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公安深夜挖坟,墓主人是死刑犯,打开棺材后尸体不翼而飞_罗克_茶陵_毛主席

文 | 文史纪念册

编辑 | 盗风者

毛主席紧急发布了一条拘捕令,没想到犯人却离奇死亡;

公安随后挖开棺材进行尸检,结果尸体竟不翼而飞;

尸体消失的背后,究竟是“活见鬼”还是有人捣鬼?

消失的尸体

1950年初冬的一个深夜,一队公安前往湖南省江口乡某处坟地。

这个季节夜晚的郊外处处充满雾气,再加上周围都是坟包,给予人一种非常诡异的感觉。

在这寂静无声的墓地中,公安队行进的脚步声格外刺耳,时不时传出的动物叫声更是让人脊背发凉。

展开全文

山村

他们走到了一处坟包停了下来,其中一名同志说道:

“没错了,就是这里。”

只见公安面前的坟包没有一颗杂草,从土地的松软度来判断,这处坟是刚刚堆起来的。

“难不成这姓罗的真的死了?”

一名小同志满怀疑问地说道,众人听罢开始面面相觑,毕竟刨别人坟墓这事实在不道德,就算死掉的人生前罪大恶极。

坟地

队长看出了众人的心思,对大家进行了严厉训斥,任务就是任务,容不得讨价还价,也不允许掺杂个人情感。

看到队长发火,队员们也就不敢再说废话,拿出铲子就对着坟墓展开挖掘。

伴随着一声闷响,铁锹触碰到了棺材,然而所有人都明显察觉到,这口棺材埋得不太对劲。

挖坟

按照湖南农村的土葬风俗,如果家里有老人去世,墓穴的深度一般要挖两米左右,可公安队才挖了一米左右,就已经触碰到了棺材,这下可引起了所有人的疑心。

过了没多时,一整口漆黑的棺材暴露在月光之下,显得格外阴森。

两位年轻同志跳下墓坑,对这口棺材进行仔细观察,结果发现上面并没有钉钉子。

队长得知这一情况,马上就命人把棺材盖打开,没想到里面竟然是空的,尸体消失得无影无踪。

面对这种情况,在场众人无不感到奇怪。

墓主人的名字叫罗克绍,就在前不久,县政府就宣称罗克绍已经死了。

除此之外,就连所在村落的村民们也表示,罗克绍突发疾病,于第二天清晨不治身亡。

那些村民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听起来也不像是假话,可有句话说得好,“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罗克绍

就算是罗克绍的尸体腐烂了,也应该有骨头渣子才对,更何况他死的时间没多久,再加上天气转冷,根本不存在这一情况。

要不然就是有人将尸体转移,又或者罗克绍是在“炸死”。

眼见尸体已经不见,公安队也就没有在坟地耗下去的必要,把土填平后便收队撤离现场。

然而不知道怎么回事,挖坟的情况于第二日在村里传开,村子瞬间炸开了锅。

50年代村庄

有些村民谴责公安的行为不道德,有些迷信的村民更是吓个半死,口口声声喊着罗克绍诈尸了,搞得整座村子人心惶惶。

虽说那个时期全国都在宣传反封建迷信,但对于缺少文化的老年人,那些思想早已在心里根深蒂固,想彻底根除掉恐怕很难。

罗克绍的家人听闻此事,一群人跑到了公安部门闹事,势必要让公安的同志给出一个说法。

尽管公安人员都知道此事疑点众多,但迫于他们没有证据证明,罗克绍一定是“炸死”,所以只能对闹事家属进行安抚道歉。

公安

只可惜同志们越是做出让步,那帮家属就闹得越凶,甚至还扬言要去市里面告状。

对于罗家人的遭遇,村民们也深感同情,有些人还加入了罗家人的闹事阵营。

看着事情越闹越大,公安部派出了几名同志出面调停,同时也并没有放弃对罗克绍的调查。

为了查明事情真相,公安派出了几名侦查员换上便衣,全天24小时轮流蹲守在罗克绍家门口,期盼能得到一丝线索。

50年代村庄

罗克绍“炸死”

