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官清正廉明,盛名在外的确是书法,落笔就和别人分出仙凡境界_扬州_书法_隶书

提起清代的书法大家,被公认清朝书法大家第一人,所谓“四体书皆国朝第一”的邓石如,很多人都知道。另外还有东阁学士刘墉、内阁学士翁方纲,书法功底深厚,再加上官名在外,所以大家也都不算陌生。而今天要说的这位伊秉绶,虽说也是一方大员,清正廉明,颇受拥戴,但真正盛名在外的确是书法。

伊秉绶十分擅长隶书,世人评价他的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赞许之意可谓极高。特别要说的是,他还与那位公认的清朝书法大家第一人邓石如并称为大家。要说伊秉绶官场之路,不算很顺,起点虽然较高,但因刚正不阿的秉性,得罪权贵,直到晚年时期,才又担任扬州知府一职。

伊秉绶出身官宦之家,家学渊源,凭借个人才学,先后拜纪晓岚、刘墉为师,35岁时参加会试,考中进士,正式进入仕途,任刑部主事。几年之后,出任广东惠州知府,执政期间,勤政爱民,知人善任,提携了“岭南第一才子”宋湘,而这位“千里马”后来也跟他的伯乐伊秉绶一样,成为被世人称颂的廉官。

题外说一下这位大才子宋湘,他曾在嘉庆皇帝寿宴题联:“顺穆康宁,雍焉乾德嘉千古;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横书“上大人”。这一对联,把清朝几代皇帝的帝号巧妙的串联,完美的展示了个人才华,同时宋湘与伊秉绶一样,书法精湛,皇帝龙颜大悦,宋湘终归出人头地。

展开全文

因与上司据理力争,伊秉绶官场擢升步伐受阻,后经过大力举荐,才又担任扬州知府,上任伊始,就面临水灾,伊秉绶沉着应对,事必躬亲,最大程度的做好水灾治理,极力保证百姓生产生活,史书对于这次水灾,有公正评价:“民虽饥困,安堵无惶惑。”主政扬州期间,伊秉绶赢得“廉吏善政”的名声。

伊秉绶在扬州病逝后,当地百姓把他供奉在“三贤祠”里,这座“三贤祠”供奉着扬州历史上三位名贤太守,分别是欧阳修、苏东坡、王士祯,将伊秉绶并祀之后,正式更名为“四贤祠”。伊秉绶为政一方,深得民心,并能够与扬州历史上的名贤获得同等爱戴,倒也是了无遗憾。

至于说伊秉绶的书法成就,特别是隶书,自有名家大师评断。康有为评价道:“汀州精于八分,以其八分为真书,师仿《吊比干文》,瘦劲独绝。”当代书法大家沙孟海更是说道:“伊秉绶是隶书正宗,康有为说他集分书之大成,很对。

其实作为伊秉绶的官场成就来说,他的官还真是不算大,但他勤政廉政,最终赢得百姓支持,成为百姓心中与欧阳修、苏东坡一样的名贤。作为书法家的伊秉绶来说,虽然比不上那位“四体书皆国朝第一”的邓石如,但是凭借隶书一体,独放异彩,独创一家。人生能够如此,也真的是足够了!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