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县(市)区专场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蛟河市专场实录_蛟河市_蛟河_亿元
3月2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县(市)区专场系列新闻发布会”。蛟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静,蛟河市副市长王媚春,蛟河市副市长滕慧阳 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蛟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静:
展开全文
2022年以来,蛟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实施“54321”发展战略( “5”是指实施“五大战略”,即工业强市战略、旅游兴市战略、环境立市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引领战略; “4”是指培育“四个经济发展动力源”,即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长白山特产品加工、旅游商贸;“3”是指“三个城市定位”,即建设长吉图重要节点城市、生态旅游名城、长白山特色产业名城;“2”是指打造“两个发展极”,即天岗石材产业园区、蛟河经济开发区;“1”是指实现“一个目标”,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县域15强),全力以赴稳经济、惠民生、守底线,全市振兴发展取得新的扎实成效。
一是重大项目实现突破。2022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位列地区第一。农特产品冷链物流园等40个超5000万元项目压茬开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蛟河抽水蓄能电站盛大开工,强势领跑全省“东部山水蓄能三峡”工程建设,标志着我市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战略性一步。
二是重点企业、优势产业跃升新台阶。黄松甸镇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去年以黄松甸黑木耳为代表的产业集群项目高效推进,全市黑木耳种植规模达10亿袋,干品3.75万吨,产值32.2亿元;黄松甸千棚灵芝喜获丰收,种植规模达到178万段,是2021年的2.54倍,产灵芝孢子粉灵芝干品量达到580吨,产值达5200余万元,吉林地区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得利斯食品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跻身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500强,松江管道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红叶谷光影夜游成为旅游新爆点,接待游客、综合收入分别增长8%、7.8%。
三是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对文明小区等28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首钢漪园获评全省“最美口袋公园”。白石山镇、漂河镇等8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整体跃升,惠及驻地群众7.5万人,成功打造黄松甸镇三合村等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我市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天岗石材产业园区获评全省唯一的国家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四是民生福祉日益增进。把财政支出的87.3%用于服务和改善民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96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823人;一中等29所学校基础设施完成改建;中医院业务用房建成交付,全民健身中心修缮一新。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5388元提高到6396元,社会救助事业中心获评全国社会救助先进单位。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蛟河市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悟透上级精神、参透地方实情、穿透问题本质,运用“五步归零法”,按照“既要又要”的工作部署,拿出“对且有用”的工作举措,全力以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吉林市打造全省副中心城市做出蛟河贡献。
(一)聚力乡村全面振兴,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一是发展高质高效农业。推进年产10万吨高端肉牛秸秆颗粒饲料项目建成投产,分期升级改造城南肉牛交易市场,全市肉牛饲养量增长10%;加快黑木耳产业集群建设,大力扶持灵芝孢子粉GMP车间建设和“蓝帽”认证,争创国家级食用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二是拓展强村富民渠道。开展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模式。深入实施以“整市合作+整村推进+庭院经济”为主体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确保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人均年收入不低于1.4万元。三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整合资金资源集中投向重点镇和中心村,打造一批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示范村。
(二)聚力工业破局起势,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一是实施规模工业提质行动。最大限度稳定得利斯食品增长态势,支持添正生物北交所上市,全年培育松花湖管业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户、鸿源绿洲等高新技术企业2户、开普科立辉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户(蛟河现有4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是添正生物、松花湖管业、松江管道、金亿食品,今年推动长白山制药、鸿源绿洲、开普科立辉3户企业认定成功,力争“十四五”期末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户以上)。二是实施服务质效提升行动。深入实施“企业知心人”活动,积极开展“六解一协调”服务,全力破解企业市场、融资、人才劳动力、投资、采购、清欠和企业管理等领域难题。三是实施一区两园提振行动。充分发挥开发区经济发展主阵地作用,天岗园区以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为统领,打造绿色矿山、循环产业。蛟河新区把盘活嫁接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做大做强医药健康和特色食品加工产业。
(三)聚力服务业转型升级,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一是推动旅游兴市战略纵深发展。抢抓后疫情时代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机遇,依托青山秀水好风光,推出3条精品旅游线路,精心抓好“后备箱”工程,全力促进文旅市场消费升级。全年接待游客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同比均增长20%。二是推动服务业各板块协同发展。批零住餐方面,引导域内大型商超开展促销活动不低于20场,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2户。交通物流方面,立足石材加工、肉牛交易等产业基础,积极培育专业市场,加快建设长吉图轴线上的物流集散城市。三是推动新型消费业态蓬勃发展。制定新电商产业发展规划,给予国有房屋租金减免等政策支持,将黑木耳、灵芝孢子粉、甜粘玉米、蓝莓等系列“蛟农优品”打造成地标性网销热品,全年电商网络零售额增长15%。
党的二十大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我们将与全市人民一道,坚定信心、满弓紧弦、蓄力开局、奋勇争先,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蛟河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01
吉林日报:新能源新材料是蛟河的主导产业之一,能否介绍一下产业发展情况、下步规划和目标?
