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奉献之歌 点亮志愿星火
——唐山市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综述
“谁说雷锋没户口,唐山雷锋月月有!”这句话在唐山已流传了33年。从1990年开始,我市在民众中广泛持久地开展“月评学雷锋十佳事迹”活动,每月从众多的好人好事中,评选出十佳在全市范围进行宣传表彰,鼓舞了数十万人走上长期志愿服务的道路,涌现了数百万件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感人事迹,唐山也被誉为“留住雷锋的城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早已融入这座英雄城市的血脉,并在传承中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如今,我市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6941个,实名注册志愿者达148.43万人。在唐山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志愿红、橄榄绿、守护蓝……他们用一项项服务、一件件实事、一个个善举,温暖了民心,也擦亮了“英雄城市·大爱唐山”的鲜明底色。
志愿者配合交警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宣传活动。 唐山晚报记者 赵亮 摄
健全体制机制
志愿服务开启新篇章
在唐山,贫困学子家,有一滴水义工协会的志愿者,送上通过义卖活动筹集到的学费;敬老院里,怡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定期来陪老人聊天,为他们洗脚;十字路口,有唐山义工协会的志愿者协助交警宣传文明出行;山区的小学校,有阳光公益组织的志愿者送来爱心人士捐赠的图书……
早在1993年,我市共青团志愿者组织率先在全国形成了独创的志愿者组织网络,被团中央誉为唐山模式,在全国推广经验。1994年,唐山在省内率先成立志愿服务中心,2003年成立唐山市志愿者协会,201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唐山市志愿服务条例》,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地方性立法,之后,又出台《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坚强的法律制度保障。2017年11月,唐山市志愿者协会新一届换届大会召开,标志着以市文明委为领导、以市文明办和市行政审批局为指导,由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以及关心和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的单位或组织自愿组成的工作架构正式形成,志愿服务工作从部门牵头的一项工作,上升到一项各级各部门广泛联合开展的工作,组织动员、资源整合能力全面提升,为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展开全文
“作为对志愿者的奖励机制,社区建立了数据平台将志愿服务时间等存储起来,将每月的15日作为‘时间银行兑换日’,志愿者拿着记录本可以来到社区换取服务或礼品。‘时间银行’将过去单方面强调志愿者的付出与奉献,转变为正向激励,让志愿服务真正流动了起来。”在路北区大里街道幸福花园社区每月一次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兑换日”,志愿者徐丽丽翻开手中的“社区志愿者奉献记录手册”,向记者展示着其参加志愿活动的日期、内容、评价积分等详细记录。
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志愿者队伍成长迅速,得益于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我市在市、县两级分别成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和志愿者协会,构建了覆盖全市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居的志愿服务体系。同时,建立星级评定机制,52%的志愿服务站实现积分兑换。健全优秀志愿者评选表彰和文明标兵“十杰百优千颗星”发布制度,全面激发了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开展离不开平台的建设支撑,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两级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社会公益志愿服务之家),并在全市公共场所、社区、窗口单位、景区景点等建起标准统一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持续开展关爱帮助、文明劝导、扶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有学雷锋志愿服务站3856个。
强化品牌带动
志愿服务全面开花、亮点纷呈
传统文化剪纸,猜灯谜赢奖品,聆听家风家教故事……在惠民道街道春晓社区组织的“庆元宵话文明”——文明家庭节日共团圆活动中,志愿者们与社区居民围坐在一起共同制作元宵节主题剪纸,大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随后的猜灯谜赢奖品环节,居民们争先恐后地摘取灯谜,报出答案领取奖品。在同样充满节日气氛的梁家屯路街道尚智社区,居民和空巢老人欢聚一堂,包饺子、做元宵,并把煮好的饺子和元宵送到社区失独家庭。两个社区的欢度元宵佳节活动都是市文明办在全市组织开展的“让我的爱陪伴你·情暖元宵”志愿服务活动的一部分。
2022年,我市相继组织开展了“英雄城市·大爱唐山”“人人争做文明使者·携手共创美好生活”“让我的爱陪伴你”等326项贯穿全年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做到了月月有主题、项项有亮点。一年间,我市开展“理‘响’新课堂”等理论宣讲1.8万余场,开展“幸福食堂”“便民110”等唐山特色关爱活动2.6万余场,开展“春风化雨育文明”“科技助农”等助力农村发展活动2.4万余场,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89.6万人次,服务群众276万人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唐山大地蔚然成风。
