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业新模式 让“一条鱼”产生“多条鱼”价值_养殖_海洋_牧场

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2.3倍,拥有4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居全国之首,“海洋大省”广东正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着力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打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新的增长极。

日前,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会在广州顺利召开,该会议向全省14个沿海地级以上市、相关县(市、区)及重点镇,释放了上述发展信号。会上提出,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要突出规划引领,构建“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产业融合—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产业新模式,还要突出产业融合,围绕“养殖—加工—物流—销售”补链延链强链。

毫无疑问,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食物观,广阔的海域面积为广东提供了更大的潜力空间。为打开“粤海粮仓”的新“蓝海”,广东如何唱好“海洋牧歌”?

建设

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已建成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将其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抓手。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广东先发优势明显。广东的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2.3倍,4084.48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居全国首位。加之位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广东全年都适合海水鱼类养殖,水产品总产量和水产养殖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据统计,2022年,广东海水养殖产量336万吨,其中鱼类78万吨、甲壳类72万吨、贝类178万吨、藻类6万余吨。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经济总量1/6。

近些年来,依托丰厚的海洋渔业资源,广东已构建一条从种业、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

一方面,广东大力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培育了一批海水优势鱼种,包括金鲳鱼、军曹鱼、石斑鱼、鮸鱼、章红鱼、花鲈等高品质高价值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的优良品种。

在潮州市饶平县,当地正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第一批项目——岸上花鲈良种场。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年培育优质花鲈鱼苗可达3亿尾,有效推动广东摆脱花鲈养殖种苗对外依赖,为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种苗保障。

展开全文

另一方面,不断升级的养殖装备也有力支撑着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南都记者了解到,广东最早开启我国深水网箱养殖先河,并最早实现深水网箱装备国产化研制推广应用,养殖装备总体水平国内领先。现阶段,全省已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近5000个,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一批高端科研单位集聚广东,成功突破了多项抗风浪等技术难题,全球首个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一体化平台“澎湖号”和桁架式养殖网箱“德海1号”“海威1号”相继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发设计的桁架式养殖网箱“德海1号”,正是全球首个经历17级台风检验并确保安全的养殖渔场。

而随着预制菜这一新业态在广东蓬勃发展,水产品预制菜也迅速发展。据统计,2022年,广东水产品预制菜市场规模达168亿元、占全国17%。广东抓住节庆经济、会展经济、年鱼经济等重大活动契机,珠海白蕉海鲈、汕尾晨洲蚝、江门台山鳗鱼、湛江对虾等“粤海鲜品”享誉海内外。

规划

科学划定养殖区域

面对坚实的海洋产业基础,广东如何充分利用沿海地区优势、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在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会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对《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据了解,广东提出要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在近浅海上做“减法”,统筹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适度控制近海养殖用海规模,促进浅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深远海上做“加法”,中远海大力发展养殖,远海重点发展远洋捕捞;在综合开发利用上做“乘法”,推动水上、水面、水体、海床等立体开发,海上、岛上、岸上联动开发,形成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突出规划引领,将是未来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的重要举措。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将进一步科学划定养殖区域。具体包括,逐步引导近岸浅水养殖用海腾退空间,推动养殖用海向深水远岸布局。同时,优先在部分地市开展试点,通过全面开展海洋资源摸底调查,掌握养殖现状和养殖主体需求,依据各养殖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科学划定禁养区、养殖区、限养区,明确养殖区域、养殖规模、养殖品类等,并且实现禁养区海上养殖有序疏退,养殖区和限养区科学布局。

强链

“养殖—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发展

传统的海水养殖也将迎来转型升级。会上强调,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要构建“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产业融合—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产业新模式,还要突出产业融合,围绕“养殖—加工—物流—销售”补链延链强链。

