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墨西哥一战(一战时期为何德美成为敌对国)_德国_协约国_美国

本文目录

  • 一战时期为何德美成为敌对国
  • 实力强大的德国在一战的时候为什么还是输了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与国家有哪些
  • 请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简单经过及结束原因
  • 德国一战中联系墨西哥攻打美国的密电是不是捏造的
  • 一战事件
  • 一战时德国为何联合墨西哥反美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胜利者,参与国家,各国损失,后果各是怎样的

一战时期为何德美成为敌对国

始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6年底交战双方依然势均力敌难分难解。但到了1917年,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国却改变了立场,直接参加协约国方面对同盟国的作战。原因如下:

1、密电事件
1917年3月1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公布了一份德国外交大臣发给德驻墨西哥公使的密电,这份密电被英国截获并破译后,转交美国,内容是引诱墨西哥参战,如果美国由于潜艇战而对德宣战,墨西哥就与德国结成反美联盟,作为参战的报酬,德国答应帮助墨西哥夺回新墨西哥等三州。密电公布后,美国舆论大哗,反德情绪骤然升温。

2、经济利益
自19世纪末开始,美英矛盾逐渐缓和,而美德矛盾则日益增长。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到1914年,美国在拉美的投资为17亿美元,德国为9亿美元,直追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激增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与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l.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区区116万美元,几近于无。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因此,美国同协约国在经济利益上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了。特别是俄国已发生二月革命,一旦俄与德单独议和,退出战争,同盟国战胜协约国,那么美国100亿美元贷款将一笔勾销,利害攸关,不得不参战。

3、政治利益
美国参战前的“中立”,只不过是为了发战争财和等待参战的最好时机。1917年,战争已近尾声,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1918年1月,大战即将结束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就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俨然以世界领袖自居。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4、战争准备
大战开始时,美国尚未作好战争准备,陆军只有25万,此时参战力不从心。同时,美国人民反战情绪普遍,威尔逊面临1916年的总统竞选,便以“威尔逊使国家免于战争”为口号,迷惑选民捞取选票。1916年威尔逊已在总统竞选中获胜连任,美国也已作好了战争准备。 综上所述,美国参战的目的绝不像总统威尔逊在对德宣战演说中所宣称的那样:“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

实力强大的德国在一战的时候为什么还是输了

在一战前,德国的老邻居法国,被公认为是欧洲境内陆军第一牛的国家。而英国的海军,就不用多说了吧。在当时来说,把全世界的海军力量加起来和英国海军对比,能打得过英国吗?再看看此时的德国。仅仅拿陆军对比法国稍微有点优势,但海军实力虽然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但实力远远不如英国,但是德国是一个敢拼命的家伙。为了能够打赢这场战争,他们居然疯狂地动员了五百万德国人民加入了这场战争。还花费了一千六百多亿马克来作为这场战争的前期预算。而且他背后还有一个捅刀子的奸商,那就是喜欢躲在战争后面发横财的美国。综上所述:德国的海军干不过英国,陆军能够和法国打个平手,而经济上又不是美国的对手。即使这样,一战时德国依然能把这场战争打得如此惊心动魄。

德国在当时的综合实力,绝对能够排到世界前四。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无论一战还是二战,德国都喜欢多线作战。更搞笑的是,明明德国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德国的外交却搞得一塌糊涂,在世界上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国家。就像打群架一样,你一个人再能打,双拳难敌四手。德国不但不搞什么远交近攻、纵横捭阖,却直冲冲的跑到人家门口大骂,这样的外交方式,让人觉得一战时的德国完全像一个喝醉后飙车的疯子。很多人说,如果在一站时德国和美国是邻居,不让别的国家参与进来,德国能把当时的美国打成现在的墨西哥或加拿大。但德国历来喜欢耍酷,装*有风险啊,狂妄自大是人类最大的缺点。

在这种极为被动的情况下,德国同时和法、俄、英、美等作战,居然把法国和黑熊国打得满地找牙。在战争前期,躲在太平洋背后的美国,不但没有参战,还因此发了一批横财,为他以后的霸权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美国是压垮德国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当时的美国国力,真的不咋地。加上美国不喜欢在海外搞殖民地,只喜欢通过不平等条约来占领并掠夺他国的资本市场。所以在一战、二战中,美国都没有伤筋动骨。他是一个喜欢背后玩阴招,在最后时刻下黑手的家伙。也是一战和二战分赃最多的国家。

