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看,边拍边记,苏州人文历史吸引着我前行_苏州_苏州市_故居

编者心语:我是一名退休的北方老人,自从2011年10月打点行装,从北方唐山来到南方苏州,一住就是十年。闲暇时,喜欢拿着相机走街串巷,寻找人文景点,用相机记录所见所闻。

李良济中医馆位于苏州市高新区嵩山路216号。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首创于1914年,江苏省著名商标,专业中药饮片/健康参茸滋补品提供商,江苏省大型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精制饮片、健康参茸滋补品的生产销售外,还建立了规模化的煎制服务中心。“李良济”传统膏方制作技艺,被评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中华老字号”企业、“江苏省著名商标”。

吴振声故居位于西百花巷23号。建造于上世纪20年代初,故居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别墅建筑。吴振声以及吴家的几位兄弟,都与苏州美术界有着历史渊源。吴子深(华源)、吴秉彝(华德)、吴振声(华镛)、吴似兰(华馨),曾经名震苏州画坛,驰誉沪上书画界。

展开全文

春申君庙位于苏州市王洗马港内。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因主祀战国楚人黄歇(楚考烈王时为国相,封称春申君),故名。春申君,姓黄名歇,诞生在四川达州万倾池。黄歇游学博闻。顷襄王时任左徒,楚考烈王元年,任为令尹,拜为相,赐淮北12县。 古黄国遗民之后。系“战国四君子”之一,以礼贤下士、门客众多而著称。春申君封吴,为治理苏州作出了巨大贡献,苏州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在苏州城内建有春申君庙。春申君庙被列为苏州文物保护单位。

诵芬堂雷宅

位于包衙前20、22号,中药老字号“诵芬堂”业主雷允上的住宅。雷允上药店原称“雷诵芬堂”,创始人是雷大升,字允上,号南山。雷大升在苏州阊门内穿珠巷天库前开设一家中药店,取招牌为“雷诵芬堂”,销售自产成药,并以他自己的字“允上”在店内挂牌坐堂行医。雷大升医术高明,治病有方,自己研制的成药疗效显著,于是“雷允上医生”名声遍闻苏州,远近皆知。后来人们都称药店为“雷允上”。解放后,苏州雷氏后人献给国家后被定为国家机密予以保护。在小巷里寻找诵芬堂雷宅。

三茅观巷沈宅位于城区三茅观巷26号。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五路,建筑面积4600余平方米,多为楼房。砖雕门楼有两座,额为“树德务滋”与“和气致祥”,均为清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潘某题。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看外表保护得还行,里面却很凌乱,保护牌旁边,放了几个垃圾桶很影响观瞻。

张宅也叫张园,该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存一路三进。前有乾隆十年(1745)砖雕门楼,额题“唫德怀和”字样,民国时期属于张姓绸商。被列为苏州文物保护单位。

甲辰巷砖塔位于苏州相门内干将路甲辰巷市桥头。苏州城中曾有七座小型砖塔,多为宋代所建。仅存的这一座,《吴门表隐》谓为“城中七塔”之第二,“在孟子堂东”,即今所称甲辰巷砖塔。砖塔为五级八面楼阁式砖结构仿木塔,高6.82米,基座每边底宽0.51米,对径1.2米。全塔以清水砖砌成,不施粉彩,朴实无华,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信孚里是苏州城区中南部的一条巷弄,此处原系清代抚标中军参将衙门旧址,辛亥革命后改作江苏省水警第三区区部。于民国22年(1933)翻建为海式石库门清水青砖墙两层里弄房屋,定名信孚里。为苏州保存较好的一处30年代里弄建的公共住宅群。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军械所遗址位于苏州市中街路马大鹿巷12号,是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军军械修造工场的遗址。太平天国军械所遗址本为邱氏宅第"慎修堂",建于明代。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入苏州前,宅主携眷离城避乱。战后返回,见厅堂庭院中有煤、铁、炮、炮弹之类,显然做过军械修造工场,民间亦相传为太平天国军械所。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和平里书场,每天有老年人聚集。