此时此刻,罗家人都把精力集中在闹事上,他们误以为公安同志会因此焦头烂额,不可能抽出人手继续追究,逐渐放松了警惕。

侦查员一连蹲守了好几天,发现罗家每天都会派人拿着饭桶外出,并且都是前往相同的方向。

这下可引起了侦查员的注意,于是便悄悄跟了上去。

他们看到送饭的人走进了一个山洞,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侦查员只能在远处观望。

山洞

过了大约半个多小时,送饭人拿着饭桶从山洞走出,一部分侦查员呆在原地留守,剩余的人赶回部门向上级进行汇报。

由于不清楚山洞内的具体情况,公安不能贸然进行抓捕。

如果山洞里面还有其他出口让罪犯跑掉的话,再抓住的可能性将微乎其微。

并且还无法确定洞里的人就是罗克绍,假如里面藏了更危险的人物或者组织,恐怕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50年代公安办案

当时新中国才刚刚成立一年,各方势力对我国虎视眈眈,尤其是国民政府残余势力最为猖獗。

特务们和土匪联合在一起,盘踞在山里占山为王,为了能够与解放军对抗,国民党给土匪们提供了大量枪支弹药,并进行了正规军事化训练。

这群“山大王”本身就是亡命之徒,经过一系列训练后变得更加危险,再加上他们对地形的熟悉,时常会给军队造成一定麻烦。

土匪

为确保万无一失,公安部在洞口增加了人手,并在周围安排了战士进行埋伏。

到了凌晨,战士们缓缓向山洞靠近,确认没有危险后便蜂拥而入,一起将洞里面的人按倒在地。

随着手电筒打开,一道亮光照在了对方脸上,经确认此人正是死去的罗克绍。

罗克绍被抓时已经73岁,面对战士们根本没有丝毫反抗能力,两腿因为惊吓瑟瑟发。

不过对于这个老人,战士们却没有丝毫心慈手软,因为以他所犯的罪行,哪怕枪毙10次都难以平民愤。

最重要的则是,此人是毛主席亲自下达下达紧急拘捕令要抓的人,能让一向仁慈的毛主席都深恶痛绝,这个罗克绍到底做了啥伤天害理的事?

毛主席

罗克绍的童年

罗克绍可谓是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他从小就出生在地主家庭,家里钱多的八辈子都花不完。

那时候的罗家在当地属于名门望族,非但金钱和田产众多,而且世代担任江口、桃坑两乡客家罗氏家族族长,可谓是又有钱又有权,在当地完全可以横着走。

中国自古以来经常出现一个现象,那便是富人养的孩子多败家,凡是从小被娇生惯养的孩子,不论男女都容易走上邪路。

罗克绍也正是如此,他仗着雄厚的家产以及父母的宠爱,对待乡里的同龄人横行霸道,经常无缘无故就欺负其他孩子。

旧社会地主

因为惧怕罗家的实力,那些被欺负孩子的家长不敢得罪罗克绍,只能让自己孩子尽量躲着点。

毕竟地主在那个年代的权利太大,随便想个理由就能把穷人家的土地收走,更惨的则会被地主赶出房子。

父母看到罗克绍这副德行非常头疼,可又不舍得对其进行打骂,于是便把他送到私塾读书,试图能让顽劣成性的孩子有所改变。

只可惜上了一段时间学后,罗克绍不仅啥都没有学到,甚至脾气还有所见长。

他觉得读书没有多大作用,反正自家的财富多的花不完,还不如好好享受生活。

旧社会私塾

罗克绍长大以后,成天就知道叼个大烟斗,与他的酒肉朋友瞎鬼混,从早到晚招猫逗狗寻欢作乐。

窑子、大烟管以及赌场是他经常出没的场所,反正就是哪里肮脏他就去哪里,日子过得只能用醉生梦死来形容。

看着败家儿子罗克绍,父母整天都在发愁,最终落了个被活活气死的下场。

爹娘去世以后,罗克绍继任了族长之位,这下子他的父母双亡,罗克绍便更加肆无忌惮,把乡民搅得整日不得安宁。

旧社会的窑子

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借机掠夺革命果实,并迫使宣统皇帝颁布退位诏书,将溥仪的权利据为己有,清政府至此宣布灭亡,北洋时代正式来临。

