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妇女向灾区捐物,拆开旧棉袄才知,生母是八路军英雄情报员_小云_自己的_父亲

1998年冬,对于北京顺义区商场退休女职工史庆云来说是一个悲痛的季节,她的父亲史洪全前不久病逝了,而母亲也早在两年前病逝了。父母都不在了,就好像根断掉了一样。

父亲走后不久,在家闲着无事的史庆云便想着整理一下父亲的遗物。她在家中翻来翻去,想把父亲的东西全找出来。突然从一个铁盒里发现一个深色的小药瓶,瓶子上还用蜡封了口。

一个药瓶还至于保存得这么好吗?巨大的好奇心让史庆云打开了药瓶,里面装着一卷布条,上面还写着一些字,还带着几个鲜血印透的手印,内容是:

今有子城哥把张义存密保小名小云生日1942年4月16日4时46分张士杰史子城定不面

小云是自己的小名,上面的日期也是自己的生日,史庆云心想这段话应该跟自己有关,但想来想去就是弄不懂纸条的意思。这张读起来极为拗口的纸条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弄清楚布条上的“张士杰”“史子城”是谁。她叫自己的丈夫张玉森帮忙看看,张玉森接过布条也看了老半天说:“史子城应该是咱爸,我记得有一次他喝了酒说自己以前叫史子城,那时候我没太在意。”

如果史子城是史庆云的父亲史洪全,那布条上的内容就很好理解了。这应该是一份抱养契书,当时的人文化低,写得不通顺甚至有错别字,所以不易读懂。

仔细推敲之后,大致内容应该是:史子城抱养了小云,还与她的生父张士杰约定,永不相见。

布条上的“张义存”和“小云”指的是史庆云,“密保”应该是个错别字,实际是想要表达抱养的意思。写这份契书的正是张士杰,也就是史庆云的亲生父亲。

想到这些,史庆云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自己活到50多岁才知道是被抱养的。

史庆云

但是张士杰到底是什么人,是否还活着,为什么会把亲生女儿过继给别人?而史庆云的养父母都已经过世,一切线索中断,是否还能找到亲生父母呢?

为了弄清楚自己的身世,史庆云和丈夫曾赶回养父农村老家,询问村里的老人,但却没有一个人知道。由于养父母早已不在,线索就此中断,史庆云一直带着一个巨大的问号生活着。即便已经步入安享晚年的岁月,她却始终高兴不起来。

2006年,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低温灾害,政府号召居民给贫困地区捐资捐物。史庆云想到家中还有一些旧衣服,打算整理出来拿去捐了。打开衣柜,看到一件旧棉袄,她又想起了自己的养母张君。

这件棉袄是养母1976年给她缝的,那时史庆云在北京工作,住在乡下的养母托人捎信来让她回一趟家拿衣服。史庆云因为工作忙走不开,养母来来回回托了好几个人捎信。

后来还是史庆云的妹妹给她带了过来,并对她说:“咱妈告诉你,这件棉袄是她亲手做的,让你好好保管,千万别扔了。”

史庆云一看是一件老式的花棉袄,说:“都什么年代了,这棉袄怎么穿得出去。”于是把棉袄叠好放到衣柜里去了。多少年来,她一直没穿过那件棉袄,也舍不得扔。

展开全文

这一次她打算把这件棉袄捐出去,当她翻动棉袄时感觉夹层里面似乎有像纸张一样的东西。联想起妹妹当年转述养母的话,史庆云想:“妈妈不会在里面塞了钱吧?”

于是拿来剪刀小心翼翼地拆开棉袄,不过里面并没有钱,而是一些写满字的纸张,包括一些证明、信件和档案。史庆云仔细浏览上面的内容,吃惊地发现,自己的身世之谜全在里面,其中一份证明上写道:

代号我叫张士杰,代号我叫素云,我们生了女儿小云,当时素云是党的妇女干部,担任取送情报、给八路军送军鞋。在一九四二年八月去送情报时,半路上被敌人发现了,当天晚上不幸就牺牲了。证明晋察冀妇救会主任戎冠秀1942年8月6号

这份证明再次提到史庆云生父的名字张士杰,同时还提到史庆云的生母叫“素云”以及她的工作和牺牲的大致过程。

看到这份证明,史庆云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终于得知自己生母的信息,并且她还是一位为抗战而牺牲的英雄情报员。难过的是,生母早已牺牲,今生无缘再见,这未尝不是一种遗憾。

棉袄中发现的纸条

让史庆云眼前一亮的是证明人戎冠秀,她在抗战时期组织妇女为八路军传递情报,支援前线作战,收留照顾了许多八路军伤员,被称为“子弟兵的母亲”。建国后还当过人大代表,是那个年代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她能帮史庆云的父母作证,说明他们曾有过工作上的联系。戎冠秀早在1989年就因病逝世,但史庆云还是决定去找她的后人打听一下,看是否有相关消息。