令人喜笑皆非的是,一战时的德军在前线打得热火朝天。在后院内,德国国内就像一群败家老娘们一样闹了起来。所以说整个一战,德国不是被别人打败的,而是被他们自己给打败的。如果当时德国国内不出事,凭借着他已经占领了法国80%的铁矿区和从空气中提取氮的技术,他的后勤保障,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打仗打的不就是后勤吗?开始德国,仅仅只想打六个月,结果越拖越久,最后不但动摇了军心,自己内部也乱起来了。这还能不败吗?作为外交的延续,德国也已经早就输了。如果威廉二世那头猪一直沿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外交方针,还会在国际上变成孤家寡人,人人唾弃的玩意吗?威廉二世真是不作不死啊。

在一战结束之后,德国不但接受了令人发指的,各种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国土也支离破碎。搬起一战这块石头砸的不只是自己的脚,连脑袋都被德国自己给砸傻掉了。而作为一战的延续,德国如果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展那么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对德国了解更深的读者会给出问题的答案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与国家有哪些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时全球基本上都已经被欧洲国家瓜分完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积压的矛盾被完全爆发出来。据说当时他们打一战的目的,就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让资源重新得到分配。但最终的结局就比较尴尬了,开战双方没有一个国家占到便宜,甚至很多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几十年内都没有缓过来。

而开战的国家分为同盟国和协约国,同盟国阵营有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而协约国有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等国家。据了解这次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

有关机构统计,协约国总士兵阵亡5497600人 ,同盟国总士兵阵亡3382500人,虽然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协约国战胜结尾。但大家看看协约国的士兵阵亡数量就知道,战争哪有什么胜利者。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上的这些国家都受到波及和危害,还有一些小国更是可怜,明明没有参战却还是受到危害。

而且胜利的那些国家,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英国一战过后战力极大受损,日不落帝国的太阳也落下了。法国甚至一战过后20年,都还没有缓过来。俄国沙皇后院起火,十月革命后苏联上台,其他国家的结局也差不多,至于同盟国那边就更不用说,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都分成很多个小国了。

当然也有在这次战争中崛起的,好比如日本和美国,一战期间欧洲各国正打的热火朝天,而日本人却在默默壮大自己。美国也是一样,一开始美国是不介入一战,直到后期美国才出来收拾残局,并且成为战胜国,从中多多少少也捞到一些好处。

