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得到人才,曹操经常会费尽心思去挖敌人的墙脚,在这方面袁绍就吃亏不小,最终也让他在与曹操争夺天下的战争中一败涂地。想必大家也知道,曹操阵营中所效力的很多人才,在品行方面都颇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然而曹操却对这些置若罔闻,只要这些人才能够为己所用即可。
那么亲笔写就《求贤令》的他,为何容不下以幼时让梨而名噪天下的孔融呢?要知道这位不仅是货真价实的孔子后人(二十世孙),而且还位列建安七子,可谓是才华横溢得一塌糊涂。然而大家所看到的是,曹操却对他相当的恼恨,最后还是把他给杀了,这究竟是为何呢?
首先我们不妨来看看曹操为何动了杀心。当时的情况是,大小军阀混战不休,再加上天灾人祸,遍地都是饥民。曹操为了保证军队的粮草供应,就想到了推行禁酒令。不过他可不是不允许喝酒,而且直接堵上了源头,不允许随便酿酒。如此一来,很多达官贵人想喝酒也没门了。
孔融对此相当不满:文人墨客们聚集到一块呤诗作赋,没有酒怎么能行呢?为此他就跳出来公开反对,甚至还不惜把“王畿之制”那些老古董都给搬出来了。他的用意相当明显,在古代用酒可是君王祭祀都离不了的,言下之意就是曹操品行不端,并以此对朝廷封赏曹操是大加阻挠。
其实从此前来看,曹操也曾是想让孔融为己所用的,甚至对他也是一忍再忍。因为曹操也知道,孔融的能量可不只是普通的文人雅士那么简单。考虑到对方在民间的声望,曹操既然无法得到这位贤才的襄助,就采取了眼不见心为烦的态度来处置此事。
然而这时郗虑跳出来弹劾孔融,让曹操也看到了彻底扳倒孔融的机会。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曹操表现得相当大度,他选择了放过对方。在收到曹操的信件后,孔融也就审时度势,放下了昔日的清高与傲慢,给曹操回了书信,表达了缓和两人关系的意愿。
如果两个人是否真能做到相安无事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此后的孔融渐渐不问政事,但是退居闲职的他,依然是宾客盈门,这让曹操就越发忌惮不已了,为此也彻底动了要杀掉对方的心思。因为从曹操的角度来说,他之所以重用那些人才,完全是为了为己所用——既然孔融不能为己所用,还有可能成为日后的政敌,那么曹操怎会坐视不管呢?他指使手下人跳出来弹劾孔融谋反,将他杀掉了。
备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