只可惜袁世凯的好日子并未持续多久,于1916年身患恶疾不治身亡。

他死了之后,各路军阀以省为单位展开割据,国家陷入了半分裂时期。

军阀割据

罗克绍眼看世道越来越乱,他担心自家的财富会受到威胁,于是疯狂招募家丁,组成了属于罗家的武装。

起初他给家丁使用的都是大刀长矛,但伴随着国内一场场战役爆发,他深知冷兵器在枪炮的面前就如同烧火棍。

罗克绍为此掏出了一大笔钱,修建了一座小型兵工厂,成功生产出制式步枪,给家丁人手配备一把。

至此之后,“罗家军”成为了整个县城最强的民间武装,就连当地政府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地主家丁

以前的罗克绍还只是有权有钱,现如今他还有了军队,那更是狂妄的不可收拾,作出的种种行为愈发过分,百姓如同生活在水火之中。

在罗克绍的武力威胁下,很多人的地被强行征收,给出的价格也是低得离谱。

那些失去土地的人们要不然离开家乡寻求生路,要么就去给罗克绍当家丁,尚可换来一顿饱饭。

在这样的死循环之下,罗克绍武装的规模越来越大,殊不知自己“土皇帝”的日子即将到头。

被地主欺压的穷人

1926年正处于国共合作期间,在国共两党的共同推动下,全国范围反对北洋军阀的呼声与日俱增。

革命军一路势如破竹,打的北洋军队节节败退,北伐军于7月份成功进驻湖南。

到了10月份,湖南农村爆发了大革命,大批大批的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向剥削阶级的地主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北伐军

罗克绍常年鱼肉乡里,不知非法掠夺了多少农民土地,自然成为了首要打击对象。

群众因为获得了北伐军的支持,老百姓把罗克绍从家里抓出进行游街,路人无不拍手称快。

罗克绍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落到这步田地,他发誓要对共产党展开报复。

然而合作还没持续多久,蒋介石就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展开了大肆屠杀,第一次国共合作至此破裂。

反革命政变

罗克绍袭击红军

在此之后,反动派许克祥又在湖南发动了“马日事变”,省总工会、农民协会、相继受到袭击。

罗克绍听闻此事,觉得自己仿佛又行了,他借此机会收缴了当地农民的武装,组建起茶陵县十八团防局,恬不知耻地把自己任命为团总。

不同于以往,他这次并没有采取暴力手段,而是在收缴武器的同时还会拿出一大笔钱。

当然了这可不是罗克绍良心发现,他舍得给农民花钱,也只是为了收买人心罢了,他现在清楚地明白,又要自己拥有枪杆子,就不愁搞不到钱。

马日事变

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罗克绍便再次拉起200余人的武装力量。

与此同时,在国民政府的残暴镇压下,我党遭受到了重大打击。

罗克绍天真地认为,共产党会因此解散,只可惜他又做了一场白日梦。

我党为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屠杀政策,于1927年8月1日发动了南昌起义,正式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

南昌起义

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大革命宣告失败。

毛主席通过对敌我态势的分析,最终决定将战略重点转移至农村,带领部队走上井冈山。

主席呼吁我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将地主劣绅抢夺的土地重新还给农民。

湘赣边界的宁冈、永新、茶陵先后建立起党组织,其中罗克绍正好在茶陵县。

土地革命

看着我党卷土重来,罗克绍再次担忧起来,他害怕自己“土皇帝”的位置遭到威胁,于是找到了国民党做靠山。

罗克绍的所作所为就是在宣布,他铁了心要与我党为敌。

1927年12月份,国民政府调集重兵,对茶陵县发动了猛烈进攻。

我军在茶陵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并且该团的团长陈浩根本无心应战。

蒋介石和国民党部下

自从进驻茶陵之后,陈浩就逐渐走上了弯路,他带领自己的手下整天在城市里拈花惹草,有时甚至会喝得烂醉,对军队的事务没有丝毫上心。

看到陈浩如此涣散,前委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但并未撤销他的职位,意图让陈浩改过自新。

