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新变数!德国内乱,默克尔或重出江湖,美国对德国下黑手_美国_德国_欧洲

最近这段时间,整个的欧洲局势非常的复杂。北约内部乱成了一团,法国和德国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和抗议示威,希望法德两国政府不要再对乌克兰提供任何性质的支援。

有的德国民众希望默克尔前总理能够重出江湖,带领德国走向复兴。

但就在近日,德国又和美国出现了矛盾了,美国要对德国背后下黑手。这个事情就再次证明,德国需要像默克尔这样的国家领导人。

近日,德国总理舒尔茨来到了白宫,就俄乌冲突这个事情和美国方面做商谈。在舒尔茨到达美国白宫之前,美国当局做了一件有些戏耍乌克兰的事情。美国当局表示,美国不应该对乌克兰提供任何性质的坦克,乌军只需要豹2坦克就够了,至于美国坦克。乌克兰根本不需要美国的坦克。

美国的这个态度表达出来,乌克兰是什么反应目前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泽连斯基的心理肯定是生气的。这是因为泽连斯基极其需要美国的坦克来抗击俄军的钢铁洪流,但美国就是不给。美国不给,美国这个“大哥”做的也太不地道了吧。

可话又说回来了,不地道和地道有什么用?待小弟不地道,乌克兰也得忍着,谁让当年乌克兰抛弃了俄罗斯阵营一头扎入美国的怀抱呢?美国戏耍小弟,乌克兰生气也没办法。

展开全文

但白宫的另一番表态又把德国给激怒了,白宫表示——部分德国民众认为,请注意是德国民众认为,美国不给乌军提供M1A2坦克,这德国就不能给乌军提供坦克。所以呢?美国出于西方阵营的团结,出于老大的尊严,出于老大的“心胸宽广”,给乌军提供美国坦克。

这话是什么意思?美国不给乌军提供坦克这事情不怪美国,怪德国民众。美国甩锅了,自己不愿意支持乌军,还把责任推到了德国民众的身上。美国这个甩锅,真的是甩锅专家,甩锅的非常专家。

美国这么做,其实就是要把俄乌冲突扩大的责任从自己转移到欧洲,让俄军和整个欧洲去拼消耗,自己则在一旁坐山观虎斗。美国的这个举动确实很不地道,为了自己的私利去出卖盟友,难怪欧洲很多国家都和美国无法站在一起。

美国之所以有控制整个欧洲的想法,和二战美军解放欧洲大陆有非常直接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通过诺曼底登陆的方式,直接介入欧洲战场。经过激战,美军解放了德国西边的所有欧洲国家,也正因为美军将整个欧洲大陆从法西斯的铁蹄下解放出来,欧洲国家就在感情上和美国靠的很近。

原先在全世界叱咤风云的欧洲老牌强国都对美国俯首称臣,这里面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英国和德国。英国没有被德国占领,但在二战后期也是靠美国的援助打败了德国,英国就摇身一变成为美国的小弟。而德国在战后被盟军和苏军彻底肢解,德国方面分出了西德和东德,西德成为美国人的小弟。

美国又在战后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算是美军解放欧洲“政治正确”影响下的产物。在这期间,虽然有法国戴高乐政府退出北约一体化军事组织,但多数欧洲国家仍然和美国保持军事合作,他们相信有美国的军事力量部署在整个欧洲,苏联的军事力量就不会越过整个欧洲大陆。

那么这种影响也一直持续到今天,美国做了几十年的欧洲老大,作威作福习惯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对整个欧洲阵营更加的肆无忌惮了。美国采取非常激进的措施,让欧洲各国出钱援助乌克兰,欧洲各国把自己家底为数不多的坦克大炮都提供给乌军。德国把自己的豹2坦克给了乌军,英国把自己的为数不多的挑战者2坦克给了乌军。

这一系列装备提供到乌克兰以后,美国却在支援乌克兰这事情上当起了“缩头乌龟”,欧洲各国提供了坦克,美国却不想提供坦克了。美国这么做不出力,欧洲却在前面出力,美国是怎么当大哥的?

这个美国形象和二战时期相差很大的,二战时期,美军都是在欧洲战场打非常硬的战斗。比如诺曼底登陆当中的奥马哈海滩登陆战,美军第1步兵师死磕德军第352步兵师,付出了阵亡3000人的惨重代价。而当时的英国和加拿大部队的伤亡比美军第1步兵师要少得多。

二战时期,美国老大当得谈不上多么优秀,最起码也合格。美国一边出兵打法西斯,一边给盟国提供军事援助,给苏联提供军事援助,自称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这也给美国赢得了战后引领整个西方世界数十年的资本。但是,美国在俄乌冲突支援乌军的表现上却和二战时期美国相差的非常巨大,这说明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虽然也很自私,但罗斯福总统却是能平衡自私和反法西斯事业的平衡,并成功掩盖住美国的自私,塑造了美国的正义形象。而今天的美国没有什么的道义,成了纯粹的自私主义国家,精致的自私主义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让欧洲在前面一个劲的援助,自己玩起了捉迷藏还嫁祸于德国民众,美国此举真的是让欧洲寒心。

德国碰到这样的大哥估计也够憋屈的。所以,德国民众希望默克尔或者像默克尔那样的领导人重出江湖,维护德国自身的利益。德国如今沦为二流国家,德国民众真的是看不下去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