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王龙】恐龙不仅看孩子,还有幼儿园!_鹦鹉_化石_幼年

恐龙虽然体型十分巨大,但并非呆头呆脑,它们甚至都有“幼儿园”。

鹦鹉嘴龙是一种小型的恐龙,曾经生活在白垩纪的整个东亚的广大地区,化石发现量也是相当大,甚至还发现了它们群居的化石证据。

起初,古生物学家一次性发现了六个鹦鹉嘴龙化石在一起,它们是因为一场火山泥石流而被杀死的,这六只鹦鹉嘴龙属于两个不同的年龄段,这被认为是群居的典型证据。另一组化石中则保存了许多幼年鹦鹉嘴龙的化石,尽管鹦鹉嘴龙都很小,但是它们的牙齿出现了磨损的痕迹,也就是说它们自己能够独自觅食了。其实这群幼年鹦鹉嘴龙也不完全属于一个年龄,这种混合年龄的群体可能会想象提供保护,同时增强觅食能力,但是却没法证明它们会获得成年恐龙的照顾。

六只一起形成化石的鹦鹉嘴龙

2004年,在中国辽西发现了一具重要的标本,化石编号为DNHM D2156,其中竟然保存了34至幼年鹦鹉嘴龙,同时还有一只成年鹦鹉嘴龙。从位置上看,所有的幼年恐龙都位于成年个体的下方,显示了共同生存的样子,而且这些鹦鹉嘴龙被埋葬的时候还是活着的,所以古生物学家认为它们很可能是因为巢穴坍塌被活埋的。2013年的一篇相关论文认为成年鹦鹉嘴龙的化石并不属于这个巢穴,很可能是被认为组合上去的,而且骨学研究也表明这只鹦鹉嘴龙的年龄只有6岁,而鹦鹉嘴龙直到10岁才能够繁殖后代。

展开全文

成年鹦鹉嘴龙与34只幼年鹦鹉嘴龙化石

2014年,针对于化石的研究推翻了之前的看法,确认了成年恐龙与幼年恐龙一起形成化石,也就是说它们的确是在一起的,而这只6岁大的鹦鹉嘴龙是在看护数量众多的幼年个体,就好像是幼儿园里没有结婚的老师与孩子们一样。

鉴于以上的化石发现和研究,古生物学家也认为鹦鹉嘴龙不仅拥有照顾后代的行为,很可能会由群体成员轮流照顾幼龙,形成了群体中的恐龙幼儿园。

文字编辑:江氏小盗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