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宇宙最魔性的烟花爆竹在哪里?_烟花_花炮_鞭炮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地道风物

(ID:didaofengwu)

作者 | 风物菌

今年的你,放花炮了吗?

自 1992年广州限放烟花爆竹以来,不知不觉间禁燃政策已经走过了 30个年头。今年北自辽宁大连,南至广东珠海,西起甘肃白银,东至杭州等星星点点的城市, 禁燃政策陆续松绑。除夕夜端出饺子时窗外的礼花;空地上放炮的家庭;被鞭炮炸破相的雪人;这些带有几分混乱的 热闹场景又要回来了。

福建漳州搭彩楼,游火烛。摄影/城市穿梭客

不过,在10后小朋友已经对 花炮感到陌生的同时,中国花炮(烟花+爆竹)默默修炼,点出了 魔幻、环保、精品化的技能树,几个 中南小镇便能承包从美国独立日到卡塔尔世界杯的 全球重要庆典的烟花;论传统,可以鞭炮 轰城楼、炸财神,论现代,可以在炮底 安芯片、给宇宙 架梯子、甚至准备以赛博烟花进军 元宇宙。

展开全文

如今结合布景、灯光、甚至无人机的烟花表演,绚烂程度超乎想象。摄影/姚彦

中国烟花,比你想象中更绚烂。

精确制导、电子烟花,蓝火加特林……如今的烟花你想象不到!

还记得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烟花表演中那个“双层70”烟花吗?它与冬奥会烟花表演一样,看似只是烟花,其实是一个需要“ 精确制导”的大工程。

礼花弹在300米高空“ 保持队形”,铺开300平方米的空间才能成型。礼花离得 太远字就会走形,太近又会糊在一起。只要发射时间差 100毫秒,庄严的烟火表演就会闹出乌龙。

因此每一颗礼花弹之下都有控制发射时间的 芯片,让超高难度的礼花拼字成为可能。表演用 A级礼花弹威力本就在 88个手榴弹以上,再加上芯片加持,有了几分“精确制导武器”的高级感。

不同的礼花弹,会对应不同的爆炸效果。制图/九阳

烟花表演的“赛博朋克”化,源自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北京中轴线上,烟花 大脚印自永定门,经天安门,走过北京无数文物古迹,共29步走向鸟巢体育场。你也许忘记了脚印的数量与路线,但你一定还记得那种 新奇、震撼的感受。

自08奥运之后,中国烟花越来越 艺术化。其实冬运会的 “迎客松”,七十年大庆中的 “人民万岁”本就是艺术品。它们的设计者当代艺术家蔡国强来自 “炸神炸佛”的泉州,放炮是当地习俗,更是他早年间生活的一部分。

他的 《天梯》是一份 献给故乡和百岁奶奶的礼物,也是对烟花最好的诠释。

不同于传统礼花点燃就能放的形式。《天梯》是绑着花炮,500米长、5.5米宽的绳梯,借助 热气球升空点燃。看似简单,但 火药并不“听话”,温度、湿度、配比都会影响最终效果。所以他 前后准备20年,失败数次。

花炮传承千年,但绝非一成不变。制图/九阳

破败的渔村中 暮色四合,突然花炮声响起,一架火焰的梯子用 150秒不急不缓地攀升到夜空中,形成 连接大地与宇宙的苍茫景象,盛极时又骤然消失于一片黑暗。就这样烟花不再是转瞬即逝的感官享受,而是升格为当代艺术。

连接天地的火焰天梯。图/网络

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花炮厂的“技术内卷”,你有 双层我就搞 八层,你闪光时间长,我就让礼花变成一颗拖尾的 大彗星。如今为了满足环保要求,在大型烟花庆典中爆炸的烟花,更是相对 低烟、低重金属的“花中卷王”。

所以烟花早已 不仅是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橙色光球,它能用绿色烟雾炸出 禾苗,用黄色烟花炸出 稻穗, 纪念袁隆平的贡献。也可以远赴 卡塔尔,炸出不断旋转的花篮与花朵,让世界杯圆满收官。

上栗研发的“禾下乘凉”烟花,以纪念袁隆平。图/网络

如今,甚至还出现了以真实烟花表演为原型,用 AR特效创作的 数字烟花。数字烟花相较于真烟花创作空间更大,视觉效果也更炸,比如说蔡国强在数字烟花 《地球切线》中,就真 把鸟巢体育场炸成了鸟巢,还飞出来两只鸟。

烟花越来越像 造梦的奇观,与之对应的 鞭炮则变得越来越像烟花。

地球切线中鸟巢片段。图/网络

炸佛、炸神、攻炮城……中国人的鞭炮有多魔性?

