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的“恶果”:偷鱼、电鱼、毒鱼引“罚单”,得了“富营养病”_巢湖_银鱼_水质

巢湖位于“金三角”腹地,其面积820平方千米,其地位独特,多年来一直是旅游胜地,而这里也是一个拥有着四千年的鱼米之乡,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这里盛产白米虾、银鱼、螃蟹,有“巢湖三珍”之称。作为长江流域的水系之一,这里也哺育了沿岸的百姓,很多人依靠渔业为生。

在过去多年里,巢湖的水质都非常高,鱼儿有足够的天然饵料,个头比较大,看上去很是肥美。在20世纪50年代时,这里的渔获量高达4000吨,除了四大家鱼外,翘嘴、湖鲚、银鱼含量也十分丰富,千年来巢湖附近的18个乡镇也正是“靠水吃水”,几千人也凭着打鱼致富。谁也没想到,现在偷鱼、电鱼、毒鱼引来“罚单”,巢湖得了“富营养病”,怎么办?

银鱼作为巢湖的特产鱼种,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钙质成分多,且脂肪比较低,鱼通体透明,没有细刺,孩子老人都可品尝食用。也正是营养价值高,口感独特,巢湖银鱼的价格也在步步高升,同时银鱼产量也居高不下。

很多渔民也抓住机会养殖银鱼,从而使得银鱼产量年年增加,1996年时年产169吨银鱼,13年时银鱼养殖面积已有750平方千米,年产六百吨,渔民也因此致富。

巢湖的湖鲚也备受欢迎,尽管比起长江刀鱼名气要弱一些,但在好水好山的养育下,巢湖湖鲚的食用口感也非常高。它以昆虫、浮游物、鱼虾、水草等为食,对水质要求高,其蛋白质的含量高出其他经济鱼类。

展开全文

不过它也十分娇弱,只要出水就死,当地人称其为“毛鱼”,并对其晒干成鱼干后出售。想要吃上湖鲚还是比较麻烦的,买回家后还要进行腌制并晒干,然后再用上辣椒进行炒制,吃起来很是开胃,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美味。

1984年时,当地政府就设置了禁捕期,为的就是避免水产品过度捕捞,然而即便是这样,偷鱼、电鱼、毒鱼的现象依旧存在,以至于渔获量一度减少。不过在当地政府的强力监管下,这种现象有所减少,同时政府每年都会投放一大批鱼苗。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鱼没有被过度捕捞,反而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成了难题。

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为了减少污水治理成本,直接将废水注入巢湖内。据悉,巢湖市的中大型企业超过50家,从90年代时就开始大量排放废水,多年的注入下水质越来越差。尽管近年来工业已进行整顿,但遗留的污染问题短时间是很难解除的。

当然,生活污水也大量排放巢湖,有数据显示,沿湖18个乡镇居民,每年排放的污水大于一亿吨。且汇入巢湖的支流,如南淝河和十五里河污染也十分严重,水里充斥着各种垃圾,甚至还有动物尸体。

最后就是沿湖百姓使用的化肥、农药,在土壤中的利用率才不过35%,最后还是会流入巢湖,以至于巢湖内的氮元素成分超标严重,水体富营养化也非常严重,含氧量比较低,污染增加。

当然,水土流失也是一方面,据悉,每年巢湖沉积的泥沙有一百吨左右,这也让氮磷成分增多,且泥沙的大量淤积,湖面积也在缩小。

巢湖的封闭性大,湖水交替循环速度慢,以至于营养性污染长期滞留在湖内,随着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富营养化进程也在加剧。

在调查发现,巢湖中的总氮、总磷含量超标严重,湖水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特别是西部水域污染最严重。长期的污染也让水体严重恶化,且污水排入量已大大超过湖水自净化能力。

正是水体的污染,也让“水华”现象严重,藻类大量生长,遮挡了湖面,含氧量降低,鱼儿大量死亡,也给附近的居民生活打死来困扰。

湖鲚2016年时产量为15735吨,但18年降至7627吨;银鱼则是从678吨跌至567吨;白米虾从4094吨减少到3443吨。可以说,一天不净化水质,那渔获量只会逐年减少,因捕鱼量下滑,很多渔民只能被迫上岸。

如何解决“富营养病”,成为了当地政府十分棘手的问题。而当地也采取了“以鱼养水”的方法,也就是投放鲢鳙净化水质。据悉,鲢鳙每长肥2斤,可消化80斤蓝绿藻,从而让水质逐步改善。

不过巢湖面积比较大,但水不是太深,这让“以鱼养水”的效果不是太好。不过随着巢湖的十年禁捕,相信今后在重点治理中,水质也会逐步变好,大家咋看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