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管理分类办法》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发布;银行理财增收“流动性支持服务费”丨大资管一周情报_亿元_基金_同比

21世纪资管研究院 吴霜,实习生杨蕾 综合整理

一、监管和政策

1.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

2月9日,为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行为,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正式发布。《办法》明确金融控股公司承担对金融控股集团关联交易管理的主体责任,规范集团内部交易运作,在做好自身管理的基础上,指导和督促附属机构做好关联交易管理,并统一管理集团对外关联交易及其风险敞口。发布实施《办法》,有助于推动金融控股集团提升关联交易管理水平,防范利益输送、风险传染和监管套利,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2. 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场外业务资金服务接口》等4项金融行业标准

近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场外业务资金服务接口》《证券期货业机构内部接口 账户管理》《证券期货业机构内部接口 资讯数据》《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渗透测试指南》4项金融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证券公司场外业务资金服务接口》金融行业标准明确了证券公司开展场外资金服务的业务流程及场景,并定义了业务报文的格式、要素、接口形式,适用于证券公司场外资金结算系统与结算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标准的制定实施将有利于提升证券公司场外业务资金服务的自动化水平,为实现场外业务的资金动态监测监管提供条件,对进一步规范场外业务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 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管理分类办法》

2月11日,为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准确识别、评估信用风险,真实反映资产质量,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正式发布。《办法》共六章48条,要求商业银行遵循真实性、及时性、审慎性和独立性原则,对承担信用风险的全部表内外金融资产开展风险分类。与现行《指引》相比,《办法》拓展了风险分类的资产范围,提出了新的风险分类定义,强调以债务人履约能力为中心的分类理念,进一步明确了风险分类的客观指标与要求。同时,《办法》针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分类管提出了系统化要求,并明确了监督管理的相关措施。

4. 证监会通报2022年案件办理情况

2月10日,证监会通报2022年案件办理情况。证监会稽查部门全年办理案件603件,其中重大案件136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通报线索123件,案件查实率达到90%。总体来看,案发数量持续下降,办案质效明显提升,“严”的监管氛围进一步巩固,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证监会还指出,全年办理内幕交易案件170件,同比下降15%,然而“靠内部消息炒股获利”的市场陋习仍未根除,并购重组、实际控制人变更等重大事件仍是内幕交易高发领域。

5. 证监会明确2023年债券监管工作重点

2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3年债券监管工作会议。具体概括为“六个全面”:要全面深化债市功能发挥;全面深化债券重点风险防范化解;全面深化REITs市场建设;全面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全面深化债券科技监管;全面深化管党治党责任落实。

二、 行业和机构

人事变动:

展开全文

-2月6日,海南银保监局原一级巡视员秦会忠因严重违反纪律被“双开”。

-2月6日,华融信托官网披露,信托保障基金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李勇锋兼任华融信托新一任党委书记。

-2月7日,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因年龄原因,王敬东辞去该行监事长、股东代表监事、监事会履职尽职监督委员会委员和财务与内部控制监督委员会委员职务。

-2月8日,杭州银行(600926.SH)公告,“准行长”虞利明拟出任公司副董事长。

-2月8日,建信基金董事长刘军已到任建行上海分行,出任上海分行行长之职。相关任命已在行内正式公布。

-2月9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汪建忠和施顺华因到龄退休原因,向该行董事会提请辞去副行长职务。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发布。2月10日,中国理财网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邮理财的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正式发售。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全部为公募类净值型开放式产品,其中新发产品5只、存续产品2只,除1只产品为混合类产品外,其余6只产品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可投资的金融产品包括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发售,标志着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可正式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购买理财产品。(中国理财网)

1月信贷“开门红”,企业新增信贷复苏领先于居民。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但依然延续了“企业强、居民弱”的结构特征。2月10日,央行发布2023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1月M2、M1同比增速较上月双双回升,其中M2增速创下2016年5月以来新高。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创下单月信贷历史新高。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9.4%,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不过,1月金融数据也显示,房地产低迷仍旧制约宽信用效应充分体现,接下来房地产支持政策需要进一步加码。(21世纪经济报道)

银行理财增收“流动性支持服务费”。近期,南财理财通课题组发现,部分理财公司产品新增了多款收费项目,如流动性支持服务费率、资产服务费和信托报酬费。常规来看,当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需要向银行支付一系列服务费用,包括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申购费、赎回费等。近期,南财理财通课题组发现,部分理财公司产品新增收费项目,如流动性支持服务费、资产服务费、信托报酬费等。具体来看,资产服务费和流动性支持服务费主要出现在平安理财的部分私募理财产品中。(21世纪经济报道)

河北获150亿中小银行专项债额度,中小银行专项债已发2730亿。河北省近日公布的《关于河北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披露,2023 年1 月,经国务院同意, 财政部下达河北省用于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50 亿元,拟一并列入2023年省级年初预算,全部转贷市县使用。这是河北省再度获得中小银行专项债额度。2021年9月,河北省发行60亿中小银行专项债,用于补充衡水银行资本金。同月,河北省又发行36亿中小银行专项债,用于补充于唐山银行、秦皇岛银行、河北邢台农村商业银行、河北邢州农村商业银行、隆尧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资本金。(21世纪经济报道)

