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锅伙》(116):黑夜纵人欲_门闩_三星_牛蒡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黑夜 小说 116 门闩 三星 牛蒡

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牛蒡急忙劝道:“水大漫不过鸭子,离婚得找公社。”马桩喝酒喝得眼红,怒吼道:“公社管不着刘家锅伙,刘家锅伙我说了算。”

“你这是以下犯上。”

“造反有理!”

“你想当忠义救国军的胡传魁?”

那你就是我的刁德一。”

两人推杯换盏,喝了一瓶又一瓶。牛蒡舌头僵硬缩短,马桩脑瓜子像一盆浆糊。两个醉鬼扯着脖子猜拳行令:哥俩好呀三星照,四喜财呀五魁手,六六顺呀七个巧,八匹马呀九连灯……各行各的腔,各唱各的调儿,不像梆子二簧两下锅,更像一个槽头拴不下两头叫驴。

摇身一变而成刘家锅伙第一夫人的小皇娘,穿一身自己手工缝制的国防绿,左臂套上早已过时褪色的红臂箍,扭扭摆摆从屋里走出来,说:“给我离婚证,我不能口传圣旨。”

“写!”马桩大声命令,“跟公社的离婚证试比高低,要髁膝盖上挂暖壶,水平(瓶)比较(脚)高。”

“看我给你唱一出《太白醉写》!”牛蒡起身,摇摇晃晃,趔趔趄趄。小皇娘抢上一步,搀他进屋。

马桩胸无点墨,家里也就没有一支笔;牛蒡出门匆忙,身上不曾携带笔墨,只得有劳小皇娘到他家去拿。小皇娘一溜烟而去,一阵风而回。

马桩醉倒在地,鼾声如雷;牛蒡横卧炕沿,呼噜连天。

“老九,老九……”小皇娘笑得弯了腰,“你家屋门插着门,顶着杠,两条狗撕皮抢骨头,炕上滚到炕下,炕下爬到炕上……咯咯咯……”噗!嘴里喷出一片毛毛雨。

“下雨了……”睡梦中的牛蒡喃喃自语,“下雨啦,浇黄瓜,草帽下面扣着个大王八……”

展开全文

门闩飞跑来到牛蒡家,却不见牛蒡所说的那个女人影子,只当受人诓骗,心中起火,浑身发躁,进退两难。脱得赤净光熄了灯,姜太公钓鱼。

门闩一身二任,治保主任和民兵连长,两副重担一肩挑,一天到晚打,打,打! 斗,斗,斗! 比下地劳动累得多。他不识一字,不读书不看报,缺心少肺,有头无脑。马桩打天下坐江山,门闩儿立下汗马功劳,却没有封他为王,仍把他当坐下骑和看家犬,他也毫无怨言。直到马桩盖起大宅院,娶上小皇娘,他才忽然感到,出生入死造反得胜,马桩天天吃肥肉,竟连一根骨头也不扔给他啃。

女人的肉,馋得他席不安枕,食不甘味,满腹委屈,忿忿不平。马桩对他的终身大事不闻不问,他只有自力更生。闭眼给刘家锅伙十八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女人排队,有如阿 Q在十谷祠进入梦幻境界。奇怪的是他的痴心妄想也像阿 Q,阿 Q左思右想都是吴妈,他睁眼闭眼都是许百媚。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倒尿扔掉了花瓷盆儿,许百媚这个市井女子,给丈夫黄坎肩儿陪绑,被红w兵小将押解回到运河滩。三年风吹日晒虽然徐娘半老,却风韵犹存。许百媚解放前当过六年舞女,落下一个摇曳多姿的身段,虽被黄坎肩儿金屋藏娇多年,隔三差五也免不了跳一跳快三慢四狐步舞、桑巴伦巴华尔兹,条儿(身腰)也就没有变粗。

她开了花不结果,不曾生儿育女,虽已三十大几,胸脯敢跟二十出头儿的小皇娘比个高低大小。她又会搔首弄姿,打情骂俏,在刘家锅伙女人堆里,就像麻雀群中飞进一只花胡不拉鸟,与众不同,怎不惹得门闩眼花心乱?

门闩不知调戏许百媚多少回,许百媚怕他手里那支枪,还得强装笑脸。然而,这个女人只肯吃点小亏而不许门闩在她身上占大便宜。今天,门闩欲火如焚昏了头,当众张牙舞爪,探出一只大手,隔着花布衫子,抓住许百媚的咂咂儿;许百媚竟不示弱探手掏他的下身,狠攥不放,疼得他杀猪一般嚎叫,半个村子的男女老少都跑来围观,这才惹得马桩怒气大发冲霄汉。不是牛蒡来得巧,兄弟之间很可能发生一场恶斗。

门闩在牛蒡屋里等候了一袋烟工夫,还不见那个无名氏的女人到来,心中烦躁气恼,看见躺柜上蹲着大半瓶子烧酒,又发现有十几个生辣椒和半碟黄酱,便饥不择食,辣椒蘸酱以酒浇愁。

烧酒生热,辣椒上火,门闩喝下不到二两,已经汗流浃背,便扒下身上的褂子;喝到四两左右,身上更加火热难耐,干脆熄了灯扒掉裤子,摸着黑大吃大喝。烧酒喝得一滴不剩,十几个生辣椒和半碟黄酱都入了肚,咕咚一声躺倒昏睡。

窗外闪过一道人影,房门被咣当推开,一阵阴风送进一团劣等脂粉的香气。

“等急了吧?”女人发出母鸭子呷呷叫的笑声,“吃出甜头上了瘾,那就赶快三媒六证娶老娘,老娘天天管你够。”

她一边说着一边宽衣解带,纵身一跃扑到门闩身上。门闩惊醒。两将也不通名报姓,便刺刀见红厮杀起来,炕上炕下,跌打滚爬,唱了一出《三岔口》。最后,虽然不分胜负,却也像两只水中捞起的落汤鸡,瘫在炕上捯气。

“你是谁?”门闩呼噜气喘问女人。

“你是谁?”女人气喘吁吁问门闩。

门闩拉亮了电灯,大吃一惊:“你!”原来光身子女人是阎小蕙儿。阎小蕙儿更吓一跳,尖叫:“你!”

“打倒小爬虫浪母狗!”

“砸烂驴头,油炸野种!”

两人高呼造f口号,针尖麦芒,各不相让,灯火之下又打起了派仗。

未完待续……

本小说写匈奴后裔刘氏四代的生活沧桑,作者刘绍棠。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