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燃冰能否替代石油?我国储量居世界第一,开采和利用有多难?_可燃冰_开采_储量

2017年,我国一号蓝鲸在南海上空点燃了第一把火,开启了我国可燃冰的“试矿之路”。2020年3月,我国在南迈金兰兹进行的第二轮可燃冰开采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同时还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费心开采易燃冰呢?未来可燃冰有可能替代石油吗?尽管我国储量丰富,但可燃冰的开发似乎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什么?实际开采和使用它有多难?

可燃冰的“优越效益”

可燃冰,也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天然气和水会变成结晶物质。需要注意的是,易燃冰这个名字有时会让人误以为是可以燃烧的“冰块”。事实上,它只是看起来像冰淇淋,而不是冰淇淋。

这种物质不仅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点燃,而且还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事实上,可燃冰的成分和我们使用的天然气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它更致密,更“纯净”。

在这样的条件下,可燃冰具有“清洁高效”的特点。

数据显示,全球可燃冰的潜在储量超过1.5×10^16立方米,释放的热量比煤气大很多倍。据统计,如果可燃冰能够被商业化开采,仅15%的储量就可以满足全球200年的能源消耗。

展开全文

很明显,可燃冰具有替代石油的潜力。因为根据现有的检测数据,可燃冰的存量还是很丰富的。

海洋中发现的可燃冰存量超过2×1016立方米,可以满足人类近一千年的需要。

那么,我国对易燃冰的储存是怎样的呢?能否完成挖矿和使用?

我国可燃冰储量十分可观

我国的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东海、南海和青藏高原的苔原。在东北部的苔原中也发现了可燃冰的痕迹。截至2018年,这些海域发现的可燃冰总量达84万亿立方米,其中南海储量最高,约为65万亿立方米。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副主任、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邱海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通过重点区域普查,圈定有利远景区11个,成矿带19条。

从数据来看,我国的可燃冰储量确实很大,居世界首位。但是,我们现在有能力开采它们吗?

我国近年来一直在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希望尽快实现“碳中和”。可燃冰的纯净度和高效率无疑是符合我们的需求的,所以如果能够尽快完成开采,我们的能源改造计划也一定会尽快完成。但话虽如此,可燃冰的提取和使用在现实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要知道,我们对可燃冰的研究比其他国家慢了一步。我国第一次开始勘探勘探可燃冰是在2002年,之后我们就匆匆忙忙地开始绘制可燃冰储量图和采集样品。

最终,在2017年,蓝鲸登上了世界第一。1次试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开采可燃冰的困难

至于为什么说我们的开采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可燃冰开采还面临着以下问题。

首先是开发和存储技术还不够成熟。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可燃冰是在高温亚低温下形成的,所以当它达到常温时会变得极不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成为可以稳定使用的新能源。

至于开发技术,虽然我国已经完成了两次可燃海冰试采,也完成了祁连山多年冻土的开发取样,但开采技术还不够成熟。然而放眼全球,大家都在探索可燃冰的提取。

常见的可燃冰开采方法有减压开采法、化学试剂开采法和注热开采法等,我国采用的是减压开采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减压来分解可燃冰。在实践中是可行的,但存在因海底砂石涌入而中断的风险。毕竟之前在日本挖矿就遇到过这个问题。

二是挖矿成本问题。可燃冰的储量和优越性使得我们对开采和利用的需求非常迫切。但目前我国还处于挖矿初期,挖矿成本非常高。据统计,开采1立方米可燃冰的成本约为1300元。

最后,可燃冰的提取和使用是否会导致环境恶化。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又不是一种清洁能源,为什么会造成环境污染呢?

这是因为可燃冰在开采过程中不稳定,会导致各种事故,释放出其中的甲烷。我们需要知道甲烷比二氧化碳更强大。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利用,泄漏的甲烷将进一步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

总之,可燃冰的提取和利用还不成熟。

所以当我们现在非常贪婪地看着埋在我们家门前的宝藏时,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等待商业采矿成为现实。

但根据此前国家规划,我国可燃冰可能在2030年后进入商业开采阶段。国外可燃冰开采现状

当然,除了我国,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非常关注可燃冰开采的相关问题。可以说大家都将其视为未来的新能源。毕竟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以人们现在的开采速度,可能在几十年内就会完全耗尽。

当“无油可用”时,再寻找替代能源就来不及了。

据统计,全球已有30个国家在进行可燃冰的研究和开采。起步较早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日本等,这些国家从上个世纪就开始尝试开采可燃冰。

首先,让我们谈谈美国。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很久就发现了易燃冰。并在80年代提出了研究可燃冰的专项计划,经费达800万美元。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已经认识到“能源”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由于全球矿产能源迟早会面临枯竭,可燃冰研究的投资一直在增长。

事实上,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张洪涛在2010年指出,到1930年代,石油等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储量将继续减少。因为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只会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发现了一些大油田,也只能算是“饮鸩止渴”。

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严重短缺,日本对本国周边海域的资源格外上心,因为只有发现并利用新能源,才不会面临能源威胁。因此,也是在1980年代,日本开始在周边海域钻探可燃冰。获得样品后,立即将商业开采列入未来计划,并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进行勘探研究。.

至于俄罗斯,在继承苏联的情况下,虽然也重视可燃冰的研究,但确实是“地大物博”,倒是没有太过担心。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区的可燃冰储量也十分惊人,他们在1969年完成了第一次试采,算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总之,各国都非常重视可燃冰的能源,也应该尽早将其纳入战略储备。

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也算是赶上了追赶。再加上巨大的储量,以后不用担心技术成熟以后挖不出来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