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发光”的小店_斗门_珠海_富山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小店 发光 斗门 珠海 富山

在斗门旧街,熙熙攘攘的市民聚拢起市井烟火。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春日晴空,骑楼旧街,百年老铺,沉淀的历史和文化引人入胜。门店前,一位六旬老人高声叫卖,“猪肠糍、虾米糍、豆腐花”的吆喝声不绝如缕。

沿着石板路边逛边吃,熙熙攘攘的市民聚拢起市井烟火,笑语连连。这里是珠海斗门的历史长廊——一条有着170多年历史的斗门旧街历史文化街区。

“90”后民宿从业者欧惠雯穿梭在民宿之间,切身感受着人气回流带来的变化,忙并快乐着;39岁的殷娟人生中第二次踏上创业之路,从服装转战五金,她比任何时候都要接近梦想——拥有一家能够养活全家人的小店;而在珠海西埔村,老板娘周立最近却有些忧愁,寻思着“客人都到哪儿啦”?

从藏身在旧街里的民宿、咖啡馆,到置身工业园区的五金店、面食馆,是商业的“毛细血管”,也是照见民生幸福的一道亮光。

在珠海,随处可见的小摊、小店连接着千行百业,在城市的各个街角处闪闪发光,照亮千家万户,照亮每一个店主人的梦想。

●南方日报记者 林郁鸿

民宿从业者

“一房难求盛况再现”

3月26日下午3时,“90”后民宿从业者欧惠雯如约而至,到达里苑·南昌盛,按照约定的时间接到了当天入住的客人陈先生夫妇。春日的絮雨绵绵,从骑楼的窗台眺望,正对长长的街道,中西合璧的民居,鳞次栉比的店铺,旅人悠游在倒流的时光里。

但留给欧惠雯驻足停歇的时间并不多。她不光要给陈先生夫妇办理接待入住手续,检查民宿的卫生情况,及时回复网上旅客的问题咨询,还要兼顾不远处排山村民宿经营,但她却乐此不疲。

“相比去年,今年民宿入住率有了明显的提升。”欧惠雯说,今年春节以来,位于斗门旧街的民宿入住率都有四成左右,每逢周末更是达到七成以上,甚至一房难求。

展开全文

里苑·南昌盛民宿由斗门旧街的“南昌盛商行”改建而来,外表复古,装修风格却“修旧如旧”。

“别小看这里只有10间客房,但每个房型、主题都不一样,每间房都有个故事。”欧惠雯说,“选择入住民宿的客人,很多都是去完珠海著名的御温泉后,专程来斗门旧街游玩和住宿,这也保证了民宿的客源”。

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斗门旧街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工程自2022年2月启动,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技术修复沿街两侧74栋建筑,通过建造特色民宿、咖啡馆、书屋等方式,多维度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

非遗体验、民俗演出、特色巡游……2023年春节以来,人气回归、活动纷呈,一度沉寂的斗门旧街又热闹起来了。

欧惠雯切身感受着人气回流带来的变化,“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忙碌。”尽管进入民宿行业不久,但她对民宿行业却有着独特的理解,“民宿就像家一样”,她也以家人的视角来接待客人,“会主动地跟客人聊起今天的旅程、特色好玩的小景点,为了提供更多信息,甚至变身美食博主,探店美食”。

她也在忙碌中动起小心思:“攒够钱了,我也要自己开一家民宿”。

人气回暖的信号在斗门旧街传播。里苑·南昌盛民宿斜对面,做陈皮生意起家的胜兰号店主陈瑞强,也打算把老古董搬出来展示,做一个小型博物馆,用家传的配方做小凤饼、凉果,客人到这里可以看古、品古、赏古,“有文化传承,就会有生命力,就能聚拢人气”。

五金店经营者

“3月营收再创新高”

凌晨1时,珠海斗门富山工业园富山十路,昏黄的路灯灯光打在殷娟的脸上,显得格外温暖。

卓品五金,是39岁的殷娟人生中第二次踏上创业之路,在涉足五金之前,她上一个创业领域是服装行业。

“创业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要敢于打破旧思维,尝试新思路。”结婚后,殷娟曾经暗自下定决心,“要在45岁前,开一家能够养活全家的小店,美容不行,五金或许可以。”