银行理财借道保险资管大配协议存款,“稳波神器”暗含期限错配风险。从去年11月债市风波至今,一直有部分理财产品波动很小、基本不出现回撤,甚至收益率还比较稳当。客户经理宣传是因为底层资产中存款等低波动资产占比高,所以收益率才那么稳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这类存款资产实际上并不是同业存款,而是理财子公司嵌套一层保险资管计划投资的银行协议存款、定期存款或大额存单,利率比同业存款高。虽然看似低波动甚至无波动,实则暗藏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甚至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21世纪经济报道)

市场保守了?居民抢购大额存单,上市公司购买存款类产品大增。尽管去年11月开始的债市风波已经过去两月有余,但投资亏损的“伤痛”依旧笼罩在投资者心头。在做投资决策时,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稳定收益产品的怀抱。在居民端,大额存单“一单难求”,摊余成本法估值产品快速售罄;在企业端,资金管理时选择存款类产品比例急剧攀升,银行理财则被大幅压降。(21世纪经济报道)

银行间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创2年新高,机构多管齐下应对资金利率上涨。本周以来,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持续攀升。截至2月8日,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一度涨至2.36%附近,创下2021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国泰君安证券固收团队发布最新报告指出,这背后,是2月银行间市场资金宽松程度不及预期。究其原因,一是央行在春节后持续回笼节前投放的巨额资金,对市场流动性的呵护力度似乎低于预期;二是春节过后逆回购集中到期与银行回笼资金的节奏未必匹配,导致资金流动性趋紧,三是国有大型银行从央行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获取的融资额高于其他银行,导致银行之间的资金分层趋于严重,加剧了非银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紧张程度,尤其在月中缴税与跨月时点期间,这种现象变得尤其突出,导致资金面紧张状况激化。(21世纪经济报道)

31省份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合计2.19万亿,相比上年增长50%。截至2月10日,31个省份都披露了预算报告,其中都公布了提前批地方债额度的情况。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31省份获得的提前批专项债、一般债额度合计分别为21900亿、4320亿,相比去年分别增长50%、32%。二者均为2022年新增专项债、新增一般债额度的60%,意味着监管部门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上限下达了提前批额度。从发行节奏看,在上半年将提前批专项债资金用完的要求下,一季度将形成专项债发行高峰。

债市风波起底:四季度债基遭遇净赎回6581亿份,4只产品赎回过百亿。去年末的债市风波到底影响有多大,近期随着基金四季报的出炉,终于露出冰山一角。据天相投顾数据,去年四季度债基遭遇净赎回高达6581.22亿份,占整体基金净赎回份额的70%,当期利润则从去年三季度的407.48亿元下降到-256.43亿元。单只基金最大赎回份额达176.5亿份,82只债基赎回率超9成,引发债基精度调整应急机制。

渤银理财正式开业:86分钟完成首只产品募集,未来形成九大产品谱系。2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渤海银行获悉,其旗下首家全资子公司渤银理财近日完成首只理财产品的募集,用时仅86分钟额度即全部售罄,这标志着渤银理财正式开业。银保监会网站显示,2022年9月,银保监会批复渤银理财开业,注册资本为20亿元,注册地为天津。高管方面,吴思麒任董事长,李玥任总裁。(21世纪经济报道)

1月信贷“开门红”预期强烈:最高预测达5万亿,票据利率月末为何下行?随着1月金融数据的即将发布,市场机构对于1月份信贷“开门红”的预期愈加强烈,目前最高预测称1月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或达到5万亿元。2022年1月新增贷款规模为3.98万亿。“1月信贷数据既要充分考虑取得不错表现、激发市场信心,也要维持可持续性。”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贷款总增量很可能已经超出央行控制的合意规模,从而使得出现对于部分机构的窗口指导,要求控制信贷规模。(21世纪经济报道)

竞逐新风口,公募密集发行碳中和主题基金。当前,多只碳中和主题基金(名称中含有“碳中和”字样的基金)密集成立。截至2月10日,今年以来共有3只碳中和主题基金宣告成立,包括英大碳中和混合、格林碳中和主题混合、华安碳中和主题混合。上述3只基金首募规模合计近20亿元,其中,华安碳中和主题混合提前结束募集,首募规模为11.38亿元,认购户数为14852户。此外,还有更多碳中和主题基金即将成立。梳理可见,当前共有嘉实碳中和主题混合、财通碳中和一年持有期混合、富国碳中和混合、金鹰碳中和混合4只基金正在发行。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则从2月11日起开始发行,易方达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联接将从2月13日起开始发行。(上海证券报)

“快招”迭出,券商加速布局公募赛道。增持股权、收购基金公司,逐渐成为券商加速布局公募赛道的重要手法。近日,中泰证券同意受让万家基金11%股权,持股比例增至60%,成为万家基金控股股东;国联证券则公告拟通过摘牌、协议受让等方式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新设,通过增持股权、收购的方式切入公募基金赛道,有助于券商缩短业务周期,快速获取公募基金牌照,以及实现业务并表。历时半年多,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家基金”)股权转让终于尘埃落定。(上海证券报)

