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只因宝妈说有些累,随后的举动暖化众人:真不愧是贴心小棉袄_孩子_家长_妈妈

孩子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很多家长都觉得无论自己这一天有多么疲惫沮丧,只要一看到孩子坏心情全部被孩子的魔法赶跑,留下的只有温暖快乐。随着孩子在慢慢成长,对家长的态度以及表现都会产生变化,孩子会越来越懂事,能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家长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是有连接的。当家长读懂孩子的内心的时候,孩子也成为了自己的贴心朋友。

当妈妈心情不好,满是委屈的时候,孩子会是什么反应呢?微博上有一则视频记录了国外的一位妈妈和女儿的对话。视频中女儿疑惑担心地问妈妈:“你还好吗?妈妈”妈妈噙着泪水告诉女儿她不怎么好,感觉很伤心又很累。看着迷茫又委屈的妈妈,女孩张开手臂,让妈妈把头靠在她的小肩膀上说“到我怀里来吧”。妈妈靠在女儿的怀里像个孩子,女儿温柔地抱着妈妈像个小大人。

现在很多家庭中家长总是忽略孩子的感受,用自以为是的爱残忍地将孩子的内心逼疯。这样的家长教育方式已经出现了错误。父母要换个角度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学会接受孩子的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会因为某件事莫名的心情不好,充满情绪。家长这时候要做的不是抱怨孩子事多,而是应该耐心体会孩子的心灵,温和地询问孩子内心的想法。当孩子的想法有可取之处,家长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有的想法有些错误,家长要耐心引导。通过与孩子的对话交流,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同时孩子也会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理解。情绪会慢慢放开,不会积压在心里形成一堵与家长隔开的高墙。

展开全文

理解孩子的处境

从小就听过的一则故事《孟母三迁》,其中的道理值得很多家长学习。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苛责孩子的错误,而是接纳事实,考虑环境以及各种情况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理解孩子在这个年纪容易见什么学什么。而当孩子遇到搞不定的状况时候,说明他们需要帮助了。家长要及时为孩子理出思绪,愿意帮孩子解决问题。

接纳孩子的动因

教育专家萨巴瑞讲过她和女儿之间的故事,一天清晨醒来她的女儿兴致勃勃地将她从睡梦中摇醒说有一份惊喜礼物,是仙女送的。然后妈妈就从枕头下摸到了半张一美元的纸币。女儿兴奋地说还有半张在爸爸的枕头下。这个时候如果是其他一些家长一定会对女儿进行一番批斗教育,但是正确的做法是肯定女儿的慷慨大方,感谢仙女的公平,接纳女儿的心意。既不会让孩子内心产生负罪感,也不会影响孩子心理的成长。

父母不能总是挑剔孩子的错误,找到自己的错误并承认,孩子也会原谅自己的。当家长开始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做法和想法,那么孩子也会随着成长,变得真正懂事起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