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卫星,地图怎么绘制?此人左手推司马炎上位,右手解决此题_地图_绘制_司马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出门用地图导航。有卫星技术等的存在,想绘制一张地图不算难事,但古代却没有卫星,而且在古代,地图的重要性可能比现代还要高,当年荆轲刺秦王就是借着献燕国地图的名义,引得秦始皇没经住诱惑。那么古代地图该怎么绘制?

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全国地图,传说是大禹的《九鼎之图》。根据史书记载,大禹当年一边治水,一边“左准绳,右规矩,以开九州,通九道”,进行地图测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马上绘制了《秦地图》,这张图后来落入萧何手中。汉代继续改进地图测绘方法,依靠假人办事。

古代科学水平不发达,能够借助工具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而绘制地图有两个难点,一是测绘过程,二是绘制方法,一张完美的地图,必须在这两方面做到完美。一直到清朝时期,古人测绘地图都需要大量依赖人力,所以汉朝以后,地图绘制方法成了大家的专研方向。

展开全文

裴秀很忙,一边忙着研究地理,一边还要为司马炎解决难题。司马炎碰到了跟曹丕一样的问题,他父亲司马昭曾经想立司马攸做世子,司马炎赶快找裴秀出主意,裴秀便在跟司马昭聊天时,不经意美化了司马炎一把:“中抚军(即司马炎)天生异相(其实只是身上长了个胎记),不是人臣的命啊。”

于是司马炎顺利成为世子,建立晋朝后重用裴秀。裴秀倒不是光会使计策的权臣,他左手推司马炎上位,右手解决了古代的地图绘制方法问题,他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制图六体”法,也就是绘地图的6个原则: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看起来平平无奇,但解释后你就会发现,裴秀的思想和现代地图已经相当接近:“分率”就是指比例尺,裴秀认为图中必须有线条和面积比例;“准望”就是标识方向;“道里”就是距离;“高下”就是地势的起伏高低;“方邪”就是倾斜角度,“迂直”就是说图上的河流道路应有曲有直。

此后,裴秀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制图学,直到明末西方地图投影法传入中国,中国才再一次刷新技术。因此,裴秀被称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古希腊托勒密齐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