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爱的手风琴 作者 侯沛岑_手风琴_爷爷_风箱

我心爱的手风琴

作者 侯沛岑

这是一台上海产的老“百乐牌”手风琴:原先亮丽的41个白键已磨成了象牙白,虽然黑色的金属外壳有凹进去几处,却一点儿没掉钢琴烤漆;风箱已更换了五六个,拉起来的声音依然浑厚有力。这是个120贝斯、四排簧、回声震音琴,足足有23斤重,抱在怀里立马感觉出承受的重量,拉起风箱发出的乐音给人回响的震颤力量。这台手风琴就是我家的传家宝。

这台传家宝本来是爷爷的宝贝,购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跟随爷爷“上山下乡”,在动辄数千人的露天舞台上伴奏革命歌曲、大放光彩。听爷爷讲,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哪里有前苏联的战争影片,哪里就有手风琴;哪里有部队文工团演出,哪里就用手风琴伴奏;哪里有革命歌曲响起的地方,哪里就有手风琴的身影。即使爷爷现在迈入古稀之年,某一天兴致盎然,也抱起手风琴连续拉上几首革命歌曲过过瘾,如《解放区的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英雄赞歌》等。爷爷拉琴时双眸放射出亮光、凝视远方,似乎在遥望战场,大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并且挺直后背好像聚集双臂无限的力量,收风箱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拉出简洁明快的节奏铮铮有力。拉完手风琴后整个人精神焕发,就像刚刚打完胜仗凯旋归来,非常响亮地说:“做人有骨气、干练加韧劲、一定能胜利!”

于是,我央求着说:“爷爷,我也想学手风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在学琴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幸亏有爷爷以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革命言行激励着我。当六七十斤体重的我天天抱着23斤重的手风琴,开始拉不到半小时就感到左手臂酸胀时,爷爷给我买了拉力器锻炼臂力;当整个风箱重量都长时间压在我左腿上,时常磨肿一层皮时,爷爷给我缝制了布垫来缓冲一下;当反复抖风箱的同时还要发出每个清晰的顿音时,爷爷把他亲手做的砂袋绑到风箱带子上来训练爆发力。爷爷总在鼓励我说:“你要有骨气、干练加韧劲、一定能胜利!”

三年过去了,在爷爷的亲手示范、悉心教导下,我不仅学会了演奏几首国内的革命歌曲,而且也学会了诸如《斯拉夫女人的告别》、《西班牙斗牛士》、《马刀舞》、《旋转木马》等国外经典名曲。在去年六月底,我参加了青岛市举办的七一建党节“献礼二十大、百年再出发”暨青岛市红色文艺集中展演,祝福党的101岁生日。

我不但继承了爷爷的传家宝,而且坚信爷爷经常说的话“做人有骨气、干练加韧劲、一定能胜利”,传承他勇于战斗的革命精神。因为我作为一名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看到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抗击这种“乙类乙管”传染病,亟待打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我时刻准备着踊跃参加今年宣传勇敢抗击病毒的文艺汇演,抱着我心爱的传家宝手风琴和爷爷一起登台演奏《我和我的祖国》、《我为祖国守大桥》,为祖国加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