不久后史庆云便找到了戎冠秀的孙子李耿成和孙女李秀玲,他们两人都有从军经历,一个在中央警卫局当过兵,一个在总参当过兵。了解到史庆云的来意后,他们很愿意提供帮助。

最终在他们的帮助下查询了大量历史档案,走访了一些还健在的老同志,终于还原了史庆云母亲的经历,也揭开了史庆云的身世之谜。

史庆云的母亲“素云”只是一个工作代号,本名叫李淑敏,1918年出生在山西灵丘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战爆发后,日军进犯山西,数次占领灵丘,并在这里犯下了累累暴行。

因为处于战争最前沿,加上日伪在这一地区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1940年,李淑敏的父母为了生存只能把她卖到别人家当媳妇。那时候李淑敏已经20多岁,而她的丈夫只有10多岁,婆家每天让她出去干农活,动辄辱骂。

李淑敏倍感委屈,越想越揪心,她决定逃离这个家庭,便悄悄开始准备。一次外出干活时,她逃离村庄随着逃难的人群辗转来到河北平山县南山一带。这里日军较少,她便找了一个山洞暂时住了下来。

1940年8月的一天,一个叫李玉平的八路军情报员送完情报后路过南山,途中突然听到一阵枪声,便拔出枪来躲在路边一个草丛里。

那天李淑敏正好背着一捆柴火路过,李玉平在草丛里躲了许久,看到有人过来,便想上去打听一下情况。李淑敏看到突然出现的李玉平手中拿着枪,吓了一大跳,背着柴火滚倒在路边,脚也崴了。

李玉平见状连忙上去道歉,并表示自己是给八路军送情报的,不是坏人,让她不要担心。李淑敏的脚已经肿了起来难以行走,李玉平只好帮她把柴背回去,这时她才知道李淑敏原来住在一个山洞里。出于同情,李玉平与她交谈了一番,才得知李淑敏的身世。

由于还有任务在身,不久后李玉平便离开,她回到驻地后向戎冠秀报告了这一情况。当时戎冠秀是平山县下盘松村妇女救国会会长、八路军伤病员转运站站长。她带领着全村的妇女积极支援前线作战,救助八路军伤员。

戎冠秀

当听到李淑敏的情况后,她同情地说道:“再过几个月就到冬天了,现在附近又有日伪军出现,她一个女孩子在山洞里怎么活得下去?还是把她接到我们这来吧。”

就这样,李淑敏来到了戎冠秀身边。由于河北平山与山西灵丘相隔不算太远,李淑敏害怕婆家人找到她的下落,便听从了戎冠秀的建议改名“素云”。在戎冠秀的引导下,她思想进步很快,要求参加工作,为八路军送情报。

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看到全副武装的日军,内心必然会产生恐惧,李淑敏也是这样。但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情报员,要顺利通过日伪军的关卡,就必须克服这种恐惧。

一开始戎冠秀只让李淑敏带一些不重要的情报,她把纸条藏在自己的发髻里,一次、两次都顺利躲过了日伪军的盘查。戎冠秀看了她的表现非常高兴地称赞道:“俺这闺女办事牢靠!”戎冠秀还向上级报告,正式发展李淑敏为情报员。

在1941年春的一次任务中,两个伪军看到李淑敏独身一人,便有了不轨的企图。李淑敏一边呼喊一边逃跑,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晋察冀军区情报员张士杰看到。

他机智地隐蔽在两个伪军追赶的路上,等伪军接近,举起枪两枪便把他们消灭了。张士杰把吓得瘫倒在一边的李淑敏扶起来,仔细一看原来两人早已见过。一次李淑敏就是把情报送到张士杰手上,只是时间匆忙两人并未交谈。

这次再见面,张士杰笑着说:“素云同志,咱两这可真算是缘分呐!”

更凑巧的是,不久之后两人共同到晋察冀一分区去参加情报工作培训。这段时间两人朝夕相处,渐渐产生了感情。在李玉平等人撮合下,李淑敏和张士杰成了一对革命伴侣。

婚后李淑敏才知道,张士杰只是工作代号,他原名叫李景春,是满城县段旺村人,很小就出来参加革命。

1942年初,李淑敏待产之际,丈夫把她送回戎冠秀身边,委托照料。后来李淑敏生下一个女儿,正是戎冠秀帮助取了小名小云。戎冠秀还利用空闲时间为小云做了一双虎头小鞋。

1942年是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日军偷袭珍珠港后迅速侵入东南亚,并占领缅甸,切断了中国唯一物资通道。在华北地区,日军也开始了比前几次更残酷的治安强化运动,对八路军根据地疯狂实施“三光”政策,使根据地受到极大损害。