可惜陈浩非但没有感谢组织给的机会,甚至还因此对组织心生怨恨。

最终,茶陵在陈浩的指挥下被敌军攻破,战士们不得不放弃这座城市。

茶陵

在撤退的路上,陈浩对敌我军力进行了对比,他觉得就凭红军的装备和人数,哪怕有再出色的战术也不可能打赢,心中萌生出叛逃的想法。

他纠集自己的心腹手下,秘密召开了一场会议,几人为今后的退路展开了商议。

他们最终决定脱离组织,带领部队投靠西边的方鼎英部,并写了一封投诚信,命令士兵加急送出。

令陈浩等人没料到的情况发生了,那封信在途中就被我军人员拦下,并迅速向毛主席汇报了此事。

方鼎英

主席听闻此消息无比悲愤,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过,陈浩竟然会叛变,还要带走跟随自己参加秋收起义的士兵们。

毛主席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带人前去阻止陈浩。

跟随主席前去的部队并不多,只有袁文才部的两个连。

袁文才以前是井冈山的山大王,后在毛主席的感化下投身革命,并把井冈山让出作为红军的根据地,他的部队被改编为农民自卫军。

袁文才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单兵素质,袁文才这两个连都无法与陈浩一个团对抗,主席此行非常凶险。

部队在途径江口乡时,突然从周围传出枪响,仅仅在一瞬间,就有好几名战士倒在血泊之中。

主席马上命令战士们进行隐蔽,所有人都以为袭击自己的人要不是陈浩,亦或者是国民党的正规军。

然而敌人却是他们想不到的罗克绍,毕竟他只是个地主,部队都是由民兵组成,他到底哪来的胆子敢袭击红军?

红军

罗克绍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一想到罗克绍这个节骨眼出现阻拦,毛主席就气得牙根痒痒,如果再不抓紧的话,那一个团的兵力都会被陈浩带走。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能慌乱,主席平复自己愤怒的心情,开始对周围的地形进行观察。

现如今的战况对我军非常不利,罗克绍利用地形优势,居高临下对我军进行火力压制,如果和敌人硬拼,部队恐会遭到重大损失。

到时候别说阻止陈浩了,恐怕剩余的这点人也会被陈浩吞了。

红军行军

好在罗克绍的队伍没什么战斗经验,机枪手的枪法并不是很好,根据敌人的这一弱点,主席留下了一部分兵力与之周旋,剩下的人趁机脱离战场。

当到达陈浩驻地以后,却发现整个团部没有一个人,看来陈浩已经率部出发。

毛主席找到一位当地居民打探部队下落,所幸陈浩只离开了十几分钟。

经过一番追赶,主席总算看到了被带走的队伍,在后面拼尽全力嘶吼,示意部队停止前进。

行军中的红军(影视剧照)

大家扭头一看是毛主席,便不约而同停住了脚步,任凭陈浩怎么命令都一动不动。

这下子陈浩可是冷汗直流,一个劲的承认错误,但是一切都太迟了。

陈浩和其他几个主谋被押回宁冈县,在经过审讯之后执行枪决。

虽然陈浩的事情顺利解决了,但毛主席也至此记住了罗克绍这个名字。

图右:陈浩(剧照)

就凭罗克绍部队的战斗力,红军随便派出一个营就能将其歼灭,但毛主席并未将心思放在他的身上。

但架不住罗克绍自己作死,非要挑战毛主席的底线。

之后的日子里,罗克绍因为处处和我党对着干,深得国民党领导欣赏,他就此晋升为茶陵县义勇队总队长。

为了得到更多的权利和财富,罗克绍开始疯狂的打听共产党的下落,试图用我党同志的鲜血,为他铺平升官发财之路。

国民政府

1928年1月,当地一个无良地主找到罗克绍告密,声称茶陵县尧水区工农兵政府成员在开会,

升职心切的罗克绍马上召集部队,连夜朝着尧水区赶去。

他才刚刚到达目的地,就被我方一名放哨同志发现,为了提醒正在开会的领导们,放哨人员连开数枪。

枪声提醒了领导们同时也引起了敌人注意,那位放哨人员被敌人乱枪击中英勇牺牲。

工农兵工作旧址

农民自卫队队长尹子斌立刻组织队员展开反击,但敌军此次是有备而来,人数和装备占尽了优势。

最终,尹子斌等18位干部惨遭杀害,这条消息没多久传到了毛主席的耳中。

对于同志们的遇害,毛主席万分悲痛,他发誓一定要除掉罗克绍这个祸害。

在此之后,我军就不断派人追查罗克绍的行踪,终于在1930年2月逮到了他落单的机会。

工农兵政府石雕

我军派出了整整一个连的兵力前往地点,成功将罗克绍活捉。

被抓到军部的罗克绍疯了一般的求饶,跪在地上求我军高抬贵手,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的全部家当。