具体来看,广东将建立和推广陆海接力精准高效养殖模式,加快近岸传统鱼排升级改造。引导养殖主体向深远海、产业园区转移,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带动转型升级的现代化海洋牧场联合体,通过产业纽带、分工协助和技术扩散等方式互融互通,带动中小企业、合作社等实现转型升级。同时,完善“大渔带小渔”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近海养殖户、渔业合作社、企业、村集体有机融入深远海养殖产业,重点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等发展模式,让渔民通过众筹、入股等方式参与养殖,获得更多的收益,实现养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只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不断深耕下去,推动养殖、精深加工、育种饲料、物流运输、装备制造、文旅康养等全产业链发展,完全可以打造新的万亿级产业,让‘一条鱼’产生‘多条鱼’的价值。”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会上指出,广东要以“工业化”思维打造一批产加销贯通、渔工贸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洋经济)产业园,还要培育一批涉渔“专精特新”企业,以及一批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

除了推出更多现代化海洋牧场预制菜产品,与生物科技结合是海洋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方向和前沿领域。为此,广东提出要在海洋保健食品、化妆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打造新的增长点,依托海水养殖、种植、捕捞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产值提升。

并且,依托不同的海洋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等,积极探索“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模式。如海洋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可探索“现代化海洋牧场+休闲观光”,更好满足群众对海洋文旅产品的需要。在实际探索中,惠州市大力发展渔旅融合现代海洋经济产业;珠海市大力发展深海绿色养殖、海洋旅游,全面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

研发

种业、装备核心技术攻关“两手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列入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工作。实际上,种业也是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芯片”,加强优质品种培育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任务。

接下来,广东将着力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体系。其中,建设一批种质资源保护场,重点围绕深远海养殖品种加强种质保存和选育研究。在湛江、阳江、惠州、珠海、潮州等地建设一批深远海养殖鱼类遗传育种中心和省级水产良种场,加强对深远海养殖鱼类良种选育和优质抗逆新品种培育。

据悉,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基地在“虎龙杂交斑”研发成功后,正瞄准“青红杂交斑”开展研究,进一步培育适合深远海养殖的突破性新品种。

同时,加大对阳西、饶平等重点区域支持力度,打造海水种业示范县镇。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龙头企业,打造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南繁硅谷”。

在这方面,广东恒兴集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项目,突破石斑鱼、军曹鱼、金鲳鱼等人工繁育技术。该集团董事长陈丹表示,将紧抓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这一重要机遇,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担起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重任。

由于广东是台风灾害多发地区,需时刻警惕台风、大浪、强流等恶劣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强海洋装备研发是保障产业发展安全稳定的有力手段。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以深水网箱为核心,覆盖从种苗培育、海产养殖到冷链仓储、精深加工的各个环节。

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多个沿海地市正积极投入海洋装备研发。其中,深圳市正在建设4艘10万吨级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计划2025年建成试运营,拟开展东星斑、虎龙杂交斑、金鲳鱼和高体鰤等海洋名贵经济鱼类的养殖生产,预计年产量可达2.2万吨。珠海市计划2年内新增9座智能养殖平台,建造2艘大型养殖工船,增加300口90米周长的高分子材料深水重力式网箱。湛江市正在建设的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海威2号”预计今年5月底前竣工投产,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100万斤优质海鱼。

以产业急需为导向,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广东将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联动

以“飞海”“飞地”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全省14个沿海地级以上市有45个沿海县(市、区),面积占全省26.3%,人口占全省40.6%,经济总量占全省38.7%,但彼此之间发展不平衡,如GDP靠前的县(市、区)与GDP靠后的县(市、区)相差20多倍。

因此,45个沿海县(市、区)是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场。充分利用沿海地区优势,向海拓展,岸海联动,是促进沿海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广东提出,通过优化完善生产力布局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更多内陆县“融湾入海”参与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壮大全省县域经济,形成陆海接力、山海联动的良好局面。

此次推进会强调,要深化省内合作,推动各地共建产业园区,开展“飞海”“飞地”合作,实现共同开发、共享收益。

以深圳为例,该市在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中,深入实施“耕海牧渔”工程,加快建设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深水养殖网箱项目,携手粤东、粤西兄弟城市打造“飞地”“飞海”模式,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粤农轩 通讯员供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