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考公专业”?其实,这两大专业,是事实上的考公专业_专业_报考_法学

话说在当下,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不论是文科理科还是艺术类体育类的大学生,都不约而同选择考公。很多人为之自嘲:早知道这么多专业的毕业生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考公,那么,大学就应该专门设立一个公务员专业,或者考公专业,专门对标考公。这样,考公压力也会减少很多。

其实说起公务员专业,或者说事实上的考公专业,还真的存在。而且是两个专业。

一个是汉语言专业,一个是法学专业,甚至很多人还按照“生化环材,四大天坑”的说法,给汉语言文学和法学这两个专业,起了个外号:汉帝法皇。

1、汉帝法皇的变化

其实放在2013年,也就是十年前的话,汉语言文学和法学这两个专业,都属于很多考生不愿意报考的专业。因为那时候年轻人的出路很多,不论是学计算机工程还是土木工程,获得的收益乃至就业率,都要碾压汉语言文学和法学这两个专业。

在当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出路,除了考公就是考语文教师的编制,而法学的出路不外乎考公和考律师(通过法考)。不过这两者的不确定性很大。所以,和计算机、土木工程这类大概率能拿到不错薪酬的专业相比,这两者的认可度不高。

展开全文

当初,法学生觉得尴尬:因为那时候,司法考试并不限制专业和全日制,只要有个本科文凭,就能参加司考当律师。而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尴尬:在社会上找不到太好的市场。

不曾想,也就十年光景,一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计算机专业存在35岁问题和996问题,而土木工程也告别辉煌岁月,开始夕阳西下。于是,各行各业开始考公。

而汉帝法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重视的。

2、汉帝法皇的变化

虽然在社会上,汉语言文学和法学专业的就业面很窄,甚至汉语言文学还被视为没什么专业性可言的专业。但是在考公的时候,汉语言文学和法学这两个专业的可报考范围很高——大多数国考专业都接纳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报考,甚至不少专业还仅限汉语言文学专业报考——其他专业想报考,不好意思,没戏。

而政法单位的很多岗位,往往也仅限于法学专业报考。

这种仅限某个专业报考的情况,无疑意味着树立了一道专业壁垒,屏蔽了很多其他专业的考生报考这类岗位。这意味着,这类岗位的竞争性不高。所以很多人赞叹:汉语言文学和法学这俩专业,才是真正的考公专业。

相比之下,其他很多专业往往面临严重的竞争压力。比如我认识个东北的女生,属于艺术类专业的本科生。大学毕业后也想考公务员,但是她发现:自己的专业只能报考三不限的岗位。而且,三不限的岗位往往是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这种情况下,考不上才是常态,考得上才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很多人在考公的时候,才会羡慕汉语言文学和法学这俩专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