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启晚宴之前,我想与大家分享鲜为人知的一幕,它记录在 敦煌研究院创始人常书鸿 老先生的回忆录里:那是1943年春天,当时的敦煌人迹罕至、满目荒凉,研究员们长途跋涉到敦煌的第一顿晚餐,筷子是从河滩上拆来的红柳枝做的,棉籽油灯是问寺院的老喇嘛借来的,当地的泉水如苦盐,主食是用咸水煮的半生不熟的面片,但艰苦的环境并未浇灭大家的热情,众人围坐土炕,热烈地谈论敦煌艺术的伟大……
为什么会重读敦煌?因为最近我受邀参加马爹利新一季的美食剧场,主题正是: 蓝带食路、飨遇敦煌——收到邀请函的那一刻,我内心竟然是感动多过欣喜,在一代代敦煌人的无私奉献和接续奋斗下,敦煌已经成为了光耀世界的艺术殿堂,我亦曾深深沉迷,至今仍记得荣新江教授写过:“敦煌只是唐朝边疆的一个小州,但有关敦煌的著作远远多于唐朝都城长安……”
展开全文
落座晚宴现场,马爹利的雨燕振翼飞翔,仿佛引领着我,回到那苍茫的戈壁、雄伟的石窟、如梦似幻的壁画,重温佛国胜境。
马爹利邀请到了四位享誉南北的名厨,以他们所代表的美食理念为灵感,具象为敦煌壁画中的四头瑞兽,依次奉上蕴含文化内涵的美味珍馐。
龙 佑 祥 瑞
守宝龙意在守护食物本味,“粤菜南天王”麦广帆用传统技法料理鲍鱼、海参、象拔蚌等名贵食材,以 山海四珍盒的形式呈现,功底扎实、风味纯正,尽显大家风范。
藏金羹则借用了经典粤菜拆鱼羹的做法,在鱼汤中烩入花胶丝、竹笙丝、云耳丝和羊肉丝,鱼羊融合,浓醇鲜美。
福 鹿 双 善
九色鹿寓意融合,“上海西餐女王”邱琼巧妙地用法式Pâté的做法来烹饪中国的羊肉,搭配西北特色的浆水萝卜、杏皮酱和馍馍,合为 琼浆玉脂,既有法餐的精致,又不失大漠风情。
金汤红柳烩沙丁更是中西合璧,红柳枝常用来烤羊肉串,这里则串起陈皮、橄榄和沙丁鱼,搭配酸甜宜人的沙棘汤,红柳和沙棘来自北国的沙漠,沙丁和橄榄则洋溢着地中海风情,令人遥想:正是由敦煌一路西行,出阳关、经楼兰、越葱岭,直抵阿富汗、伊朗,最终到达罗马。
敦煌第249窟开凿于北魏,气势恢宏、漫天飞仙,记得常书鸿曾评价:北魏早期的壁画很像拜占庭基督教的绘画,奔放的笔触则比法国的野兽派还要粗野,接下来两头神兽的形象皆源于此窟。
马 达 飞 腾
翼马飞腾,意欲精进,呼应上海子福慧餐厅主理人周子洋的匠心精神,他带来的两道菜肴在厨房历经了上百次改良,终于磨砺生光: 汤绽白玉扇,白鮰鱼鲜嫩、花胶公软糯,令人久久回味; 丝路之脊则用无花果和胡椒奶油汁搭配雪花牛肉,宛如古道新声。
鸿 传 佳 音
青鸟传佳音,亦传递创新精神,北京玲珑餐厅的主理人刘禾森以新秀姿态登场,献上他的创意美食: 胡羊面疙瘩,风味浓郁的羊膝配以香甜胡桃脆饼,巧心用到生于戈壁的沙葱,带出一抹粗犷的西北风味。
金燕葡萄露作为甜品,渐次流露葡萄的清甜、燕窝的润泽和紫罗兰花香,特别加入了马爹利蓝带干邑,酒香满盏,滋味悠长。
如果说当晚的美食体现了敦煌文化的东西交融,那么美酒更是承载了深远的人文情怀, 马爹利专门为晚宴精心设计了四款酒杯,盛上马爹利的传世佳酿,令人沉吟良久、遐想无限。
夜光杯,由同在河西走廊的酒泉玉石打造,玉色苍翠、墨色悠远,琥珀色的酒液仿佛在月光下摇曳,谁能不吟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玉杯,有心选了敦煌原矿的高岭土烧制,白若凝脂、通透如月,冰镇之后令马爹利蓝带干邑愈发醇厚甜美、花香四溢。
藻井杯,色彩取自莫高窟浩如烟海、灿若星辰的藻井,青蓝、碧绿、朱红,彩云飞花、 古意盎然,斟上调和的热干邑,饮来温润芬芳。
水晶杯,粗砺的纹样源于人工开凿洞窟的痕迹,我仿佛能听到鸣沙山传来叮叮当当、开崖建窟的锤音……特别盛上用450种“生命之水”调制而成的马爹利XXO,以三个世纪的传奇 干邑积淀,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共鸣。
敦煌艺术、气象万千,美酒佳肴,令人陶醉,要感谢马爹利,以珍稀干邑实现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成就了这场充满敬意的文化盛宴,我亦有幸,神游千里。
记得常书鸿先生的书里曾写到:到了三月,暖和的春风吹来,莫高窟前的冰河化冻,榆钱和苜蓿爆出新芽,杏树和梨树枝头绽放鲜花,千百枝白杨和垂柳换上嫩绿的新装……真美啊!我期待着有朝一日能重回敦煌,去闻一闻花香、走一走丝路、再访辉煌的艺术殿堂。
点击图片可见上一次写的敦煌
更多生活的片刻欢迎关注:
微博:吃心一片儿
小红书:一片吃心
更多美食请点击一片吃心主页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