钱财对于红军来说没有丝毫吸引力,但罗克绍那座兵工厂却引起了军队的注意,领导们对罗克绍的处置问题也泛起了难。

可就在大家左右为难之际,罗克绍却被人偷偷放走,回去以后整日担惊受怕。

我军本想继续寻找机会把他抓回,只可惜罗克绍再也没敢一个人单独行动。

伴随着蒋介石对红军展开疯狂的围剿,我军被迫放弃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以后,红军向北方进行转移。

听说红军撤离的消息,罗克绍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继续在茶陵为非作歹,但他预料不到,红军将会在15年后更名为解放军,重新打回湖南这片土地。

解放军

1949年,国民党在我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一座座城市被成功解放,解放军势如破竹,转眼间兵临长沙城下。

罗克绍深知国民政府已经自身难保,不可能继续依靠他们,便主动向解散了自己的队伍,向解放军投降。

因为年代过于久远,我军并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所以就没有进行追究。

罗克绍甚至还积极配合我党工作,最讽刺的则是他还帮助工作人员划分土地,还带头把自家的全部财产进行上交。

解放湖南

看到罗克绍积极悔过,当地政府还把他举荐到了当地小学当校长。

此时的罗克绍庆幸自己的小命得以保住,然而毛主席可是把他牢牢记在了心里。

1950年11月的一个夜晚,毛主席始终无法专心工作。

他想到了倒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战友们,内心充满了无限感慨,这些牺牲的同志有战死沙场的,也有被反动分子杀害的。

突然间,“罗克绍”三个字出现在主席脑海,是时候算账了。

毛主席

主席当即就起草了一份电报,命令湖南省人民政府迅速对茶陵县展开调查,看看是否有一个叫罗克绍的人,一旦发现此人务必将其抓捕。

电报很快就被传到了茶陵县政府,可事情很多时候偏偏就如此凑巧。

罗克绍有一个亲戚叫罗天文,此人在去县政府办事期间,正好听到了搜捕罗克绍的消息。

正当罗天文准备离开时,县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将其拦下,询问有关罗克绍的情况。

罗天文为了包庇亲戚,谎称罗克绍已经去世,随后连忙找到罗克绍,把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了他。

茶陵县政府旧址

罗克绍听罢与家人串通一气,扮演了一出“假死”的戏码。

他首先装作自己感染恶疾,并让家人在村里大肆宣传,就算事情是假的,传着传着也就被误以为真的了。

到了次日清晨,罗家人便对外公开宣布:罗克绍不治身亡

不得不说,他这一套将计就计的手段属实高明,在当时那个年代,如果不挖开坟墓,恐怕罗克绍真的能够瞒天过海。

幸亏公安部的同志们足够机智,最终将恶贯满盈的罗克绍逮捕归案。

1951年2月10日,罗克绍已经74岁了,但纵使他没剩下几年阳寿,也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

伴随着一声枪响,这个为祸茶陵多年的败类终于下了地狱。

公审现场(素材来源于网络)

小结

纵观罗克绍的一生,他不是在做坏事就是在去做坏事的路上,在他的心里,根本没有任何家国情怀,分不清是非善恶,只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用一句比较粗鄙的话来形容他,罗克绍毫无疑问抱着“有奶就是娘的”的心态,可能今天国民政府掌权,他就会给国民党装孙子,明天日本人进城他转眼就会给人家当汉奸。

对于这样一个墙头草,枪毙一百次都不为过,留着他对国家和百姓始终是个祸害。

综上所述,做了坏事就不要幻想自己能跑,跑得了一时跑不了一世,所做出的事情终将会被永远记住,纵使逃过了人间的审判,地狱也势必会严惩作奸犯科之辈。

阎王殿前一本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