女情报员

由于日军的疯狂“扫荡”,八路军根据地的武装变得更为分散和隐蔽,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就需要更多的情报员传递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女儿只有几个月大,李淑敏就已恢复工作。

这年八月的一天,李淑敏又接到了送情报的任务,便抱着几个月大的女儿出门。在路过平山县的王子村时,遇到一股日军。李淑敏把情报塞到女儿的鞋子里面,并把她扔到一边,自己却被日军抓捕。

但任凭日军怎样折磨,李淑敏都未吐一字,最后日军残忍地把她杀害。

小云被附近一位农民捡回去照顾,后来军区派人赶来把李淑敏安葬,并将小云带了回去,从小云的鞋子里面找到那份重要情报。当时小云的父亲在前线,一时无人照顾,戎冠秀只能把她托付给李玉平。

戎冠秀为小云写下一封证明,称她是“八分区小小情报员”。

李玉平成了小云的第一个养母,经常带着她一起去送情报,小云还因此受过伤。抗战胜利后,李玉平要随部队去山西,她只能写信给小云的父亲,让他来接。信中介绍了小云的情况:

素云牺牲后,这几年我一直抱着小云来回送情报,敌人在审问我的时候,也把小云的身体烫伤了。小云是八分区的最小情报员,她是吃着军粮长大的,军龄从1945年算起……

然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又挑起了内战,人民并未迎来和平。张士杰也战斗在最前线,并没有时间照顾小云。他只能把小云托付给史洪全、张君夫妇收养,并立下了“定不面”的契约。

当时只有3岁的小云虽然有一些记忆,但是抚养人换了几个,她对父母并没有太多概念。直到史洪全、张君夫妇收养她以后,生活才稍微变得安定,所以在她的记忆里,从未意识到自己被收养。

得知母亲的经历和自己的身世后,她又试着去找自己的父亲,在几位老同志的帮助下,她找到了生父张士杰的下落。

解放战争期间,张士杰曾担任过顺义县敌工部部长,平北和平解放时,他带领部队接收南苑机场,并担任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离休后住在南苑机场干休所,是正师职干部。

遗憾的是,当史庆云来到父亲住的干休所时,他已经患有重病。干休所的人员担心史庆云这个时候去见老人,会刺激他的情绪加重病情。史庆云只能在病房门外远远地看了父亲一眼。

但没过多久,干休所的人打电话给史庆云,说张士杰老人听到女儿要来看自己时,病情竟然好转了一些,要求把女儿接过来见一面。

史庆云便立即赶到干休所,这是父女两人分别数十年后再见,史庆云看着躺在床上的父亲,哭得说不出话来。而张士杰也因为患有脑血栓,病情严重,无法顺畅地沟通。

为了不影响老人的健康,史庆云很快就离开,她本想过些日子等父亲状况好点再来看他。但没几天,史庆云自己的身体也出了问题,在医院治疗了一个月多月。等她出院时,却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这对刚刚相认的父女,还来不及完整地说一句话,就这样永远地分别了。

后来史庆云从父亲的朋友口中得知,父亲曾无数次提起过她,也常常想与她相认。解放后,张士杰还悄悄到史家看过小云,他发现小云过得非常快乐,又想到当初“定不面”的约定,也就放弃了相认的想法。

尽管得知了亲生父母的故事,史庆云并未停止寻找母亲的脚步。她先后11次赴平山寻找母亲的遗骸,经过当地党史部门和老百姓的帮助,最终确认了李淑敏被埋在平山王子村附近的两棵大槐树底下。

然而沧海桑田,当年的槐树早已不见踪影,那块地区正被开发成居民楼。史庆云匍匐在母亲埋葬的大致方位,放声痛哭。她在那里抓了几把黄土放到骨灰盒里,安葬到石家庄烈士陵园里。

2011年4月,素云(李淑敏)被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

史庆云跪在母亲埋葬地附近

对于史庆云来说,她的家庭无疑是悲惨的。年幼时便失去母亲,从未得到过亲生父亲的照顾。即便是这样,在革命志士的照顾下,她却能在逆境中茁壮成长,小小年纪就开始参与情报传送工作,甚至因此而负伤,为祖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史庆云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但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还有多少人为了保家卫国,妻离子散,献出生命,却始终不为人知?他们放弃家庭团聚的机会,他们也曾预料到过最坏的结果,但他们却义无反顾地踏上战场。

不为个人名利,不为荣华富贵,只是一个简单的信念,支撑着他们默默地战斗。这便是无名英雄们伟大之处,也是他们值得我们学习之处。我们的民族要变得更好,就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脚踏实地地干事。

喜欢本文的朋友,麻烦点击下方小火箭为我助力,感谢大家支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