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鞍山解放纪念日 25张老照片带你穿越鞍山百年变迁史_鞍山_年代_变迁

在辽河之东,千山山麓,有一片丰腴的土地。它粗犷坦荡,广袤淳朴,却以铿锵如虹的情怀,于无声处书写着沧桑岁月属于这片土地的惊世传奇。千百年的深沉已演绎成如诗如歌的故事,磅礴壮美的英姿,宣示着这片土地无限美好的未来。

它,就是“共和国长子,祖国的钢都”——鞍山。

今天是2月19日,鞍山解放74周年纪念日。二一九公园也因此得名。在二一九公园正门广场,时常有市民驻足在纪念雕塑旁静静观看,缅怀为鞍山解放牺牲的先烈们。

鞍山师范学院老师郑激宇,是土生土长的鞍山人,多年前开始收藏鞍山地区图文古资料,多年来足迹踏遍鞍山及附近各地,对鞍山地区的古代建筑遗迹情况、日伪时期鞍山街区与各类建筑建设情况、新中国鞍山城市建设发展情况等鞍山近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专题,作了深入的研究与考证。

他收藏的《鞍山制铁所纪念写真贴》、《鞍山制铁所写真贴》和《鞍山写真贴》等几部反映百年前日本侵略者侵占鞍山地区的古图册集,是当今少见的日本侵略者侵占鞍山和掠夺鞍山物产资源的铁证材料,是研究鞍山近代历史的珍稀史料。

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积累、耕耘,郑激宇经多方考证、整理,编辑的《钢都百年城记》经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从这些老照片中读出鞍山的百年历史演变,渗透着一个土生土长的鞍山人对家乡浓浓的爱,这是一部浓缩的鞍山城市百年变迁图史文集,用千余幅鞍山老照片,向大家展示了鞍山百年风云,其中大部分照片在鞍山史志界首次面世,史料价值非常珍贵。

展开全文

现在我们就随着其中的部分照片,穿越时空回到鞍山的童年……

100多年前的鞍山古貌概览

1904年立山屯东部山区(今双山地区)

20年代鞍山东山地区原始地貌

50年代大石头山远眺东、西鞍山原貌(中间平原地带是今鞍山师范学院附近)

该书“以史求图,以图证史”,用近30万字符,其中千余帧(包括几百张首次面世的古图)鞍山地区图片,阐述勾勒出鞍山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百年历史轨迹。

全书共分为四编,从鞍山地域明清驿路上的古迹遗风引入,以百年前日俄帝国主义在鞍山修筑铁路和侵占附属殖民地的屈辱历史为背景,通过大量史料和古图辅证,追溯了鞍钢形成与发展的百年历史,再现了古代鞍山的沙河铺、八卦沟、石家峪、长店铺、大石头等古驿铺、古村落变迁的历史进程,回顾了近代鞍山街区与建筑的变迁。包括对鞍山地名由来的东鞍山、西鞍山地域历史文化变迁,对大孤山地区历史变迁,对鞍山地域的古寺庙历史变迁,以及对汤岗子温泉发展变迁,对二一九公园的变迁历程的阐述等等,全方位呈现了鞍山从古时的几个零星村落,发展成今天拥有几百万人口大都市的历史演进全过程。

《钢都百年城记》一书的问世,为重拾鞍山城市历史填补了诸多空白,是对鞍山城市史和地方风俗文化的有益探索和有序传承。

1904年鞍山火车站(原旧堡站)

1919年鞍山制铁所最早机车

1919年4月29日鞍山制铁所1号高炉点火仪式

1923年日本侵略者建成的制铁所选矿厂及附近原始地貌

20年代鞍山附属地“台町”远景

30年代鞍山附属地站前商业街附近(远处是今鞍钢厂区及对炉山)

20年代“朝日山公园”(219公园)

20年代汤岗子温泉

作者郑激宇对家乡鞍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书中他用质朴的语言和至诚的情感,表达了浓烈的恋乡情怀,并将自己生活在鞍山四十多载的人生记忆与家乡经年变迁的城市岁月,用一幅幅难忘的温情的历史画面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在追念感怀生命过往的同时,更唤醒心灵深处的那份渐行渐远、真切又模糊的城市记忆……

新中国的新鞍山概览

新中国的鞍山市府广场

新中国的千山西阁全景

新中国鞍山第一家电影院——立山和平电影院

50年代219公园荷花湖上“五星桥”(今怡莲桥)

新中国汤岗子职工疗养院(民族建筑风格的“盘龙柱”)

1957年的鞍钢外景,现和平桥大门处

60年代立山太平职工住宅

80年代人民公园全景

80年代双山、深沟寺地区住宅全景

80年代铁西三街口民生地道桥、煤场附近

80年代铁东2中附近鸟瞰

80年代湖南小区

80年代立山沙河西简易附近鸟瞰

80年代“台町”、东山宾馆附近鸟瞰

二一九公园因鞍山解放纪念日而命名,

她如同包含大爱的母亲,

接纳抚慰城市子民的灵魂,

并用美好适宜的亲情温度,

滋养出钢城市民刚柔并济的精神品质。

二一九,

我们的爱已久,

我们的爱依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