烟花是普天同庆时的 锦上添花,自古价格昂贵,如今更是 需要专业资质才能运输、购买、燃放。普通人与它的唯一交集是抬头看。而 鞭炮源自火烤爆炸的竹节,总是与 祛除邪祟绑定在一起,形成的年俗也 非常接地气。

最 魔幻的年味,当属 闽台地区。 泉州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会用轿子 抬着神像游街, 神像上挂鞭炮边走边炸。随着神像所到之处,人群的热情也被彻底点燃。活动的名字直白而霸气—— 炸神。在台湾省还有抬财神的魔改版,叫 炸邯郸爷。

扛着炸佛轿子的男人往往光着膀子,直面鞭炮雨。摄影/赵智聪

更霸气的还有 攻炮城。用竹竿搭成两层楼高的城堡,挂好鞭炮。选一两名不怕炸的男生守城, 在鞭炮组成的枪林弹雨中,保护城上鞭炮不被引燃。古代战争气氛的紧张程度大概也不过如此,毕竟炮城上的汉子好像也不比真参加守城战安全太多。活动结束后,“守城”的英雄骑 走了 奖品小电驴,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守城太危险,如今攻炮城往往没有了守城环节。摄影/陈钧

北方鞭炮的魔性程度也不输南方。在山西、河南过年最隆重仪式莫过于 打铁花。脚手架上摆好鞭炮与 融化的铁水。鞭炮齐鸣的同时,打铁花师傅们穿梭于脚手架之间,一人把 1600℃以上的发红铁水洒空中,另一人看准时机,一棒将铁水 打散, 化作满天星辰。

普通人放鞭炮没有那么 硬核,也大多战战兢兢地点燃过 “大杀器”二踢脚,在雪堆中插过 钻天猴,看过百响千响的 大挂鞭。另外,哪个漂亮 女生没在上小学的年纪, 被淘气的小男孩 扔过摔炮呢?火药味、鞭炮碎屑、夹杂着笑声、尖叫声与爆炸声,是关于 新年最立体的记忆。

礼花筒内部是这样的。制图/九阳

鞭炮并非一成不变, 明代流传的画作上,小孩子玩的鞭炮就已经是 红纸外壳而非竹子了。如今火药多、声音大的 爆竹少了,小神鞭、小蜜蜂、母鸡下蛋这样的趣味小鞭炮变多了。近年来女生拍照必备的仙女棒;号称炮界爱马仕,不但贵还永远断货的 加特林就是这种趋势的体现。当然也出现了“炮界叛徒”——“光打雷,不下雨”的 电子鞭炮。

把加特林装上直升机,简直是鞭炮界的天花板。图/网络

炸成艺术品的专业烟花也好,买生日蛋糕送的人畜无害的仙女棒也罢,这些 花炮大都来自湖南、江西交界的几个小镇。

承包世界花炮的小城市们

提到花炮,你一定会想到湖南 浏阳。

当你在浏阳 群山间,看到一个个“ 碉堡”,就不会再产生类似“这里真能承包世界花炮?”这样冒犯的想法。浏阳 山地丘陵占土地的八成,是 阻隔爆炸冲击波的天然屏障。浏阳的 花炮厂搬到了山上 依山势而建,坚实的建筑分布得有序而空旷,设计之复杂、规模之庞大让人以为是“ 马奇诺防线”。

这不是军事设施,是浏阳的鞭炮厂。摄影/姚彦

浏阳的烟花爆竹产业 已传承1400余年,早在清代浏阳就已经有了 15家规模巨大的 爆庄,小作坊不计其数,从业者以十万计。随便进入一个浏阳市大瑶镇村镇的花炮小作坊,和作坊主攀谈几句,你都能听到这里至少 祖孙三代做花炮的历史。很多花炮厂至今 手工生产,既是为了延续传统,也因为害怕机器产生的电火花。

为了安全,至今保持手工制作。摄影/姚彦

浏阳背后,是一片横跨两省,贯穿千年的鞭炮之乡。

自古以来湖南的 浏阳、醴陵、江西的上栗、万载就是重要的花炮产地。传说唐朝时 李畋点燃加硝的竹筒发明了爆竹, 驱散了带来 瘟疫的邪祟。这几处鞭炮之乡共享着关于他的传说,也争夺着李畋故乡的名号。四地农历四月十八焚香(不是放炮) 祭祀李畋习俗传承至今。

鞭炮之乡在哪里?制图/邵天瑞

这片崎岖的山地农业发展受限,却因为水系发达 降低了运输成本,形成了花炮产业。共同的花炮文化认同,让这里传统 花炮技艺代代传承。 四大鞭炮之乡已然从中国的一众花炮产地中脱颖而出, 占中国花炮8成左右的产量。

烟花中的焰色反应。制图/九阳

其实除了四大鞭炮之乡,中国 各地遍布着各具特色的鞭炮产地,比如 陕西蒲城就盛产用杆子架好,组成图案的烟花“ 架子花”、 广东东莞也一度是传承400年的华南花炮之乡,由于事故和产业转移,如今已经偃旗息鼓。

国内城市普遍限放,中国烟花就 转向出口, “卷死”日本、意大利的烟花商。如今 美国消费者自家后院燃放的 90%的烟花来自中国。 专业焰火表演所用的约 70%的烟花来自中国。换句话说,美国独立纪念日覆盖美国各大城市的 爱国烟火表演,点燃的很可能是 中国礼花。

对花炮的热爱不分国界,我们都愿意用猛烈燃烧的烟花, 送走不愿回首的一年。万家灯火外是花炮点燃了辞旧迎新的 盼头,照亮 阖家团圆的氛围,弥漫出 最浓的年味。

花炮中有最浓的年味。摄影/城市穿梭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