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就业圈 服务“零距离”——雅安市芦山县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综述_农民工_芦山_芦山县

人力资源报记者 孙磊 张玉芳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3月16至17日,小而美的雅安市芦山县莺飞草长、菜花金黄,一场盛大的民俗活动——“油菜花开·七里夺标”精彩上演,跩花灯的“幺妹子”笑靥如花,夺标的“勇士”蓄势待发,加油助威的锣鼓声和象征丰收的玉米串点燃了现场气氛……

而现场另一个舞台——芦山县人社局承办的产业人才专场招聘活动同步举行,吸引了众多赏花看节目群众的目光。“我现在真想留在芦山发展!企业好,薪资待遇也不错。”一直在外务工的田先生对好几个岗位表示出强烈意愿,“真希望可以面试成功,回家就业”。

“我们就是要抓住一切机会为群众搭建就近就地就业的平台,满足他们一周至少能回一次家的愿望。”芦山县人社局局长吴夏表示,“我们热切希望芦山籍农民工能返回家乡、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10年前,芦山县是“4·20”强烈地震的震中。如何让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焕发新生?关爱农民工,用好农民工这一战略性资源,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成为芦山践行重建新路的重点之一。

通过深入调研,“全力打造‘一周回一次家就业服务半径’,切实缓解企业用工难题,助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成为县委县政府的共识。雅安市政府副市长、芦山县委书记郑胡勇明确指出:“我们加大对返乡务工人员关怀力度,打造‘一周回一次家’的就业环境,加大对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让返乡务工人员留在芦山。”

四川人社“三八”节看望慰问女性农民工

搭建就业平台 扩宽增收渠道

2月14日,芦山、宝兴人社局联合组织“点对点专车”,免费接送70余名群众“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到四川芦山经开区产业园开展“双选”。他们兴致勃勃地走进多家企业实地参观,详细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工作环境、岗位要求、薪酬待遇等内容。最终3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有效实现人岗对接。

“当时一来就看中这家企业,待遇好、环境好,立刻签约。”如今,已在芦山湘邻纺织工作1个多月的宝兴县农民工舒显萍,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扣完社保后,我还能拿到3000多元,很不错。”

探索人力资源区域协作新模式,是芦山人社打造“一周回一次家”就业服务半径的有益探索。

展开全文

芦山县就促中心主任李卓刚介绍:“今年以来,我们与成都邛崃市、乐山市沙湾区、重庆市涪陵区、宝兴县、汉源县等县外人社部门共享企业用工需求12次,提供岗位累计6500余个。”

为助力群众就近就地就业,芦山下足了绣花功夫——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全面掌握芦山籍农民工情况;搭建“芦山、雨城、天全、宝兴、荥经”“四县一区”人社系统战略合作平台,向农民工精准推送县内重点产业岗位;执行“县级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服务机制,覆盖实施“敲门行动”“送岗下乡”,把岗位信息、招聘会送到群众“家门口”;为缺工企业和各类求职者搭建面对面沟通的平台……

今年,芦山线上线下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农民工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强化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截至目前,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渠道发布岗位信息9000余个次,开展招聘活动10场,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70余人。

强化创业帮扶 扩大就业岗位

3月14日,在飞仙关镇凤禾村的大伯农庄,餐饮部的李定莲正为客人备午餐。自2018年返乡农民工宋志文流转1200余亩土地,创立芦山县大伯农庄以来,该村的李定莲就在此就业。“农庄包饭,每月到手工资2000多元,每年还有土地流转租金近1000元,都是‘净钱’。不忙时,还能回家忙家务事。”李定莲很是满足。

像李定莲这样领“净钱”的农民工还不少。“农庄有药材种植、养鱼、餐饮、住宿等产业,创造就业岗位100余个,解决就近就地就业200余人,季节性用工累计约8000人次。”在农庄经理舒燕看来,农庄健康发展,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帮扶——芦山人社多次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在疫情期间兑现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前年农庄还获得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200万元,“这些真金白银的帮扶让我们企业快步疾跑”。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和服务,让芦山构建起助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四梁八柱”:对有创业意向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政策、技术扶持、营销策划、创业思维等现场指导,对符合条件的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简化审批流程,减轻创业者和小微企业负担……

芦山产业人才招聘会开到油菜花节

杨文广也是帮扶政策受益人:“人社部门为我提供了很多实用的用工指导、创业指导,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2018年,杨文广回到家乡成立芦山县众成牛业公司,直接用工近20人,每年季节用工500人次,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养牛致富增收。

“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不仅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更能帮助带动更多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不断优化‘一周回一次家就业半径’体系建设。”芦山人社局局长吴夏称,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得到凸显——三年来,芦山培育返创明星25名、明星企业7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75.5万元,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业奖补31人31万元,带动吸纳就业1052人。