请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简单经过及结束原因

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历时4年3个月,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大战根源和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时期,各国金融寡头为获取更大利润、掠夺别国财富而进行的实力较量。它是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为谋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决战。
经济和政治根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大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已达到很高程度。各国金融寡头凭借雄厚的资本力量,实际上成为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各国政府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各资本主义强国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世界领土被瓜分殆尽。但帝国主义列强占有的殖民地很不均衡。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去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德国、美国、日本三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还没有殖民地。德、美、日不满意这种状况,要求以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1898~1905年间连续发生美西战争、英布战争和日俄战争。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为了转嫁危机,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扩军备战,企图以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解决国内危机。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与法、英,俄国与奥匈矛盾加剧。1873年,德、奥、俄三国建立三皇同盟。俄土战争后,德国宰相O.von俾斯麦于1878年主持召开柏林会议,使俄国在巴尔干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引起俄国对德国的怨恨,三皇同盟破裂。1879年,德国与奥匈正式订立军事盟约。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三国同盟建立后,俄、德两国在贸易上的竞争加剧,俄、奥两国在巴尔干的矛盾日益尖锐。1891~1894年法、俄订立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建立。1902年英国同日本签订盟约,企图利用日本对付法、俄两国,以保护自己的远东利益。1904年英、法签订协定,承认各自的势力范围,英法协约关系建立。1907年《英俄协定》签订(见三国协约)。从此,以德、奥匈为主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主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军备竞赛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各国加紧扩军备战步伐。1893~1913年,德国陆军和海军舰艇数量增加1倍多。奥匈帝国追随德国也加紧扩充军备,并制定对俄国和塞尔维亚作战的军事计划。英国为了保持其海上霸主地位加速建设海军。1906年,英国第一艘1.8万吨级巨型装甲舰无畏号下水。英国也扩充陆军,建立一支10万人的远征军部队,准备开赴欧洲作战。英国军费开支总数达8600万英镑。1913年法国常备军扩充到80万人,1914年军费开支增加到15亿法郎,占法国全部国家预算的38%。1913年,沙皇俄国现役军人达130万人,同时加速修建通往德国的战略铁路和海军建设。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使得战争危险日益增加。
局部战争 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系列国际危机,并引起局部战争。1905和1911年,德、法两国为争夺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咽喉要地,引起两次摩洛哥危机。1908~1909年,俄、奥、德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战略要地而引起波斯尼亚危机。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反对。1911~1912年,发生了意土战争。1912年,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等4个王国结成同盟,发动共同反对土耳其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后,巴尔干同盟各国发生内讧,又爆发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俄、奥、德、英等列强利用巴尔干各国的民族矛盾,相互展开激列的斗争。英、法、德各自为争夺在土耳其的政治、经济优势,居间渔利。
萨拉热窝事件与大战爆发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G.普林西普刺杀。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国根据密约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同时,德国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法国拒绝接受这一最后通牒。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在此前一日,即8月2日德军已进入卢森堡。3日夜间,德军侵入比利时。英国曾对比利时中立承担保证义务,于4日对德宣战。5日,奥匈对俄国宣战。随后,英、法先后对奥匈宣战。塞尔维亚和黑山(门的内哥罗)对德、对奥匈宣战。
