛,并不同宗。

可惜蔡襄已经死了,没法他分辩,他爱怎么吹就怎么吹吧。

知道底细的人,都鄙视他。

不过,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千方百计借助蔡襄的名气来自抬身价的“小蔡”,居然有一手真功夫。

那就是——他对书法的造诣比蔡襄还要高!

本来排名在蔡襄之上的米芾见了他的字,就自叹不如。

可以说,蔡京的出现,完全淹没了蔡襄在书法上的成就,人们再称“苏、黄、米、蔡”,“蔡”已经是指他而不是蔡襄了,称:“天下号能书无出其右”。

绍圣年间,蔡京任代理户部尚书,有两个下级官吏非常小心恭谨地侍奉他。

一天,看着天气炎热,就找来两柄白团纸扇为蔡京扇风。

蔡京虽说也是一名朝廷要员,但和宰执级的干部比起来,级别还是差很远,而且家庭成分不好,出身低,得到处厚着脸皮说自己是谁谁的族弟,装孙子,在宦海里翻滚了这么多年,一会说自己是禽,一会说自己是兽,尝尽了酸甜苦辣,难得这两个小兄弟有这份心,就有些感慨,眼眶湿湿的。

感慨了半晌,要过了他们的扇子,刷刷刷,分别在上面题上了几句诗。

蔡京的头顶没有长眼睛,如果有,他将会看到,那两个小兄弟的嘴都快要笑裂了。

过了几天,他惊奇地发现,这两个家伙浑身上下都是名牌,神气活现。

一问才知,他们把题上字的扇子卖了,卖给了一位亲王,价格是两万钱。

两万钱,可是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啊。

蔡京尽管有些吃惊,但没往深处想。

他觉得,花两万钱买几个字,说明这个亲王是败家子,钱多了烧手!要说他真会鉴赏书画,鬼才信。

而事实上,买下了这两把扇子的亲王,却是个货真价实的书画鉴赏专家——风流天子赵佶。

不过,赵佶当时只是一价亲王,蔡京也只是朝中一个中层干部,他们并没能在这次买卖中相知相识、幸福牵手。

时间推到赵佶登上帝位,而向太后又离开了人世,赵佶再无顾忌,为所欲为。

为了表现出自己对艺术道路上的无止境追求,他派人在全国各地大肆搜刮奇花异石、珍玩古董、名家字画。

蔡京也已经闹清楚当年买他扇子的小粉丝就是当今皇帝,预感到飞黄腾达的机会来了。

被派到杭州来负责专项搜刮珍玩工作的人是大宦官童贯。

蔡京就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个劲地逢迎巴结这位爷,拿出了几幅自己的大作,求他转呈皇上。

童贯和蔡京臭味相投,也预感到蔡京早晚会发达,就回京郑重其事地向赵佶“献宝”,并极力称赞作品的创造者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材。

赵佶看着蔡京的真迹,非常激动,对童贯的话完全同意,有道是,字如其人,字如其人嘛。

蔡京的字写得这么漂亮,人品还能差得了?而且,字写得这么漂亮,不是人才又是什么?!

人才啊!

崇宁元年(1102年)五月,左相韩忠彦被罢相出京,六月,蔡京被正式任命为尚书右丞(副相)。

赵佶和蔡京相见,君臣不胜唏嘘,忆起当年买扇的事,赵佶说:“昔二扇今尚藏诸御府也。”

蔡京感慨不已。

这次,有超级大粉丝赵佶的支持,蔡京看谁都不对眼,培植了一群自己的党羽在朝廷大行打压之能事,驱逐右相曾布,该年度登上相位,次年二月又升任左相。

在官场上打拼了三十多年始终进入不了的政府中枢,却在短短的几个月之间,就圆满实现了问鼎相位的人生理想,真是人生如梦啊!

为了报答童贯的荐举之恩,他力助童贯做上了监军,不久又升为观察使、经略安抚制置使、节度使,进而为核检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领枢密院事,封太傅、径国公。

为了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他又提拔了梁师成、杨戬等宠宦,各居显位,互相勾结,互相支撑。

蔡京小人得志,不仅死力打击当朝异己分子,也对那些已离任、甚至已故去的大臣们进行搞臭搞倒,把司马光、吕公著、苏轼等一百二十人打成“元祐奸党”。对这些元祐党人的亲属子弟,也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朝中正直之士登时为之一空,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些阿谀奉承之徒。

这期间,还出现了一个不得不说的小插曲。

崇宁年间,有一个叫蔡佃的小伙子参加科举,廷试唱名第一,眼看就要被点成当年状元了。

可是蔡京老奸贼眼尖,从个人履历表上看到了,该小伙子正是被他附会成“族兄”的蔡襄后人,他的眼珠一转,正儿八经地说,蔡佃是蔡襄的孙子,不就是我族孙嘛,必须避嫌,必须避嫌。

于是,蔡佃被降为了第二,与状元失之交臂。

平白无敌地多出了蔡京这门“亲戚”,蔡佃真算得上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