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关于水的协议:因水得名的湖南兴水治水又迎来大动作_湖南_湘江_的是

水,是生命之源。治水兴水,是人类几千年的课题。

4月11日,湖南省政府与南水北调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治水兴水,共护河湖安澜。省委书记沈晓明见证签约,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讲话。

湖南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省份,对治水兴水历来非常重视。这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将给湖南带来怎样的帮助?

01

让水流向需要的地方

自古以来,人类运用智慧,在与水的相处中探索出不少经验。

都江堰修建于2200多年前,将岷江水流引入成都平原,“旱则引水灌溉,雨则杜塞水门。” 始建于春秋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京杭大运河后来也被纳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湖南区域内,水资源分布同样不均。

毛伟明在讲话中提到,湖南97.6%的国土面积位于长江流域,水情是最大的省情。

湖南地形轮廓,是呈朝东北开口的不对称的马蹄形。山区降雨多,如怀化、永州、郴州。平原降雨少,尤其是衡阳盆地和邵阳盆地,形成了湘中衡邵娄干旱走廊。当地百姓有句话说,“插秧没有耗田水,抗旱抗到谷子黄”。十年有九旱,五年一大旱,是困扰已久的问题。

湖南东北部经济相对发达,虽然降水量并不垫底,但经济发展程度与水资源承载力不匹配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长株潭城市群,环洞庭湖的岳阳、常德,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乐观。

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是政企合作的一次互利共赢。一方有需要,一方有技术、资金、人才优势。共同做好水文章,双方的深化合作,也是顺理成章。

02

湖南的水怎么调

展开全文

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全方位合作,涉及现代水网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多个领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将在引调水工程建设、供水配置供给等领域加强合作。

引调水工程,是让水流向最需要的地方。湖南的水要怎么调?

不久前,《湖南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获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这份未来一段时期内统领全省现代水网建设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提出了湖南版“西水东调”的构想。

湖南的重大引提调水工程,有三个值得一提——引资济涟、引沅补资、沅澧连通。

这三条线路,恰好在湖南版图上划下了“三横”。

涟水是湘江的重要支流,自邵阳新邵县流入娄底境内,在湘潭注入湘江。以湖南西部的沅江、资江之水补给东部的涟水、湘江,目的是缓解衡邵娄干旱走廊地区、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不匹配的问题。

此外,《规划》还提出“两带”,即湘江沿线供水带、衡邵娄干旱走廊供水带,目的是优化长株潭城市群、衡邵娄干旱区域供水水源结构,充分利用区域内东江、洮水、水府庙、天子山等水库水源,提高区域供水水质、保障水平和系统抗风险能力。

目前在建的犬木塘,总投资逾百亿,是湖南省投资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湖南省面积最大的灌区。犬木塘水库灌区工程主体所在地,正是衡邵干旱走廊中心地带。

水兴则城兴,水安则民安。调动的是水,聚集的是民心,带动的是发展。

撰文|柴归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