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观点 | 鞠建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世界和平的必要条件_国际货币_美国_美元

2月26日,由共青团中央指导,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制造日”主题活动举行,本届活动以“中国制造,风景正好”为主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东出席活动,并以“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世界和平的必要条件”为主题发表演讲。

图为鞠建东

鞠建东首先从“落后就要挨打”的角度出发,强调了经济、军事、货币三方面不能落后的必然性,引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世界和平的必要条件”的核心观点。他指出,战争是谋取国家利益的手段,只有当战争的成本大于收益时,战争才不会发生;在当代大国竞争的环境下,我们要获得和平,也就需要三个必要条件:第一,经济要相对强劲地增长,第二,军事不能落后,第三,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

鞠建东认为,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主要矛盾就是经济呈现美、欧、中三足鼎立的结构,而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主导;美元地位高于美国经济实力,而人民币地位低于中国经济实力。他指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中国经济落后要挨打;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相对于美国发展得越快,美元与美国经济实力的差距就越大,美国就越有可能通过局部战争,制造动荡局势来保护美元,保护美国经济。当美元资产是世界上唯一的安全资产时,世界资本就会流向美元资产;美元经济从战争、动荡中获益,而人民币经济却承担战争风险。所以要防止战争、争取和平,人民币就必须成为国际货币,成长为与美元“竞争共存”的国际货币和安全资产,打破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方能使得军事冲突的货币风险共担。

展开全文

鞠建东强调,“落后同时也带来后发优势”,当出现突变型技术变革时,也就是“换赛道”的时候,在现有体系、现有技术上越先进,反而包袱越重,换赛道的机会成本越高;而后发者反而可以轻装上阵,在新的赛道上实现超越。在国际货币体系的竞争中,鞠建东提出了“换赛道超车”的新思路,指出要创造、抓住国际货币体系的突变型技术变革,而国际货币体系主要面临两方面的突变型技术变革,第一是货币政策的创新,第二是数字国际货币技术。

最后,鞠建东分析了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对美国各阶层可能产生的影响。他表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顺应了全球经济三足鼎立的结构变化,能够帮助美国克服过度金融化的顽疾,帮助美国经济脱虚向实,因此对美国人民、美国经济来说利大于弊。

鞠建东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主任、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主任,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跨境数字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其研究领域集中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产业组织,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等国际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2016年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2020年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奖经济学类一等奖,2021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认定为“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公共课)主讲教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