今年3月3日,我市2022年度“十大文明标兵”发布,照顾瘫痪婆婆的好儿媳王延春等10人获评。同时,海上救援志愿者冯建中等10人获得提名奖。我市从去年起,分周、月、年度3个层级向社会发布“文明标兵”,旨在营造人人学习“文明标兵”、人人崇尚“文明标兵”、人人争当“文明标兵”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市本级评选发布“周文明标兵”32期281人(组),“月文明标兵”6期35人(组),各县(市、区)累计发布388期744人(组)。“文明标兵”评选,是我市打造的最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之一。一批又一批凡人英雄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可学、可敬、可行的先进典型成为引领社会向上向善的旗帜,引发群众强烈反响和纷纷点赞。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市16.9万余名志愿者、16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科学安全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有效发挥了“守门员、宣传员、服务员”作用。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越是关键时候,越需要有人站出来。”琚海亮、杨艳夫妻俩对记者表示。这对夫妻是我市2022年9月份第三周“周文明标兵”,也是面对疫情始终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志愿者中的一员。特殊时期,二人联手冲锋在前,参与核酸检测工作百余次,采集核酸2万余人次,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他们从不退缩。社区楼房没有电梯,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着消毒液和采集核酸用品,爬楼的过程中夫妻俩经常喘不过气来;居家隔离住户相隔较远,采集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脱下防护服时,琚海亮夫妻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包裹在乳胶手套里的是一双发白肿胀的手……这些辛苦他们却从不言说。“身为志愿者,只要社区防疫需要我们,我们就会竭尽全力来守护大家的平安健康。”
创新工作思路
志愿服务与时俱进、永葆生机
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丰润区居民袁淑艳就会从“丰润文明实践”微信公众号“下单”,请志愿者前来帮助。“这跟点外卖类似。”袁淑艳这样解释说。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收到订单后,会及时派单给下属志愿服务队。待服务队送服务上门后,居民还可根据满意程度进行打分。
在唐山,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有126个。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我市建立文明实践云平台,统筹市、县、乡、村四级协调联动,打通“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流水线,更好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剪刀挥舞、银发飘落。在光明街道光明西里甲区毛大爷家,志愿者们正上门为老人理发。社区了解老人行动不便的情况后,由专门的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除每月上门理发外,还帮助老人做卫生、采购生活用品。社区书记王健霞说,社区分为五大网格,志愿者融入网格,更好地贴近居民、服务居民。针对特殊群体,志愿者会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社区已有8户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接受志愿服务。
同样,在路南区梁屯街道尚信社区,绿树掩映间常能看到“双报到在职党员绿化养护责任区”“党员绿化养护责任区”“护花园丁王秀玉”等牌子。“这是社区因地制宜开展的绿地认养模式,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共同参与小区绿化美化。”社区书记王金玲介绍道,尚信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搭建五级网格架构,以“初心家园”为阵地,上下联动,协同处置,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难事不出镇街”,着力打造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我市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在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过程中,让更多志愿者根据网格需求“散作满天星”,积极参与“平安义巡”、环境整治、帮扶困难群体等活动,架起居民和社区沟通的桥梁,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在玉田县鸦鸿桥镇刘现庄村,只要提到村里的志愿者队伍,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每年我们村都举办孝老节,志愿者队伍会陪老人看戏,给老人炖鱼,为老人梳头等等。”第五届唐山市道德模范、村书记白利国表示,他将带领村民和志愿者队伍打造出中国首个“中华孝老村”。“村民的腰包鼓了,经济发展了、新房住上了,但只有拥有富足的精神世界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不断深化养老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市以高龄、独居、失能、空巢等老年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了“让我的爱陪伴你”“寸草心爱老敬老”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全市50%以上城市社区落实了“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模式,为居民养老提供了全新选择。
于细微之处点亮道德之光,用凡人善举托起文明高度。志愿者们将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在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的征程上砥砺前行,以更主动的作为、更有效的举措,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谱写出“英雄城市·大爱唐山”的壮美画卷!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 闫妍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杜雨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