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出圈”:真颠覆还是伪概念?_模型_中国_人类

绘图:杨佳

ChatGPT彻底“出圈”了。短短数日,与之相关的词条十余次登上热搜,引发国内全网热议。在海外,比尔盖茨盛赞ChatGPT“让人类窥见了未来”;科技狂人马斯克在试用后对它的评价是“好用得可怕”,甚至断言“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AI不远了”……

到底是怎样的一款人工智能,在科技圈内外掀起了如此巨浪?

●南方日报记者 许隽 叶丹

打头炮▶▷

过亿月活,ChatGPT带火AIGC

ChatGPT,顾名思义,就是“聊天GPT”。它是由国外科技公司OpenAI开发的一款“AI聊天机器人”。它的主要任务是回应人类的提问,帮助用户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各类问题。自打它于去年11月30日正式上线后,仅仅5天,就吸引了100万用户使用;推出两个月后,月活人数成功过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速最快的消费者应用。

它能在一众人工智能聊天工具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不难理解。与小爱同学、小度、siri等这类常见的语音助手不同,ChatGPT更像真人。在与人类通过文字交流时,它给出的并非机械式、标准答案式的回复,而是从人类思维方式出发,模拟人类语气、语调的口语化表达。

“ChatGPT在问答间展现出的逻辑、思考、想象和创意等能力,颠覆了用户的认知。”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司马华鹏如是说。许多用户在“尝鲜”后也坦言,与ChatGPT沟通,丝毫不会察觉到这是一场跨物种的“人机对话”,而更像是面对着真人在聊天。

除此之外,它还能随口作诗、撰写分析报告、根据特定关键词在短时间内完成万字论文,或者帮助用户修改或编写程序等等,且完成各项任务的效率均远超人类。

而能达成这些,都要归功于OpenAI全新的GPT自然语言训练模型。该模型在从1.0向3.0版本迭代的过程中,样本参数也从1亿激增至1750亿,比业内已知的任何训练模型的量级都要大。也正是通过对这些海量文本数据(覆盖网页、书籍、新闻等渠道)的学习,ChatGPT获得了比其他AI聊天工具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即便面对开放式问题也能迅速作答。

展开全文

“从AI作画、AI写作,再到ChatGPT……各类AIGC(AI-Generated Content,即利用AI技术生成内容)典型应用的诞生,让人们见证了人工智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程。”通信专业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张弛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表示,ChatGPT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里程碑。不久的将来,AIGC“用AI生成内容”的生产方式将会进一步改变人类的生活,包括但不限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帮助人们从现有重复性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等等。

抢赛道▶▷

大厂竞逐,谁能笑到最后?

从资本市场再到大众舆论,ChatGPT的热度可谓居高不下。在ChatGPT率先占领海外市场后,不少国人也在期待“中国版ChatGPT”的到来。

然而,要打造一款高智能的“AI聊天机器人”,不仅需要搭建科学、前沿的训练模型,更需要前台交互和云计算技术作为支撑,这显然是大型互联网公司才能满足的要求。正因如此,目前国内科技互联网领域中,与“中国版ChatGPT”传出“绯闻”的无一例外是“大厂”。

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十年的百度就表示,最快在今年3月,公司将面向公众推出类似ChatGPT的,由文心(Ernie)AI大模型驱动的“文心一言”聊天机器人。公司内部人士直言,ChatGPT相关的技术,百度都有。“百度在人工智能四层架构中,有全栈布局,包括底层的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大模型以及最上层的搜索等应用。而文心一言,位于模型层。”

阿里巴巴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证实,阿里巴巴达摩院同样在研发类ChatGPT的对话机器人,目前处于内测阶段。资料显示,自2021年起阿里巴巴达摩院先后发布多个版本的多模态及语言大模型,在超大模型、低碳训练技术、平台化服务、落地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

腾讯方面,虽然并没有直接上马“中国版ChatGPT”的迹象,但据企业内部人士透露,腾讯一直有在AIGC领域布局的计划,且已有相应落地应用。比如,腾讯AI LAB打造的虚拟歌手“AI艾灵”就是基于AIGC实现作词和歌曲演唱的。

不过,有意打造“中国版ChatGPT”是一回事,能否梦想成真又是另一回事。据张弛分析,目前尽管在人工标注等训练环节,以及自然语言等关键技术体系的搭建上,国内外企业已能基本打平手,但从模型样本量来看还是有较大差距。这就等于说,两者做的真题集数量并不对等,在大考面前,可能还是“做题”更多的ChatGPT对人类语言的理解和把握更占优势。

此外,我国在算法模型上还存在“代差”,在核心芯片等技术领域也面临“卡脖子”难题,而这些都无法一蹴而就。就目前而言,我国AI还在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

但并非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据容联云AI研究院院长刘杰说,国内的互联网应用发展速度快,AI落地场景多,潜力巨大。“在局部应用中开始超越,这也是业界的共识。”

引争议▶▷

资本狂热,哄抢第一桶金

尽管“中国版ChatGPT”还未出现,但各路资本已经提前开始“押注”。事实上,在国内科技公司百度宣布将于3月份推出类ChatGPT应用后,当日股价一度上涨6%。综合市场方面,相关概念股也在不断扩容。仅截至2月7日,ChatGPT概念股就已有28家。

不过,概念股中有“含金量”的并不多,相当一部分有“蹭热点”的嫌疑。

IDC中国研究总监卢言霞对此分析称,这些因ChatGPT诞生的新创企,单纯依赖大模型很难维持长期竞争力。“长期来看,这些模型甚至在3年以后会退出市场。因此,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她指出,垂直领域的数据、面向场景的模型优化、工程化的解决方案,才是将AI落地的根本,也是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

与此同时,对于瞄准受众“猎奇”心理,试图以此赚取“第一桶金”的行为,用户也需要警惕。南方日报记者发现,目前在微信公众号、贴吧等各渠道已有众多盗版“ChatGPT”的体验入口或链接,进入体验并与所谓的“ChatGPT”AI机器人互动不足5次,系统就会弹窗提示“需要付费才能完整体验服务”,收费金额从3元到999元不等。

而在闲鱼、淘宝等平台上,甚至有商家开始提供“ChatGPT代问”的服务,其中一位来自天津的卖家表示,支付1元即可提问3个问题,“你把问题给我,我会把回答截图给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