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成都“第三水源”:饮水西岭雪 改变成都单一水源地格局_水库_水源_成都

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摄影报道

3月29日,成都“第三水源”三坝水库正式开工,意味着来自西岭雪山的清澈水源,将担负起成都第三水源重任。

三坝水库设计图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该水利工程项目就被纳入了都江堰总体规划。时隔30余年,三坝水库正式开工,为何选择在此节点开工?建成后,有什么效益?封面新闻记者前往三坝水库探访,探秘成都人的第三水源地。

选址原因

水质好 地形地貌具备建设大型水库条件

从大邑县䢺江镇出发,沿着安出路前往新场镇,一路上苍翠峭拔。群山掩映下,散落在两边的农舍若隐若现。大约二十分钟后,到达大红岩附近,蜿蜒在群山间的碧水也开阔起来。眼前的这条䢺江河,滋养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

3月29日,三坝水库开工活动举办,标志着西岭雪山的清澈水源,作为成都第三水源的进程又迈进一步。

展开全文

三坝水库开工活动举办

据了解,三坝水库是2023年水利部重点推进的全国重大水利工程和四川省重点推进的6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任务以城乡供水、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等别为Ⅱ等大(2)型水库,总库容1.61亿立方米。工程筹建期16个月,总工期54个月。

为何会选址大邑县?成都市水务局规划计划处处长昝峣表示,水质好是一个重要原因。“䢺江的水质大概在二类到三类之间。同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地形地貌具备建设大型水库条件。”

建设原因

增强突发水危机抗风险能力

昝峣认为,单一水源地的格局,将让成都城市供水面临风险,水安全保障也面临挑战,在面对突发水危机时抗风险能力变差。“成都现有供水主要依靠都江堰,第二水源以及第三水源能够降低对都江堰水源的过度依赖,让城市供水更加有保障。”

䢺江河俯瞰图

3月28日,记者探访作为第二水源地的李家岩水库,目前大坝整体已填筑至高程690米,预计于2024年底具备下闸蓄水条件。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为成都市中心城区提供1.41亿立方米水量,同时在应急状态下,能满足中心城区综合生活需水量的70%连续供水30天。

3月28日 封面新闻记者探访李家岩水库

随着三坝水库的正式开工,未来,将与李家岩水库和都江堰一起,形成成都三大水源供给基地,逐步改善区域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配置性缺水现状。同时,有效解决成都市中心城区供水单一水源问题、保障中心城区、成都天府新区供水安全、提高供水保障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建设成效

可承担向天府新区“补”水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三坝水库就被纳入了都江堰总体规划,为何选择30余年后的今天开工?成都市水务局规划计划处处长昝峣总结了四个字,需求导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三坝水库就被纳入了都江堰总体规划,当时三坝水库工程定位是以灌溉为主,2014年,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成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产业、人口聚集、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水资源做支撑,也需要水源工程进行补给,三坝水库的功能进行了调整,以城乡供水和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据预测,三坝水库建成后,可向天府新区供水1.01亿立方米。

效益不止于此,三坝水库的建设,将提高下游防洪能力。三坝水库利用水库防洪库容削减洪峰,结合邛崃市防洪工程建设,基本可将邛崃市防洪能力提高到约30年一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