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都教育联盟针对广州小升初乱象开展暗访调查,相关专题报道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早前报道↓
微信群疯传暗语,博主公开宣扬密考!广州家长傻眼
疯狂!家长扎堆、老师公开收简历!记者在广州多所中学发现……
“整顿下各种升学公众号制造的焦虑吧”“希望有人能深挖一下学校与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决不允许包庇、纵容学校违规招生”……虽然许多网友都表示要严厉打击投简历、密考等违规行为,但曾带孩子参加过密考的家长也道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无奈:“被裹挟了,你不跑别人在跑啊,你怎么办呢?”
有专家指出, 乱象的根源仍然在于升学竞争压力。学校和家长双方的利益契合,加之自媒体、机构的介入使得情况更为复杂,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执法力量较为有限,共同催生小升初的种种问题。
4月21日晚, 广州市教育局发布通报,针对广州部分学校利用举办“校园开放日”违规收取学生简历等情况,广州市教育局第一时间 成立了工作专班,对涉嫌违规行为进行认真核查,对核查属实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责任。接下来,市教育局将制定出台中小学校“校园开放日”活动指引,进一步规范招生宣传相关工作。
因此,既要整顿自媒体贩卖焦虑的产业链,又要顺藤摸瓜回溯问题的根源及其始作俑者;还要看政府有关部门的决心有多大,能否“旗帜鲜明地划好招生工作的底线”。
网友热议
“希望有人能深挖学校与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
“这已经成为家长周末的日常工作,我也已经参加多场活动。感觉这个社会为什么变得如此畸形,这样真的能培养人才吗?”随着南都教育联盟“广州小升初调查”系列专题报道出街,网友们纷纷议论起来。
展开全文
网友评论。
有网友留言表示,今年2月到现在,每周末无数密考信息,开放日一般是投简历,投完简历后才是戏。“家长焦虑,传导了孩子也焦虑。”还有网友说道:“家长其实根本不知道机构是否真的代表学校!就是那几个自媒体不断贩卖焦虑割家长韭菜!”“密考的内容都是超纲的,家长怎能不焦虑,没有最卷,只有更加卷。”
对此, 许多网友都表示要严厉打击投简历、密考等违规行为。有网友希望能整顿相关的自媒体:“整顿下各种升学公众号制造的焦虑吧,公然贬低郊区的教育资源,好像不把小孩送往越秀、天河的家长都不配为家长,拼不起爹拼不起娘的躺平娃就要受到歧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不过,对于这些违规行为的出现, 部分网友也直言“源头不是自媒体,也不是学校,源头是社会现实”。“即使躲过了小升初的掐尖,能躲过中高考的筛选吗?能躲过入了社会之后的层层考验吗?”
还有网友认为,“教育的公平并不是让全部的孩子接受一样的教育”,“如果学校筛选机制是更加公开透明进行,作为家长是更加乐见的”。甚至还有人表示“堵不如疏,还不如正大光明搞呢”“好的学校,必须要收好学生才能永远优秀下去”……
家长心声
“你不跑别人在跑啊,你怎么办呢”
毫无疑问,虽然很多人对投简历、密考等违规行为不满,但仍然每年都有很多家长被迫“卷”入其中。日前,南都记者就采访了曾带孩子参加过密考的家长,了解这类家长的焦虑心声。
“听很多今年小升初的家长说,上学期受疫情影响,密考基本集中在这学期,而且都发‘票’发好多轮了。”谈到密考, 何柳(化名)忍不住“吐槽”起来:“被裹挟了,你不跑别人在跑啊,你怎么办呢?”
抖音博主以“为什么名校小升初要mk?”为话题,传播密考的筛选性优势,宣扬密考的合理性。
去年,何柳的孩子就面临小升初的升学问题。早在孩子四五年级的时候,她就开始提前打听上一两届孩子升学情况,着手了解升学事宜,比如需要考什么证书等。到了孩子五年级升六年级的暑假,她就加入了专门做小升初咨询的“大V”所建立的家长群,群里一般会发布密考信息以及学校介绍等内容。“群里有很多孩子年级还小的家长,幼儿园刚升小学那种都有。”
“其实小升初家长群里还是有很多焦虑情绪的。”何柳告诉记者,当她在群里看到某某名校发了一批“票”,过几天又有某某名校提前收了一批学生,由于好学校的学位数都基本固定,所以看着“票”派得越来越多、学位越来越少,心中的焦虑越来越重。“这就像找工作一样,你投简历的单位叫了一批人去面试,内心不免就开始纠结:为什么没有通知我呢,别人的简历比我的好在哪里呢?”
