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传承人胡欣:路或许窄,但总要走下去_江永_传承_的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本期Wonder Women特别策划,我们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主任助理李光涵博士作为项目顾问,与世界时装之苑ELLE一同探寻“非遗”的文化意蕴与非凡匠心。

在李光涵看来,当下语境所探讨的“非遗”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被独立剥离的技艺,而是环境、空间、人文习俗等等整个文化生态系统的延续,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更能产生源源不绝的生命力。

从某种宏观视角上看,一种技艺的消亡对这个世界并不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但我们的世界需要传统的、艺术的、与情感产生紧密联结的精神与文化。

传统既面向未来,又承载着过去。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载体,然而国内的非遗传承人中,70岁以上的传承人占比高达71%,还是存在着“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后继不足的情况。为此,ELLE Wonder Women特别探访三位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非遗”传承人——我们以文、武、艺为题,走进湖南江永、四川峨眉与云南西双版纳,记录下女书、峨眉武术和傣族慢轮制陶的迷人与哲思,亦是强调非遗传承的在地必要性。

胡 欣

1988年出生,江永女书第四代传承人,是目前女书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展开全文

粉色盘扣连衣裙

Samuel Guì Yang

女书流传于湖南省江永县,是一门专属女性的语言。2004年国学大师季羡林为女书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交平台上,胡欣的ID很直白,叫“女书胡欣”,发帖也简简单单,平铺直叙教人写女书字。在讨论着新季时装、时髦妆容和当红偶像的平台上看到女书,就好像湍急的河水中,翻出了应当安静沉淀于水底的东西。

女书的起源时间众说纷纭,已不可考,从文献可以追溯,女书的使用盛行于明清的江永一带。在话语权被统治阶层男性所垄断的时代,女性通过秘密的文字发出了声音,用女书写下她们的生命质感,已是一个值得被全世界听见的故事。和历史沉淀形成对比的是,女书的传承临近濒危,现有的6位传承人中4位年龄超过60岁,最年轻的胡欣也有30多岁。照此下去,恐怕再过一代人,这项古老又特殊的女性文化,会彻底消失,被人遗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