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西夏国真的小吗?_西夏_吐蕃_甘肃

历史上出现过的西夏国,一直被后人称奇,主要是因为其国土面积不大,统治人口不多,域内民族不单一,各项指标均不占优的情况下,在各大国之间的夹缝中竟存续了快两百年的时间。首先看建国之初,也就是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时,东有辽国,南有北宋,西有吐蕃回鹘诸部,均不是等闲之辈,而西夏与这些邻居都发生过战争,总体来说西夏的战力此时不容小觑,从结果上来看也是胜多败少,所以其立足已稳,开始不断壮大。接着在金灭辽,金灭北宋的过程中,西夏也是稳坐钓鱼台,与金国后来还有了盟约。直到北方草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打起了西夏的主意后,在六次血腥的征服中,西夏国面对天灾人祸终于走完了属于它的历史进程。

那么关于小小的西夏,它的疆域面积到底有多大呢?这还要从党项族建国前一步步发展的轨迹来看。

唐高宗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失去保护伞的党项族请求内附,被大唐安置于松州(今四川省松潘地区),后党项羌逐步繁衍成数个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只占据今天的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等地。唐开元年间,居于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的党项羌非常恐惧四处劫杀的吐蕃军队,向唐玄宗求救,被迁至庆州(今甘肃省庆阳)。安史之乱起后,郭子仪怕这些异族闹事,建议唐代宗将当时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迁至银州(今陕西省榆林)以北和夏州(今陕西省横山县)以东地区(相当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东南),这一地区即是南北朝时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旧地,当时称为平夏,所以这部分党项羌就成为平夏部,即日后西夏皇族的先人。

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这部分党项羌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即今天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党项王族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截断西域向宋朝的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了宋朝的国防军力建设。

展开全文

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即位后,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拓展党项羌族的生存空间,1019年,李德明选定怀远镇(今宁夏银川)为都城,改名兴州。他对外仍向宋、辽称臣,对内则完全是帝王气派。

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并派大军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今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这样,元昊已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今甘肃张掖)、凉(今甘肃武威)、瓜、沙、肃数州之地,即今日的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后来金国崛起,西夏攻占宋朝定边军(今陕西吴起),并向金国称臣。金朝皇帝在高兴之余把此前占领的西夏故地乐州(青海乐都)、积石州(今青海贵德)等河外诸州都赏赐给了西夏王乾顺,西夏领土达到鼎峰。

此时我们可以看出,西夏国东部维持在榆林、鄂尔多斯一线(主要是北宋采取的步步为营战术有效限制了西夏的势力),西部重镇在沙洲,也就是今天的敦煌一带,南部则是沿着今天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一线与吐蕃及中原王朝接壤,最北部的黑水城已经延伸到了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后来也是蒙古大军突入进来首当其冲的部位。

正式立国近两百载的历史,小小的西夏这样看来其实疆域一点也不小,至少小日本村长级别的战国史中,所有的弹丸国家加起来也不见得能与西夏一比,还是要感叹一声我们伟大的祖国真的是疆域广阔啊。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