基金积极布局“景气”产品。近期A股人工智能等板块表现亮眼,多家基金公司判断,未来随着后续经济数据公布、经济复苏确认,成长风格或更占优。事实上,基金公司发行新产品也体现了对于未来市场的预判,2月以来,多只聚焦“景气投资”的新基金进入或即将进入发行期。所谓“景气投资”,可以理解为追求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业绩超预期。采用这种投资方法,要求基金经理从众多行业中挑选出景气度较高或处于景气向上拐点的方向,借此获得超额回报。有基金经理统计表示,按PEG(一种股票估值指标)来看,目前很多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属于成长行业。(上海证券报)

两家券商被立案调查,全面注册制下“看门人”责任将进一步落实。2月7日,东北证券被立案调查;8日,东海证券被立案调查——两天里两家券商被立案调查,这在以往并不常见。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于资本市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严监管”氛围持续强化。相关受访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对市场的法治建设与事后的监管约束提出更高要求,券商作为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将进一步夯实。(上海证券报)

“险资入粤”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过去一段时间,保险业助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不错的成绩。广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刘云海在2022年广东保险业新闻通气会上表示, 广东银保监局辖内(不含深圳,下同)保险资金累计投资金额2.19万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4.66%。其中,险资支持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累计投资制造业余额4380亿元。在广东发起设立基础设施类股权投资计划、债权投资计划108个,累计投资各类基础设施项目余额3396亿元,覆盖公路、港口、能源、水利等重点领域。通过不动产债权计划、不动产直接投资、不动产基金等方式,投向棚户区改造、产业园区建设、商业办公楼宇等项目,累计投资余额3370亿元。积极投资广东绿色低碳产业,累计投资近1000亿元,助力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支持政府债券发行,累计投资余额2562亿元,平均投资期限在15年以上。(21世纪经济报道)

险资备战2023年:已调研273家上市公司 加大权益、不动产投资。大家资产日前表示,公司2022年末首次运用自有资金投资了旗下的权益类资管产品。据悉,此次自购规模在数千万元的水平。多数险资人士认为,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2023年权益市场或存在较好的配置机会,重点聚焦有政策支持、景气有望延续、业绩确定性较高的行业,如消费、高端制造、科技等。除了权益投资,进入2023年,险资投资大额不动产领域力度明显加大。1月以来,平安人寿、泰康人寿和友邦人寿陆续发布不动产投资公告,涉及项目达17个,较前两年同期明显上升。(21世纪经济报道)

华融信托股权重组完成。2月6日,华融信托官网披露,新股东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信托保障基金公司”)与原股东中国华融(2799.HK)于2月1日在京完成交接工作,信托保障基金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李勇锋兼任华融信托新一任党委书记,华融信托股权重组工作圆满完成。华融信托称,董监事和其他管理人员改选工作,按照公司治理程序,正在推进过程中。信托保障基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肖璞和中国华融党委副书记、总裁李子民出席交接会议。(21世纪经济报道)

三、市场和数据

央行: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初步统计,2023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93万亿元,同比多增730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31亿元,同比多减1162亿元;委托贷款增加584亿元,同比多增15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2亿元,同比少减61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963亿元,同比少增177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486亿元,同比少4352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140亿元,同比少188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64亿元,同比少475亿元。

央行: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0.9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初步统计,2023年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0.9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8.1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78万亿元,同比下降21.6%;委托贷款余额为11.31万亿元,同比增长3.5%;信托贷款余额为3.74万亿元,同比下降12.6%;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96万亿元,同比下降14.9%;企业债券余额为3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9%;政府债券余额为60.6万亿元,同比增长12.9%;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0.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结构性存款中间层收益率连续8个月下跌,结构性存款的收益节节败退。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45天,较上个月缩短3天;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2.78%,环比下跌1BP;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34%,环比下跌14BP。结构性存款中间层收益率已经连续8个月下跌。

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45亿美元,较2022年末上升568亿美元,升幅为1.82%。截至2023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45亿美元,较2022年末上升568亿美元。2023年1月,受全球宏观经济数据、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0.8%。2023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1%;食品价格上涨6.2%,非食品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2.8%,服务价格上涨1.0%。

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8%,环比下降0.4%。2023年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8%,环比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7%。

债券市场:2月3日与1月20日相比: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BP至2.1504%;3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BP至2.5244%;5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4BP至2.6921%;7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BP至2.8582%;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4BP至2.8945%;1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基本持平于2.3059%;3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3BP至2.7049%;5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4BP至2.8619%;7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1BP至3.0167%;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3BP至3.0544%。(苏银理财)

股票市场:宽基指数上,整体震荡波动。上周A股市场交投活跃,日均成交额接近万亿元;北向资金维持大幅买入力度,单周净流入342亿元。但市场出现震荡波动,沪深300指数下跌0.95%,创业板指下跌0.23%;中小票出现补涨机会,中证500指数上涨1.48%;风格指数上,周期和成长风格领先。(苏银理财)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