进入2023年,殷娟的愿望正在悄然实现,甚至更早成真。

2022年8月,殷娟与丈夫达成协议,从珠海华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辞职,在富山工业园坚士锁业对面,开了一家卓品五金店。

“第一个月的惨淡生意,差点把我吓退了!”殷娟说,“庆幸的是,之前工作时认识的一家企业伸出了橄榄枝,开出了第一笔辅助建材的大单,这才让我缓过劲儿来。”

卓品五金的经营与所在园区的发展建设几乎在同时达到高峰。去年7月底,珠海富山工业城项目启动建设,这个珠海全市连片规模最大、全省单一项目建设总量领先的5.0产业新空间,建材相关的订单如雪片般朝着卓品五金店飘来。

殷娟又惊又喜,“喜悦之余,我还生怕满足不了这些订单,造成客源流失”。为了处理订单,初入五金行业的殷娟常常忙碌到深夜,才不甘心地拉闸、锁门,拖着疲惫而充满激情的身躯回家。

卓品五金每月的营业额,也从最开始的18万元逐月递增,“在去年12月之前,每天的营业额达到1.5万元,进入盈利状态。”

小到钢钉,大到电钻,小小的五金店里藏着万千世界。殷娟说:“只有工程工地上有需要的,几乎都能在我们这里找到配件。”

与开在繁华闹市的五金店不一样的是,卓品五金藏身于珠海面积最大的产业园区——富山工业园,与制造业企业为邻,直接得益于园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既是园区的一个微型细胞,也映照着时下的产业冷暖。

入夜,卓品五金店被暖光照亮,前来入货、询价的人络绎不绝。

“他们有的是施工队负责采购的,有的企业装修的,附近住宅公寓装修的也不少。”殷娟期待地说,“今年3月的营业额快接近70万元,又创下了新高。”

而这时,距离上次卓品五金创新营收新高,才过去一个月时间。

面食馆老板娘

“面食出品也要与时俱进”

珠海西埔市场,一间名为“西秦面点”的小店,是附近许多面食爱好者的聚集地。

但在此经营3年多的老板娘周立最近却有些忧愁,她在微信朋友圈记录下了一段内心独白:“这年头做生意做出恋爱的感觉,顾客来了心里欢喜万分,老顾客不来又牵肠挂肚,要是被我知道去别的地方,那是痛不欲生。”

光顾西秦面点的顾客人来人往,来自五湖四海,不少熟客更是从20公里外驱车前来,只为吃上一碗滚烫地道的油泼面。但渐渐的,周立却感到店铺的生意慢慢从高峰回落,“最直观的感受,是吃的人少了,赚的没以前多了。”

言谈之间,周立身上流露着女性的细腻入微,面对生意不如以前的烦恼,理性地分析着客源减少的原因:“是味道变差啦,还是客人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人”变少了。

珠海西埔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夹杂在伟创力、冠宇电池、领益智造等大厂之间,天南地北的人们聚集于此。许多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后,重复简单、机械工作的劳动力需求量渐渐减少,对能够运用数字化、AI、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从早期的“机器换人”逐步转向“人机协作”。

周立也从客人那听到了这样的风声,“就在我们店铺对面,原本冠宇电池上班的人是一大客源,但听说他们在另一个片区新建了新的智能制造项目,附近不少企业都有相似的情况。”

珠海新青科技工业园,一个老牌工业园区的智能制造转型,意想不到地为周立也带来了转型的烦恼。

但她从未想过离开,或者另起炉灶。“这几年开店,从创业补贴到租金补贴,我们拿到手的资助就超过2万元。”周立算着账说,“这里的创业环境和经营环境,让我有底。”

捉到这个趋势后,周立也在盘算着对策,“产业升级,客人对面馆的品质高了,我们的面馆也要升级,要努力提升出品标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