蛟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静:
新能源领域:2022年7月30日,总投资69.7亿元,总装机120万千瓦的蛟河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全省“山水蓄能三峡”标志性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基地开建。同时,争取到全省推进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建设试点,获批总投资2.3亿元的5.12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此外,总装机120万千瓦的天岗抽水蓄能电站已完成预可研编制,今年,我们将在加快建设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基础上,争取将天岗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力争形成2个抽水蓄能电站压茬开工的良好态势,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省“山水蓄能三峡”示范区。
新材料领域:我们将重点打造绿色石材产业集群,2019年建成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后,整合矿山3座,落户高端板材加工、碎石等固废处理企业13家,发展势头良好。下步,我们将重点抓实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实资源保障。统筹双岔河、保林、狐狸顶子3个矿区建设,力促华岗、银岗等系列矿山开工,力争2025年荒料开采量达到200万立方米,满足百年开采需求。二是抓实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石材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每年至少落户5—8个高端石材加工企业,带动现有企业通过嫁接整合实现规模化、精深化、绿色化改造。三是抓实产业配套。全力推进石材铁路物流园、石材荒料交易中心等项目,加快建成集绿色矿山、精深加工、铁路物流、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石材产业基地。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实现投资百亿、规上百家、产值百亿和百年产业“四个100”发展目标。
02
吉林广播电视台:近年来,“蛟河红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请问蛟河市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还将采取哪些实招?
蛟河市副市长王媚春:
蛟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近年来,按照“串点成链”的思路,累计整合农业、移民等部门涉农资金2亿元,打造了西小荒地、富江、金兰湾等乡村旅游亮点12个,建成了滨湖路等旅游风景线200余公里。
今年我们将推出3条精品旅游线路。①在拉法山景区建设“日出云海·日暮霞光”观景台,让老景区聚集新人气、迸发新活力;拓展红叶谷梦幻森林光影秀项目,将拉法山、红叶谷串联起来,打造奇山幽谷生态游。②实施新站谈判旧址修缮工程,建设拉新战斗展览馆,我们将把这2个项目与拉新战斗烈士墓碑、长白山酒业等串联起来,建设红色主题教育基地,打造拉新战斗红色游。③整合移民、乡村振兴等涉农资金7000万元,改造金兰湾等16个环松花湖旅游村屯,建设爱林渔港码头,举办环松花湖自行车赛等活动,推进环湖的祥颐综合体、亿联生态园分别晋升5A和4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制定政策引导建设一批旅游民宿,打造环松花湖休闲度假游,全年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均增长20%。
下步,我们将紧紧抓住全省打造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万亿级大产业和吉林市开展旅游文化名城建设行动契机,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扩大消费、带动就业。
在这里,也诚挚邀请各地朋友来蛟河游玩,感受红叶之城的魅力。
03
江城日报:请问蛟河市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上是如何考虑和安排的?