战争进程 大战爆发后,奥匈军队向塞尔维亚进攻,德军迅速绕道比利时向法国进攻。主要战场在欧洲,欧洲有西线战场、东线战场以及巴尔干战场、意大利战场。欧洲西线的法国战场是决定全局的主战场。英、德、俄、法、日还进行了多次海战,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空军在大战中第一次用于实战。整个战争大体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4) ①西线战场。战争爆发后,德军总参谋长H.J.L.von毛奇(或称小毛奇)于8月4日命令德军进攻比利时列日要塞,从北部突入法国,企图从背后打击法军主力,以达到用速决战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在激烈的边境之战中,德国与英法双方投入350万大军搏斗。英法军一度被迫南撤,德军侵入法国。9月5~9日,在马恩河战役中,法军反击,迫使德军撤退到马恩河以北至凡尔登一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失败,德国速决战略破产,总参谋长毛奇被德皇威廉二世撤职,改由E.von法金汉担任。马恩河战役后,11月中旬,双方进入相持状态,开始进行阵地战。
②巴尔干战场和东线战场。7月28日奥匈帝国军队炮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炸死5000多名和平居民。塞尔维亚奋起抵抗,迫使奥匈军队全线退却,俘敌5万余众。奥匈军于9月再次对塞军发动进攻。塞军一度退入中部高原地带。12月中旬,塞军得到协约国提供的武器、弹药和粮食,迅速收复贝尔格莱德并将奥匈军赶出国境。在东线,从波罗的海沿岸到罗马尼亚边境形成另一个主要战场。德国在东线仅有一个第八集团军放在东普鲁士,加上柯尼斯堡要塞警备部队,共30万兵力。俄军最高统帅部(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为最高统帅)决定以其西北方面军进攻东普鲁士德军。1914年8月17日,俄军以优势兵力进攻德军。德军任命P.von兴登 堡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加强东线兵力,于8月26日对俄军两翼展开攻击。经20多天的激战,俄军惨败,损失兵力25万人。退守涅曼河和鲍勃尔河一带。在波兰与奥匈帝国接壤的加里西亚地区,俄军西南方面军同奥匈军发生激战,双方兵力超过100个师。经过卢布林�赫尔姆战役、加利奇�莱姆堡战役和哥罗多克战役,奥匈军损失40万兵力,退守喀尔巴阡山脉一线。德军为了支援奥匈军,于9月下旬及11月对俄军发动进攻,双方均未突破对方防线。
③日本、土耳其参战和英、法、德在非洲的争夺。1914年8月6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宣告中立,并准备收回德国在山东胶州湾和青岛的租借地。日本帝国主义8月23日参加协约国方面对德宣战,趁火打劫,进攻中国青岛,夺取德国在华权益。青岛遂沦于日本之手。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先后占领南太平洋德属马绍尔、加罗林和马里亚纳诸群岛。1914年11月2日,土耳其在德国拉拢下,宣布同英、法、俄断交,12日宣布“圣战”。俄、土军队立即展开作战,土军第九集团军被围歼,损失7万多人。战前德国在非洲占有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多哥、喀麦隆、德属东非等地。第一次大战爆发后,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皆为协约国集团所占有。多哥和喀麦隆为英、法瓜分。德属西南非划为英国势力范围。德属东非大部分划归英国,小部分划给比利时。
第二阶段(1915~1916) ①东线战场。1915年2月,德奥军队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对俄军展开全面进攻。交战8个多月,俄军丢失大片土地,退到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条直线的战线上。俄军伤亡、被俘达170多万人。这是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惨重的一次败仗。
②西线战场。1915年德军在西线处于战略防御状态,部署着200万军队。法英联军共有300万人,以法军为主。1915年春,法英联军先后在香槟、阿杜瓦等地区对德军发动进攻,联军伤亡巨大,收效甚微 。4月下旬,德军反击法英联军,发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德军不择手段,在伊普尔以北英法军结合部放置6000个毒气罐,借助西北风向英军阵地施放大量氯气,英军1.5万人中毒,其中约5000人死亡。伊普尔战役后,双方都使用化学武器。因军队配备了防毒面具,杀伤力不大。9~11月,法英联军在法国将领F.福煦统一指挥下连续发动进攻,但仅向前推进2~4千米,损失巨大,被迫停止攻击,双方凭阵地对峙,再次处于僵持状态。
③意大利、保加利亚参战。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正式向奥匈帝国宣战,开辟了意奥战线。为了配合俄军在东线作战,1915年6月,意军集结39个师的兵力向伊松佐河沿岸和特兰提诺一带奥匈军发动进攻。意军多次进攻未获重大战果。到1915年底,意奥战线转入阵地对峙。1915年9月,保加利亚以取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一部分领土为条件,分别与德、奥、土签订了军事条约,形成德、奥、土、保四国军事同盟。10月14日,保加利亚正式宣战,立即大举进攻塞尔维亚。塞尔维亚仅以20万装备不良的军队抵抗德、奥、保三国60多万大军的夹击。10月下旬塞军被击溃,塞尔维亚全境被保军和德奥军占领。
④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前线所有大炮对凡尔登附近狭窄的三角地带连续轰击10多个小时,将这一小块地区的森林、山头、战壕夷为平地,随后以6个师兵力向前推进。法军总司令霞飞增派援军,任命H.P.贝当为凡尔登地区司令,组织法军拼死抵抗。双方出动飞机进行空战和轰炸对方的机场与补给线。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弹,杀伤大量法军并造成恐慌,但未能取胜。法英联军于6月底至11月中在索姆河一带对德军阵地发动强大攻势,英军首次使用新发明的36辆坦克,德军顽强抵抗,守住了防线。10~12月,法军在凡尔登调集部队,开始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德军战略进攻终于失败。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
