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去年新收知识产权案件超52万件,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_知识产权_司法_法院

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最高法副院长陶凯元介绍,去年,人民法院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全国法院共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及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万余件。

明确七类案件的集中管辖

去年,最高法指导推进全国25个高级法院、236个中级法院和275个基层法院开展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明确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的权属、侵权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省会城市中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法院集中管辖,有效促进全国技术类案件裁判标准统一。目前,全国具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已达558家,基层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2022年,最高法批复设立无锡、徐州、泉州知识产权法庭,以最高法知识产权审判部门为牵引、4个知识产权法院为示范、27个地方知识产权法庭为重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为支撑的专业化体系进一步完善。”陶凯元介绍。

加大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司法保护力度

去年,人民法院聚焦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持续加大对原始创新技术、种业种源等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

全面加强中医药、中药技术秘密、传统医药类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审结全国首例药品专利链接诉讼案;支持设立“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种质资源研究(海南)基地”,充实调研力量,依法审理“金粳818”水稻品种侵权案等种业知识产权案件,净化种业市场;出台反不正当竞争法司法解释,研究制定新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充分运用举证责任转移、排除举证妨碍、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等手段,切实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强化对平台经营者合法数据权益保护,及时回应新领域新业态司法需求及社会关切,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司法,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最高法民三庭庭长林广海介绍,近年来,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裁判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相继审理了“群控软件”数据权益不正当竞争案、“关键词搜索”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爬虫平台数据信息”技术秘密侵权案等,推动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切实维护数据安全。同时,不断完善数据纠纷裁判规则,加强数据领域专业化审判建设。

加强协同配合,构建大保护格局

“人民法院持续加强与行政机关协同配合,推动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充分发挥司法审查监督职能,加强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衔接协作,促进行政执法标准与司法裁判标准统一。”陶凯元介绍,最高法与国家版权局建立版权保护领域“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地方法院与行政机关开展诉调对接及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全国30个地区实现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全覆盖。

今年2月,最高法、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参与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研究推动符合知识产权特点的法律规范完善。依法加强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作品名称、作品中的角色名称等合法权益的保护。在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推动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林广海表示。

越来越多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法院解决纠纷

2022年,最高法持续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多双边交流合作,持续扩大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影响力。上海、福建、海南三地法院与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为快速解决涉外知识产权争议提供便利。全国法院共审结涉外知识产权一审案件近9000件。

“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成立前四年共受理当事人一方为外国主体的涉外案件1257件、审结864件,约占法庭全部案件的1/10;其中,当事人均为外国主体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多,约占法庭全部涉外案件的4%。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法院解决纠纷,我国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之一。”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介绍。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编辑 唐峥 校对 赵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