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民为什么涌向江苏打工?是安徽不富裕,还是和江苏有感情_安徽_江苏_成了

无论走进建筑工地,还是工厂企业,餐饮服务行业,你会发现一个现象,来江苏打工的以云、贵、川、豫的居多,安徽的更多。

有人形容,每五名外来工中就有一名是安徽人。足以说明,安徽人喜欢往江苏跑。江苏有何魅力,令安徽兄弟姐妹、老少爷们如此痴迷?

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节假日高速免费时,江苏周边哪里的高速最堵?我的感觉是安徽,刚接近南京就开始堵,堵得你怀疑人生。那是安徽人返乡或者离乡造成的,外出打工的安徽人如潮水涌动啊。

目前江苏省有308万人安徽人,仅,南京就有132万,安徽农民工,占外来人口在苏的29.9%。可谓浩浩荡荡的安徽大军。

有人说安徽穷,这只是历史。六七十年代,历史上安徽确实不富裕,地处山区,又是革命老区,穷急了把一村庄都分了,18穷汉闹小岗。改革开放以后,安徽人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举脱贫致富,在过去的一年里,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3.27万元。

家里没金山银山,谁肯窝家里享乐?

展开全文

安徽和江苏相邻,应该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几乎出了安徽就是江苏。不少人打趣,说南京是安徽的省会,还真有点像。“南京”外号“徽京”,“安徽”又名“白完”,早成了安徽人的口头禅。这也许是安徽人愿意到江苏打工的原因。

笔者早年创业,弄了个私营企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员工是安徽人。安徽人能吃苦耐劳,能够闷下头来干活,一旦认定了老板,轻易不会跳槽。笔者也曾用过其他地方的民工,春节前客客气气地返乡了,春节后杳无音信。

员工希望遇上好的老板,老板何妨不想碰到好的员工?

笔者老态龙钟,已退居,过起了老年生活。昔日和我合作的小姑娘已成人母,有几个嫁给江苏人为妻;曾经的左膀右臂也成了资本家,有了自己的事业。然,他们至今没忘记老朽,至今还来老朽寒舍叙旧闲扯。

也许,这是江苏人的坦诚,更是安徽人需求的尊重。

凭心而论,安徽是山区,规模企业少,让安徽打工人少了些选择性,江、浙、沪成了他们打工的首选,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安徽地大物博,不缺的是人口,缺的是企业。宁可在家拿八十,不肯外出挣一百,有一点办法,谁愿背井离乡?

安徽人在江苏确实赚了,这也是他们辛苦努力得到的回报,也是共赢。开工厂的、搞建筑的、做餐饮的,甚至开歌厅、搞桑拿、弄足疗的,无处都有安徽人的身影。他们在江苏买了房,举家迁移江苏,成了江苏的新市民。

我佩服安徽人的头脑灵活,几乎涵盖江苏各行各业。刚走进陌生的行业,要不几天就能适应本职工作。我曾有个员工,刚来时才18岁,在家是独生女儿,面试时感觉她有些娇生惯养,有些不愿意要。女孩说,让我试用几天,如果不行,工资也不要,自己走。后来,给她找了个师父,留下了她。三个月后,就能单独作业。

说安徽人能吃苦,那是真的能吃苦。走进建筑工地,总见到一些年轻的女子,她们扎钢筋、粉墙、浇混凝土、开塔吊,干活泼辣,不亚于男人。白天,她们穿着锈迹斑斑的工作服,戴着沾满水泥浆的安全帽,吃着十元一份的盒饭,睡着冬冷夏热的板房。下班后,梳洗干净换上衣服后,露出如雪的肌肤,婷婷玉立的身材,你能把她们和建筑工人联想到一起吗?

安徽人离开江苏,回乡创业,那就是老板。曾经不少在江苏做工程的,跌打滚爬数年后,回到家乡成了开发商、成了建筑商,成了董事长、成了致富带头人;曾经不少在江苏做厨师的,回到家乡,成了餐饮老板……

然而,那些呆家里,不肯外出,靠耍小聪明,靠窝里斗,靠分集体资产而小富即安的人又怎样样呢?一夜解决温饱,三十年未曾脱贫。这是安徽人奇耻大辱,他们抹黑的不是安徽人,是全中国农民的形象!现在,那些人已经老了,再也没有二次创业的机会了。

谨以此文,向安徽的农民兄弟们致敬,你们是好样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