⑤罗马尼亚、希腊参战。1916年8月27日,罗马尼亚经过长时间观望后向奥匈宣战。罗军统帅部以收复被匈牙利占据的特兰西瓦尼亚为主要目标,发动进攻。在德奥土保联军两线夹击下,罗军溃败,伤亡25万人。罗马尼亚大部分领土包括首都布加勒斯特为同盟国占领。1917年6月底,希腊向同盟国宣战。
⑥海上战役和空军的出战。1914年8月28日,英国舰队进入北海同德国舰队进行海战。德国3艘巡洋舰被击沉,几艘驱逐舰受重创。随后,英国海军对德国进行海上封锁。英德两国舰队还在安的列斯群岛水域、印度洋、太平洋、南大西洋多次发生海战。1916年5月31日,英国舰艇150多艘在日德兰海面同德国公海舰队主力激战,英国损失大小舰只14艘,德国被击沉11艘。针对英国海军的封锁,1915和1917年德国两度展开“无限制潜艇战”。它的潜艇在北海和大西洋到处攻击协约国以及中立国的舰船,击沉英、美等国许多商船,给协约国造成一定威胁,但未能扭转海上被动局面。大战中,空军发展迅速并用于实战。1916年7~11月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德双方不断出动飞机空战,争夺制空权。大战结束时,德奥方面拥有3300架飞机,协约国方面拥有8000多架飞机。
第三阶段(1917) ①战场形势。经过两年半战争,德国人力、物力消耗严重。军事实力大大削弱,协约国方面却增强了实力。1917年初,协约国西线总兵力近400万人。德国在西线仅有250万兵力。德军为避免决战,撤退到兴登堡防线设防。1917年法军英军分别发动进攻,但未能扩大战果。西线战局仍陷入僵持状态。
1917年8月意军在伊松佐河向奥匈军发动几次进攻,均无进展。10月,德奥军在卡波雷托突破意军防线。意军全线溃退,被俘33.5万人,伤亡13万人。
②俄国退出战争。在东线战场,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沙皇政权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决定继续进行战争,7月初在西南战线对德、奥发动进攻。德奥联军反击,俄军全线溃退。9月,德军在里加湾对俄军西北防线发动强大攻势,占领里加。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取得十月革命胜利。苏俄政府决定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并于1918年3月同德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俄国完全退出战争。
③美国参战。1914年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物资,大发横财。1917年3月,美国政府借口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和德国密电墨西哥企图结成德墨联盟反美,在国内掀起反德浪潮。同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1917年随美国之后对德宣战的有巴西、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利比里亚、暹罗(泰国)、汉志(今沙特阿拉伯西部)等国家。到大战结束时,陆续派往前线的美国军队达200万人。在财政和军需方面,美国成了协约国的支柱和主要基地。大战期间,美国供给协约国集团的军火和各种物资及直接贷款总额将近100亿美元。
④中国参战。1917年2月,美国与德国断交后,建议中国采取一致行动。英法两国也鼓励中国参战。日本取得欧洲几个大国对其承袭德国原在华权益的承诺后,也支持中国参战。1917年8月1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将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运送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
大战结束 1918年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将兵力集中于西线。1918年3~7月,德军发动5次大规模进攻,均未取得重要的进展。此时几十万美军抵达欧洲参战,德军已再无力组织进攻。从7月下旬至8月底,协约国联军对德军连续发动进攻,德军退守兴登堡防线,处于被动局面。
1918年9月26日协约国联军对德军发动总攻。德军无力抵抗,兴登堡防线全面崩溃。9月29日,德皇威廉二世召开御前会议,德军统帅兴登堡和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承认已无力继续战争。德皇改组内阁,任命巴登亲王马克西米利安为总理,向协约国提出停战谈判要求。与此同时,从9月底至11月初,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奥匈帝国在协约国军队的攻击下先后投降。奥匈帝国境内被压迫民族要求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18年10月11日,波兰国会宣布波兰属地脱离奥匈帝国,10月28日,捷克和斯洛伐克合并成立独立的共和国。11月2日匈牙利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国。10月28日,维也纳爆发工人总罢工和士兵游行示威,迫使奥皇退位。11月12日成立奥地利共和国。德国已处于完全孤立境地。11月初 ,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9月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国。
11月11日清晨,德国政府代表M.埃尔茨贝格尔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道车站签署停战协定,德国投降。根据协定,德国必须在15天内从法国、比利时、卢森堡、阿尔萨斯�洛林及莱茵河左岸地区全部撤出其军队。同时须从土耳其、罗马尼亚、奥匈帝国及非洲撤出军队。还必须交出5000门大炮、25000挺机枪、3000门迫击炮、1700架飞机、5000台火车机车、15万节车皮和5000辆卡车。《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的签订宣告了德、奥、土、保同盟国集团彻底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德国一战中联系墨西哥攻打美国的密电是不是捏造的

