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
一首经典的白族民歌《蝴蝶泉边》,伴随着电影《五朵金花》传遍大江南北,让云南大理成为无数人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
阳春三月,苍山十九峰巍然矗立,十八条溪水潺潺流淌;碧波荡漾的洱海边游人如织,青瓦白墙的民居里古朴宁静。温柔的春风轻拂而过,所到之处一片生机盎然,舒适惬意。而在云南大理市林业和草原局资源监测中心的值班室里,工作人员却紧盯电脑屏幕,时刻紧绷着一根弦:春季干燥风大,加上踏青旅游、祭祀扫墓等人为活动增加,是苍山森林火灾的高发期。
为更好地守住青山绿水,大理市于2016年起逐步建起了“智慧林草监测系统”,依托高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加强苍山自然保护地的巡护和监测。
大理苍山洱海风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森林防火只能靠护林员巡山,但效果不佳,往往火势蔓延才会被发现。”大理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杨荐钧告诉澎湃新闻,现在,大理市已建成了一套24小时全天候、高精度、智慧化的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苍山覆盖面达90%。
杨荐钧介绍,“我们可以通过卫星监测、无人机巡逻、视频监测的模式,形成‘空天地’一体化巡护模式,从而迅速发现火情以及野外违规用火的情况。”
有效的监测系统已经具备,该如何快速处置火情?2022年年底,一支应急响应速度快、团队作战能力佳的队伍应运而生,名为“苍山卫士”。
澎湃新闻(日,是云南全省森林草原防火期,截至目前,大理市取得了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的阶段性成效。
“今年的气候条件不佳,降雨量极少,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但在智能化设备全天候监测下和‘苍山卫士’的认真履职下,大理市还未发生一起火灾,希望把这个成绩保持下去。” 杨荐钧说道。
森林防灭火只是大理市守护苍山苍翠黛绿之美,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大理市还加强有害生物监测,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
展开全文
大理市林业和草原局林草有害生物防治专家张佐柱对澎湃新闻表示,有害生物具有隐蔽性强、周期长、根治难、毁灭性大等特点,比如大家熟知的松材线虫病。林草局通过有害生物监测及普查等手段,全力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
苍山洱海,是云南绿色版图上的生态明珠,也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如今的大理,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示范样本,续写更多新的大理故事。
“苍山卫士”的防火秘籍
苍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苍山呈南北走向,延绵48公里,东西宽18公里,总面积57710公顷,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88.55%。
苍山东坡属大理市,面积为30579.1公顷,有十九峰十八溪,其中最高峰马龙峰海拔4122米。苍山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地貌复杂,森林植被茂盛,形成多变的气候类型,可谓“一山分四季”,“山高一丈大不同”。
2014年,苍山这部耗时20多亿年孕育的“天然地质史书”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苍山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得到更加严格的生态保护。其中,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从去年12月1日至今年6月15日,大理市已全面进入森林草原防火期。“苍山卫士”杨文祥也开启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
早晨八点,在山脚下的指挥所完成签到后,杨文祥换上深蓝色的队服,装上探测仪,扛起“打火把”,带领队员向苍山走去,开始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
杨文祥在检查消防设备。受访者供图
今年53岁的杨文祥,是大理市苍山卫士大理镇中队的一组组长。作为一支专业化、全年性的林草资源管护队伍,他和队员们在完成岗前选拔训练后,于去年12月正式上岗,主要负责大理镇苍山辖区的卡点值守、巡山等林草资源管护工作。
2023年3月底,正值祭祀扫墓的高峰期,杨文祥和队友每天对入山人员进行登记,并用金属探测仪检查是否携带火种。
“最近进山的人特别多,有些人存在侥幸心理,会绕过设置的卡点走小路,所以我们也会在巡山过程中再检查一遍是否有人带了火种。”杨文祥告诉澎湃新闻。
每日10多公里的巡护里程,蜿蜒山路一走就是四五个小时。遇上火情,“苍山卫士”们还要背上消防装备,第一时间赶赴起火点进行扑救。除了体力的考验,还需要专业准确的操作,因此,在空余时间里,杨文祥和队友们都在指挥所里操练消防器材的使用,并进行体能训练、内务整理等等。
杨文祥说,“苍山卫士讲究的就是速度。举个例子,在接到警报后,是否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到达蓄水池,又是否能以最快的时间喷水灭火,这些都是我们的考核指标。”
澎湃新闻了解到,“苍山卫士”的队伍里除了像杨文祥这样经验丰富的“老队员”,也不乏20-30岁的年轻人,新老队员相互帮助学习,共同守护苍山。
从一名普通的应急队员到“苍山卫士”,十多年的光景里,陪伴杨文祥的除了苍山,还有脚下那双洗不尽泥土的鞋。自12月1日大理市进入森林草原防火期至今,杨文祥一天也没有休息过。
杨文祥和队员们正在巡山。受访者供图
“这个工作说枯燥肯定是会有的,但我们从小在苍山脚下长大,它是我们的依靠和寄托,我们热爱苍山也要保护好她。我今年53岁了,每天巡山、操练,好几年没有生过病,这份工作让我的身体素养也变得更好了。”杨文祥爽朗地笑了。
全天候+无死角,森林防火有了“千里眼”
“苍山卫士”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脚步守护着苍山,而“智慧林草监测系统”则又为苍山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在大理市林业和草原局资源监测中心的大楼里,一块大屏幕正实时播放着“风景画”。画面被切成多块,显示的是不同的林区。这是大理市林火远程监控视频的一个后端点,通过监控视频可以将所有火情“一网打尽”。
大理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杨荐钧回忆说,“从2016年开始,我们着手建立智慧监测系统,当时搭建了6个视频监控,大约覆盖了30%的林地面积,效果很不错,对我们的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往后的7年时间里,大理市逐步完善此套智慧监测系统。目前,整个大理市已安装森林防火视频监控50个,卡点监控219个,1个市级指挥调度中心和23座微波传输基站。