吴梅故居位于蒲林巷35—1号,一座典型的苏州民居。红漆斑驳的木门边,“吴梅故居”标志牌挂在墙上。吴梅(1884—1939)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是我国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从十几岁起就开始收藏戏曲典籍的吴梅为拯救振兴昆曲所作的努力堪称对中华文化做出最重要的贡献。主要著作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南北词谱》等。又作有传奇、杂剧十二种。培养了大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

范义庄位于范庄前32号景范中学院内。范仲淹(989 —1052),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于1049年以苏州灵芝坊祖宅创立范氏义庄,购置义田千亩,作为宗教公产,用以周济族人,并附设义学供族人子弟免费入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义庄。范仲淹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故俗称“先忧后乐”坊。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俞樾故居即曲园位于人民路马医科43号。俞樾(1821— 1906 )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同治十三年(1874年)得友人资助,购得马医科巷西大学士潘世恩故宅废地,亲自规划,作为起居。构筑小园取名“曲园”。1954年,俞樾曾孙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将曾祖故居捐献归公。俞樾旧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云宅园

位于金太史场4号。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愉庭等,安徽歙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83年)任镇江知府,后任苏州知府。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下苏州,吴云丢官闲居。吴云著述甚夥,有《二百兰亭斋金石记》、《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二百兰亭斋古印考藏》等。吴云还是位书画家。书法以颜真卿为宗,又工画山水及枯木竹石,最喜画山水扇面,兼治印章。他的书法,时人评价极高。吴云宅园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位于苏州市体育场路4号(原苏州乐益女子中学内)。1925年5月,中共上海地委批准成立中共苏州支部,成员仅候补党员陆秋心1人。1925年8月,中共党员、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党团书记、上海大学附中校务主任侯绍裘应邀到苏州乐益女子中学任校务主任,中共上海区委决定由他负责组建苏州党组织。9月初,侯绍裘、张闻天与已在乐益女子中学任教的中共党员叶天底一起,在乐益女中秘密成立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它的建立,揭开了苏州人民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章太炎故居位于体育场路17号及锦帆路8号。章太炎(1869 1936),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章太炎故居当年被称"章园",大门朝南在宋衙弄,后门朝西在锦帆路。院内有前后两幢西式二层青砖楼房,分别为章太炎著述、藏书、会客和全家生活起居处所。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叶楚伧故居

位于

皇废基13号。故居建于1937年,东楼两层面积约500平方米。楼上楼下的生活用水,由水塔用水泵从井中抽取。这种自成体系的“自流井”,是当时国民时期高档洋楼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叶楚伧(1887—1946),昆山周庄人,我国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早年,叶楚伧加入同盟会,为国民党元老,是南社骨干成员,我国新闻界先驱。为国共合作与团结抗日做出了不小的贡献。1946年2月15日,病逝于上海,终年60岁。

兰石小筑位于苏州

锦帆路东。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一座保存相当完好的西洋风格建筑。被列为苏州文物保护单位。

冯桂芬祠位于

苏州史家巷。冯桂芬(1809~1874)晚清思想家、散文家。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冯桂芬人品方正,举止严肃,清心寡欲,摒弃安逸。道光十二年(1833),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识拔了素昧平生的冯桂芬,称他为“百年以来仅见”的人才,并招入抚署读书,收为学生。

道光二十年进士,授编修,咸丰初在籍办团练,同治初入李鸿章幕府。被列为苏州文物保护单位。

叶圣陶故居位

于苏州

滚绣坊青石弄5号。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故居

平房呈丁字形,有青砖廊道,有方形立柱,布局开阔,庭院内紫藤悬垂,小径逶迤。叶圣陶的许多作品在这里完成。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苏州杂志》在此办公。

织造桥位于带城桥下塘,正对苏州十中大门的红板桥(现更名为织造桥)。因为康熙六巡江南,以织造署充行宫,出入必经此桥。1951年,因城建需要红板桥被拆除。为了恢复这一历史记忆,2009年10月投资近百万元,对此桥进行仿古复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