在这种焦虑情绪带动下,何柳带着孩子参加过的密考已不下15次,开支就有数千元。
“xx带你学英语”在小红书发布一些广州名校的密考报名链接图片。
“我了解到,有一些孩子可能每周都去考,有可能一周要考几场,六年级阶段要参加几十场考试。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很累,万一没考好,还会有一些信心上的打击。”作为广州“摇一代”家长, 王琳(化名)在孩子六年级第一学期,就开始准备孩子参加密考的事宜。“孩子参加的密考不多,大概只参加过四五场考试,总的花费在一千元左右。当时考到了自己觉得还可以的学校之后,就觉得没必要再折腾了。”
即便两人都手持几张甚至十几张“票”,最后小孩都是通过摇号进了如今所读的初中。但两人至今认为,密考仍然是有用的。
“孩子是不喜欢参加密考的,我当时就劝说,我们所在的区没有直升、只能摇号,摇号的话,谁又知道会摇到哪里去呢?”当时何柳预估了一下,摇进名校的概率只有8%左右,所以不到摇号结果出来那一刻都不知道会怎样。
而在王琳看来,密考不仅可以让孩子去到比较理想的学校,还可以在孩子进入中学后对分班有帮助。“我认为去到好的学校,特别是好的班级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专家看法
整顿自媒体十分有必要
但不能止步于此
“放任公办初中违规收简历、搞密考,就是鼓励义务教育阶段择优而教,同时加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的择校冲动。任由这种倾向漫延,势必冲击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免费、就近、不选择的招生入学制度。”广州教育系统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道。
“小升初投简历、密考等乱象的根源,依然在于高考竞争压力的层层下延所导致的升学竞争压力。”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 余晖认为,面对中考的高利害性和高选拔性,初中学校在招收生源时天然具有选拔优秀“苗子”的掐尖动机,而家长们也更愿意将子女送入更有应试竞争力的初中。
余晖告诉记者:“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义务教育阶段应实施免试就近入学,但在现实层面由于学校和家长双方的利益契合,加之自媒体、机构的介入使得情况更为复杂,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执法力量较为有限、无法面面俱到,使得小升初过程中的种种乱象在治理层面挑战重重。”
广东民建会员、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 张雯闻也有类似看法,认为各类“花式选拔”依然屡禁不止、暗流涌动, 源于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稀缺,“有需求就有市场”。同时,部分家长并未能充分了解当前相关教育政策要求,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个别个体或组织通过制造信息不对称误导家长,进而形成普遍焦虑。”
张雯闻坦言:“自媒体平台的监管比较难。相关部门治理自媒体平台,是一个大类治理,是不是可以考虑,总结、梳理升学类自媒体传播的讯息,开展专项治理呢?”
“应当注意的是,自媒体本身只是一个平台或渠道,而非产生问题的根源。”余晖则进一步指出,自媒体贩卖焦虑产业链的形成,源于小升初过程中各方违规操作及利益绑定导致的信息不透明,以及相伴而生的恶性竞争局面。整顿自媒体贩卖焦虑的产业链十分有必要,但不能止步于此,应顺藤摸瓜回溯问题的根源及其始作俑者,摸清这一违规操作的各方主体及其勾连机制,既治标又治本。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学校的校长办学思想不够端正,“在部分学校校长眼里,只有依靠优秀生源,学校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下,中考成绩仍然是评价一所初中最重要、最直观的量化标准,如果学校在招生时不择优录取,很可能最终中考的出口分数会不尽如人意,导致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降低。
广州市教育局回应
已成立了工作专班
4月21日晚,广州市教育局发布通报,针对广州部分学校利用举办“校园开放日”违规收取学生简历等情况, 广州市教育局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专班,对涉嫌违规行为进行认真核查,对核查属实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责任。接下来,市教育局将制定出台中小学校“校园开放日”活动指引,进一步规范招生宣传相关工作。
同时,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将进一步 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核查群众信访或舆情线索,严肃查处校外培训机构、教育咨询公司、自媒体等参与违规招生、虚假宣传相关行为,共同维护良好教育生态。
有关举报投诉电话如下:
对策建议
对灰色地带加强监管
夯实监管成效
对于存在的这些乱象,又该如何解决呢?
在余晖看来,尽管涉及小升初的信息发布与升学流程辅导等行为并不必然与功利应试挂钩,但这却是一个游走在违规边缘的灰色地带,值得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关注。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提到,想彻底整肃教育招生乱象,要看政府有关部门的决心有多大。“如果教育部门想切实解决内卷和焦虑,就应该加强各中学校长的纪律教育,旗帜鲜明地划好招生工作的底线。”他还表示,面对小升初密考、投简历、“拿票录取”等层出不穷的违规现象,教育部门不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要对此类行为进行批评、制止和处罚,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张雯闻特别提醒,从管理的角度来讲,监管部门尤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夯实监管成效。
同时,相关业内人士还表示,要想缓解升学越发内卷的趋势,需 建立起多维度考核学校和师生的体系。例如,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素质教育落实情况等方面入手,使教育评价改革真正落到实处。此外,希望能积极推动增值评价,客观地从生源起点到出口发展水平,去评价学校的“加工能力”,降低因生源起点低引起的焦虑,增强由学生健康生长而带来的荣誉感与自信。
南方都市报(nddaily)、南都校探(nanduxiaotan)、N视频报道
南都教育联盟出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