这封电报确实存在,称为“齐默尔曼电报( Zimmermann Telegram)” 。这封电报是德国外交秘书阿瑟·齐默尔曼于1917年1月16号向德国驻墨西哥大使埃卡特 发出的加密电报。电报内容建议与墨西哥结成对抗美国的军事联盟,但被英国40号办公室情报机关截获。

【电报全文】:

在二月一日,我们将会展开无限制潜艇战。无论如何,我们的意向还是要美国继续实行中立政策。

如果这个计划不成功的话,我们将会向墨西哥提倡一个联盟。条件是我们将会一起加入战争和一起得到和平。我们(德国)将会向墨国提供慷慨的财政支持和一个谅解:墨西哥会重新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 和亚利桑那州失去的国土。建议书的细节将会由你草拟。

我现在指示你在有信心美国将会宣战的时候向(墨西哥)总统解释(我们的计划),和鼓励他主动邀请日本立刻参与这个计划,同时,提议利用我们在谈判之间与日本斡旋。

请你令总统留意,我们的冷酷的潜水艇战可以令英国在几个月后求和。

在战争爆发时,英国就切断了德国连通华盛顿的大西洋海底电缆。

于是柏林只能选择通过美国驻德国大使馆将加密的信息传回美国,然后再传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这条路线将通过丹麦、瑞典和伦敦。在美国和德国都不知情的情况下,英国间谍监视着美国并截获了这封电报。

【后果】:

电报的公开在美国引发了一波反德和反墨的情绪。

不久,柏林宣布要在大西洋上击沉所有中立国的船只,导致几艘美国船只受损。

到1917年4月,德国海上战术——再加上齐默尔曼电报的影响——促使威尔逊要求美国国会同意宣战,最终导致德国战败。

一战事件

1914年
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罗斯动员它的军队支持塞尔维亚
7月31日,徳国要求俄罗斯立即撤军 而法国要在事件中保持中立
8月1日,德国向俄罗斯宣战
8月2日,徳国的军队占领卢森堡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
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因为考虑到比利时对它的国土安全非常重要
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
8月19日,奥匈在Cer打败塞尔维亚
8月20日,德国军队占据布鲁塞尔
8月23日,日本向德国宣战
九月,法国,英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一份合作协约,组成协约国
10月9日: 比利时安特卫普被德军攻下
10月29日: 奥图曼土耳其帝国加入同盟国
11月2日: 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
11月5日: 法国和英国向土耳其宣战
1915年
4月24日: 土耳其人开始集体屠杀亚美尼亚人
4月25日: 英联邦军在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岸边的加里波里半岛登陆,开始加里波里会战
4月26日: 意大利秘密和协约国签订伦敦密约
5月23日: 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
10月14日: 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宣战并加入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战团. 塞尔维亚在15个月后被征服
1916年
3月9日: 德国向葡萄牙宣战
8月27日: 罗马尼亚向奥匈帝国宣战
8月28日: 意大利向德国宣战
9月15日: 索姆河战役 — 每前进1厘米需死2个人
1917年
2月24日: 美国驻英大使Walter H. Page收到齐默曼电报, 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 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
4月6日: 美国向德国宣战
6月27日: 希腊加入协约国
8月14日: 中国向德国宣战
10月26日: 巴西向德国宣战
12月7日: 美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1918年
3月3日: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俄罗斯退出战争
8月: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同时在美国波士顿、法国布莱斯特和塞拉利昂自由城爆发
10月30日: 土耳其投降
11月3日: 奥匈帝国向意大利投降
11月11日: 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一战时德国为何联合墨西哥反美

这是米国惹的旧账。
为了自身获得得克萨斯的良田,米国对辣椒国一直在开展步步为营,得克萨斯、新墨西哥都是米国挖来的,具体做法是软硬兼施(包括公共投票、直接开练)。所以辣椒国一肚子火,德国联合他们给米国找点麻烦,自然很容易—现在实力相差悬殊,辣椒国也不敢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胜利者,参与国家,各国损失,后果各是怎样的

1、战争起因: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

2、战争的胜利者,以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为主的协约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参与国家有:以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国和以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协约国。

4、各国损失和后果: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扩展资料: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3月,德军在西线开始发动攻势,遭到失败。8月8日,协约国军队在福煦的指挥下,开始反攻,把德军撵出法国和比利时国境,德军主力已开始迅速瓦解。9月15日,保加利亚的军队被击溃,29日向协约国投降。

10月31日土耳其投降。奥匈帝国于11月3日投降。11月4日,基尔军港海军舰队水兵举行起义,成立苏维埃。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德皇威廉二世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位,10日逃往荷兰。

1918年11月11日,德军正式投降。德国代表在巴黎北部的康边森林福煦将军的行军火车上,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