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金羊网评:耕耘阡陌间,共绘壮美“千里江山春耕图”_农业_粮食安全_粮食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关于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为亿万农民增福祉,始终念兹在兹。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一年之计在于春。大江南北,广袤田畴,春意正浓,正值春耕备耕好时节。催人向上的是,各地不负春天好时光,抓住农时、辛勤耕耘,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落到田间地头上,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春播粮食面积大约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按时保质的完成春播任务,对全年粮食生产至关重要。不论是及时有效抓好田间管理,还是适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情调查……粮食生产可谓一环扣一环,环环都要紧密衔接,不拖后腿,抓出成效。

粮食安全之于现代化建设,秉轴持钧,尤其关键。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以粮食安全夯实奋进的根基。“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看别人脸色吃饭,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也正因此,不论在什么时候,农业问题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我们才能持续奏响丰收的壮歌,跑好粮食逐年丰收的“接力棒”。各地应当结合气候特点,加紧春耕备耕,不误农时、茬茬压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关键要推动党政同责,农业“金扁担”一起挑,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扛大梁”“争上游”,为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凝聚强劲的地方合力。

种好粮、务好农,筑牢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科技是“命脉”。俗话说:种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道出了种子“芯片”之于粮食安全的关键作用。一粒种子,事关大计,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的核心,对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只有播下好种子,丰收才有底气。各地在稳面积、促耕耘、保产量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四海”育良种,良田育良苗,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尤为乐见,在新的征程上,全国上下正加快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先进农机研发推广与育种联合攻关“双轮驱动”,让藏粮于技的篇章越写越厚重。

攥牢手中的种子,厚植科技的“密码”,均离不开人才撑腰。无疑,人才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引擎”。农村有大天地,青年一代在农村大有可为,也大可作为。“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勉励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全国人大代表魏巧。各地需加大政策引导,立起导向、形成氛围,推动广大青年、高校毕业生、心怀强农富农梦想的各类人才“活水”流向基层、扎根“三农”,为建设农业强国出心出力。这也启示我们: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智”,需要各层面的“多向奔赴”。

纵横阡陌间,“千里江山春耕图”正在徐徐铺展。让我们及时“下田”,播下希望,耕耘未来,共同擘画一幅五彩斑斓的壮美丰收图景。(金羊网 文/一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