开展技能培训 提升就业底气

“有了技能,心里有底,找工作也更容易。”3月15日,2023年芦山职业技能(婴幼儿早教)培训课堂上,35岁的张丽书学得很是认真。一年前,打零工的她先后免费参加了人社局举办的育儿嫂、家政等技能培训班,由此在雅安市找到了一份家政工作。今年,尝到技能甜头的张丽书有了新的职业计划,“今年我不走了,领到合格证后,就到家附近的早教机构去应聘,这样可以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当天,龙门镇青龙场村的张艳正通过手机与网友互动,进行直播带货。“现在,我把学的技能转化为实现创业的动力。”患有先天性脆骨症的张艳,先后参加了人社局组织的乌木根雕、竹编、电商等技能培训,创立了芦山县大爱残疾人手工艺农民合作社。多重技能傍身,张艳直播带货有声有色。“虽然残疾,但我能雕刻、会编织、学会了直播,每个月在家门口就能增收1000多元。”

为了让农民工在家乡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芦山人社围绕纺织生产、锂电池制造等地方支柱产业和当地特有的乌木根雕产业,把助力经济发展的职能职责与返乡农民工就业需求有机结合,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点的技能培训。通过送培训下乡、送培训到企,专项培训、品牌培训、特色培训大大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此外,围绕电商直播、新媒体营销等新职业新工种,芦山开展电商网络直播技能培训,培育壮大了乡村振兴急需的、掌握新就业形态技能的农民工人才队伍。芦山县职业培训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开展以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技能培训,让农民工有一技之长,从家乡产业振兴中获得更多红利。”

倾情关爱服务 解决后顾之忧

3月7日,四川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晓东专程赶到芦山县五星社区,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揭牌,并慰问女性农民工,向她们送上慰问品。残疾农民工纪洪琼表示:“感谢政府的帮助让我变得更自信,生活也更有盼头!我一定努力工作,让日子过得更好,为社会多做贡献。”

“农民工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一定要聚焦农民工急难愁盼的现实需求,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帮助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在县委常委、副县长阳琴看来,综合服务站的建设,不仅促进农民工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打通了服务保障农民工“最后一公里”,更是芦山打造“一周回一次家”农民工服务体系,让在芦农民工实现开心工作、舒心生活的重要一环。

“太方便了,一般生活需要在服务站就能解决,不用再走几公里到镇上去。”3月14日中午,农民工何培华在五星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自助银行服务区顺利取出工资。该综合服务站为当地1800余名农民工,提供“政务服务+就业创业服务+邮政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劳动维权”六位一体、涵盖“政银企商”的综合性服务。

芦山县组织农民工走进企业进行招聘求职“双选”活动

为解决农民工急难愁盼问题,芦山相继出台《芦山县服务保障农民工“五件实事”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芦山县支持服务业发展十条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支持在企业连续工作1年及以上且缴纳社保的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企业不能提供住宿的,积极协调公租房……

“如果娃娃不能在芦山读书,我就只能回遂宁老家。”来自遂宁市的农民工赖冬菊是四川洪成纺织的车间主任,月收入6000-7000元,公司提供宾馆式住宿。但在2022年8月,赖冬菊把孩子接到身边,却不知怎样解决孩子读书的问题,“辞职回家吧?企业不舍,自己不愿。”

在企业走访中,芦山县就促中心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向局领导报告,当天便与教育部门联系,并全程陪同赖冬菊办理孩子的入学手续,这让她十分感动。赖冬菊告诉记者:“现在孩子与我们的感情好了,不像以前那样调皮,学习成绩也有提升。芦山已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了。”

对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芦山县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李彬说:“欠薪是农民工最大的后顾之忧,我们绝不能让农民工兄弟姐妹流血流汗又流泪!”为此芦山根治欠薪出硬招——强化日常监察,加大查处力度,抓好项目劳资专员培训,探索建立电子合同平台,多部门协作,强化源头治理……如今芦山县已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驿站3个,劳动关系服务点10个,定期开展线下劳动关系政策宣传、咨询答疑服务,从根本上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让大家开心就业。

采访中,记者发现,回到家乡与亲人、孩子团聚是大多数在外务工人员的共同心愿。为了帮助农民工兄弟姐妹实现愿望,芦山县委、县政府以“为国为民”的责任与担当,“无私奉献”的民生情怀,全力构建“一周回一次家”优质就业服务半径。人社系统更是一心为农民工谋福祉、做实事,小到回家路上的接送和节日问候,大到就业创业和劳动维权,他们用实际行动给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注入了“人社温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