澎湃新闻了解到,监测系统就像森林防火部门的“千里眼”“顺风耳”,每个前端探头均配备了光热成像传感器,约15分钟就可以对监控区域自动巡航监测一次,监控半径达5—15公里,24小时全天候作业。无论是秸秆焚烧、生火做饭还是上坟烧纸等野外用火,仅1平方米大小的火源都逃不脱它的“慧眼”,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直观具体的报警信息快速锁定违规用火,及时调度,消除隐患。
智慧林草监测系统。澎湃新闻记者 郑雯 图
同时,监测系统还能对火场进行实时监控,不受烟雾和光线影响,大范围实时监测火线范围、火势强度等,前线指挥部可以实时全面地掌握火场动态信息,安全高效指挥扑救森林火灾。
杨荐钧特别提到,监测摄像头实际上是采用相互交叉的巡查模式,这样可以快速避免一些森林盲区和系统误差。
“对于森林防灭火的工作来说,速度非常关键。第一步,我们已经实现了快速发现火情,第二步则是快速处置火情。所以在去年底,‘苍山卫士’应运而生,并采用24小时分组值班制,随时待命。一旦收到火情报警信息,值班人员便可以通过对讲机通知队员前去灭火。”杨荐钧解释道。
如今,大理市已构建了从卫星监测到直升机无人机空中巡护,到视频监控,再到地面专职人员巡查“空天地”一体的立体式森林防火的预防体系,实现了将预防关口前移,打通了预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从2022年12月进入防火期以来,大理市至今未发生一起火情,在这背后离不开逐年强化的硬件设施建设和人员的投入。
“我们守护苍山,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能共同享受自然的美景,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财富。在保护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粗暴地对苍山一封了之、一禁了之。”杨荐钧坦言,“我们在向老百姓宣传森林防火知识的同时,也要改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如今,人员落实到位,监测技术水平也提高了,将人防和技防两者结合,真正地让绿水青山代代相传。”
严防“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苍山的森林防灭火工作仅仅是大理市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好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的缩影之一。近年来,大理还加强有害生物监测,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
松材线虫病,是国内重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属于毁灭性病害,被称为松树的“不死癌症”和“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松树一旦感染松材线虫病后,最快40天左右便会枯死,且传播蔓延迅速,3-5年可造成整片树林毁灭。
张佐柱(右一)和同事们进行有害生物普查。受访者供图
由于松材线虫自身的行动距离较短,无法在树与树之间迁移,做到大范围传播。因此,松材线虫的自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媒介“松褐天牛”携带,传递给新的寄主植物导致病害发生。
“苍山上70%以上都是松科植物,一旦感染松材线虫病便无药可治,唯一的办法就是砍伐树木,后果不堪设想。” 大理市林业和草原局林草有害生物防治专家张佐柱如是说。
为了预防隐性“天火”,近年来,大理市组建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有害生物防御体系。
澎湃新闻了解到,首先是建立“智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监测平台”。目前,大理市共有1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16个视频监测点,24小时全天候作业,覆盖全市林地面积,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达100%,测报准确率达95.5%。
张佐柱向澎湃新闻介绍,“监测器会对松科植物的颜色变化进行识别,一旦发现苍山的树木有发黄、变红的迹象,就会及时记录,并上报预警,防治技术人员将及时采样送检,确定病害。”
由于苍山海拔较高,山势险峻,依靠人力登山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很高。因此,在监测系统发出警报后,张佐柱和同事会通过操作无人机进行拍摄,观察是否有病虫害发生,“树上像针眼大小的小孔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大理市林草局还通过设置媒介昆虫“松褐天牛”诱捕器、对辖区内松木、异地调入松木进行全方面排查,防止“疫木”进入大理等措施,实现了有效的监测和防治。
其次,大理市还积极开展森林、草原、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外来入境物种的普查,全面掌握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寄主等基本情况,预计今年10月完成调查任务。
张佐柱(中)和同事对辖区内松木、异地调入松木进行排查。受访者供图
今年59岁的张佐柱,在有害生物防治的岗位上工作了整整36年。他向澎湃新闻坦言,“有害生物防治可能不像森林火灾那样为人们所熟知,但危害往往比火灾更加严重。我们的压力很大,但同时这也是一种动力,把苍山守护好,留住这满目的青翠,截至目前大理市林区还未发现感染松材线虫病的疫木,这是我在退休前很欣慰的一件事。”
大理因绿而美,因绿而兴,苍山洱海让大理成为最受国内外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也为大理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时下,大理正积极推进苍洱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东亚文化之都等世界级文旅品牌创建,打造“一带三道十八廊”“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品牌和“有一种生活叫大理”的世界级旅居产业,吸引更多游客到大理旅游,全力推动旅游市场复苏和产业链发展。
初春时节,阳光温柔地抚摸着大理的每一寸肌理,蔚蓝的天空下流云闲荡,犹如一条条洁白的纱幔轻轻系在苍山山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景正在云岭大地徐徐铺展,一张更大的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正在擘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