蛟河市副市长滕慧阳:
近年来,蛟河市培育了十大产业六大功能区,特色产业发展走在了全省第一方阵。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全产业链深度谋划研究,全力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打造三个产业集群:
一是肉牛产业集群。我市将肉牛产业作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革命性工程来抓,2020年在省内率先推行“小规模、大群体,整村推进、分户饲养”养殖模式,“致富牛创贷”经验在全省推广,过去三年累计发放贷款2.1亿元,新增能繁母牛1万头以上;累计新建千头牛场4个、百头牛场26个,截至目前,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21万头,年均增长12.8%。今年,着重在全产业链上下功夫,引进年处理30万吨畜禽粪污及农业废弃物项目,推进年产10万吨高端肉牛秸秆颗粒饲料项目建成投产,分期升级改造城南肉牛交易市场,肉牛饲养量将达到23万头。
二是食用菌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黑木耳产业集群项目,完善黑木耳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提升黑木耳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一体化水平;发挥食(药)用菌协会行业管理作用,大力扶持灵芝规模化种植及系列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同时,加快总投资1.4亿元的黄松甸食用菌产业园建设进度,打造集生产加工、仓储交易、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综合食用菌产业园区,吸引黑木耳和灵芝深加工等项目“拎包入驻”,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是鲜食玉米产业集群。抓住全省打造百亿级鲜食玉米产业契机,推动得利斯食品、金亿食品等11户粘玉米速冻加工企业更新技术、增产扩能,力争鲜食玉米产能达到4.4亿穗。年内建成总投资3.4亿元的农特产品冷链物流园,确保仓储周转运营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
04
吉林市广播电视台:请问蛟河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步有何打算?
蛟河市副市长王媚春:
近年来,蛟河市坚持地区标兵、全省先进目标,在营商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2022年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达96.6%,最多跑一次率达99.34%,网上可办率达68.1%,企业开办实现0成本、1环节、1材料、1小时;秉承契约精神,累计兑现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奖励扶持资金4710余万元,2022年度全省营商环境测评综合成绩位列地区首位。
下步,我们将按照省委以“放”为先、以“放”促活、以“放”育机的要求,坚决放出新动力、放出新路径、放出新气象,全力打造“蛟我办”营商环境品牌。 一是着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坚持契约精神,着力整治“新官不理旧账”、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严肃查处粗暴执法、选择性执法、任性执法以及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等行为。 二是着力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时优化工作内容和办事流程,下大气力压材料、简程序、缩时间,能用一页纸不用一本书,能在线上办不用线下跑,切实为企业减负、松绑、服务。 三是着力打造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商重企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六解一协调”服务,全力破解企业市场、融资、人才劳动力、投资、采购、清欠和企业管理等领域难题,推动企业提振信心,振奋精神,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05
江城晚报:新电商已经成为促消费、助产业的新动能,请问蛟河市在电商产业发展上计划采取哪些措施?
蛟河市副市长滕慧阳:
蛟河发展电子商务比较早,2015年荣获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1年被评为全国农产品电商百强县。目前已建成市级物流共同配送中心智能分拣线,全面推行“交通运输+邮政快递”物流模式,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上行、快销品下行”通道。现有电商品牌45个、企业209家,2022年电商交易额实现15.02亿元。
下步,我们将抢抓新电商、新消费这片“新蓝海”,制定新电商产业发展规划,成立蛟河市电商协会,建设网红直播基地,计划今年6月份和10月份举办两场电商活动,开展“十大网红评选”,打造“蛟有礼”区域公共品牌,将黑木耳、灵芝孢子粉等系列“蛟农优品”打造成地标性网销热品。此外,我们将出台我市电商发展扶持政策,给予国有房屋租金减免等政策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培训、水、电、物流等方面问题,计划年内培训新电商产业人才500人,培养带货达人50人以上;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南京)国际电商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加快培育自营电商供应链企业,支持松花湖酒业等企业开展自营电商业务,促进流量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全年电商网络零售额实现17.27亿元,同比增长15%,努力形成“电商园区+自营电商平台+直播基地”协同发展、相互支撑的一体化新电商发展格局。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张晔
责编:卫砚威
审核:朱富江
监制:卢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