屿,就是小岛的意思,我国用“屿”来命名的景区,最有名的是厦门鼓浪屿,除此之外还有 福建东山的东门屿,浙江温州江心屿和台湾台东县的兰屿,并称为“四大名屿”。四大名屿之所以有名,与郑成功有关。当年郑成功曾经在这四个岛屿上练兵,现在都成了旅游景点。
鼓浪屿
鼓浪屿,与厦门市隔鹭江而望,轮渡5分钟就能到。岛上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却有鸟语花香,不愧有“ 海上花园”之誉。
曾几何时,姑娘和文青将它视为圣地,这里寄存着年轻时的心情与故事。海上花园,万国建筑,钢琴之岛,音乐之乡,迷人海滩,文艺圣地……
鼓浪屿早期因为教堂、教会学校和医院较多,所以这里习琴者众,风琴、钢琴被大量引入,也培养了许多钢琴家和音乐家,因此鼓浪屿也有了“ 琴岛”的美誉!来到这里除了听浪涛拍案,美妙的音乐也不容错过。
展开全文
鼓浪屿拥有300多条巷子,1000多个交叉路口,在鼓浪屿行走着,仿佛每一个转角都会遇见惊喜。
岛上有许多浪漫格调的小店,这里的钢琴博物馆特别美,教堂和别墅也很别致。里头的巷子很深,弥漫着古典而浪漫的味道。
漫步各个角落,不时听到悦耳的钢琴声,悠扬的小提琴声,轻快的吉他声,动人优美的歌声,加以海浪的节拍,特别迷人。
鼓浪屿,这座仅有 1.88 km² 的小岛,近百年来诞生了众多蜚声中外的大家:林语堂、卢戆章、马约翰、林巧稚、周淑安、李嘉禄、殷承宗、许斐平、胡友义、舒婷等。这里留存了太多名人的痕迹,不妨借着一本书或是一篇散文的名义,去找寻曾经笔迹下的情景。
鼓浪屿,是闲适惬意的,所以来到这里要放慢脚步,匆匆忙忙是体会不到它的美的。除了漫步巷陌,还可以到靠海的沙滩上,散散步,吹吹海风,感受一份久违的闲情逸致。
鼓浪屿,是一份心情,需要自己沉淀下来细细体味,希望来过鼓浪屿的人,都能找到这份难得闲适的情怀,并把它带走。
东门屿
东门屿,也叫塔屿,面积近1平方公里,是一个近似“土”字形的岛屿。她坐落在漳州市东山岛铜山古城东门外海面外,以其礁石奇异、洞泉甘醇、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被列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东门屿也被称 海上仙山,是因为它汇集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之美。
东门屿的主峰如同一个巨大的盆景。岩石叠起的山峰,怪石嶙峋,高耸于东山港出洋之要冲,一片坦荡的水,一座突兀的峰,相映成趣。
人文景观主要有东明寺、文峰塔、云山石室、文昌阁、种德居等。东门屿中段是连接南段和北段的纽带,主要是一段长约200米的条形沙滩,中间一条防风林带将沙滩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边的沙滩叫“北澳尾”,西边的沙滩称 “大澳底”,东西两个沙滩都是游泳戏浪的好去处。
米黄色的沙滩,略显弧形,拱着一湾洁净的海水,恰成一巨大的“X”形。刮风时,别处是海浪汹涌,而这里只是微波细浪;微风之时,别处是细浪逶迤,而这里的水面却是波平如镜,是良好的天然海滨浴场。中间的防风林带已开辟成林场,引种了大量的果树,如柑桔等;栽培了各种的花卉,如三角梅,夹竹桃等。
屿上因海岸独特,奇石众多,再加上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影视工作者,至今已有20多部的电影、电视剧在这里拍摄。我国首部科幻影片《珊瑚岛上的死光》中的“马太博士岛”就是东门屿。《西游记》《海之恋》《八仙过海》等电影、电视剧,也都是将东门屿作为外景的拍摄基地。东门屿如此吸引电视、电影艺术家的,是她的自然景观,是神韵天成,不需任何雕饰的天然美景。东门屿因此也被称为“天然影棚”。
江心屿
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历来被称为“ 瓯江蓬莱”。每一个温州人都知道这里是温州文化的蕴藏地、温州历史的博物馆,著名诗人李白、杜甫、谢灵运、孟浩然、韩愈、文天祥等都曾留迹江心屿。千百年来文人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
空中俯瞰江心屿全景▲
江心屿自古就是温州著名景点,名胜古迹众多。
江心寺
建于宋绍兴七年(公元一一三七年),由青了(真歇)禅师创建。现在的孤岛当初分为东西两小屿,上建有佛塔及塔院。
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金刚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为正殿,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塑像。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念“yun,zhao chao,zhao zhao chao ,zhao chao zhao san;chao,chang zhang,chang chang zhang,chang zhang chang xiao”)。由书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写。1983年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东西二塔
东塔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一说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曾毁于兵火,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重建。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径8米余,6面7层,青砖围砌。过去外围层层有平座、栏杆和出檐,内有扶梯直上塔顶,可俯瞰瓯江澎湃,饱览风光旖旎的鹿城全貌。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辟为商埠。1894年始在东塔山下建造英国驻温领事馆,次年落成。英借口警卫工作需要,强迫温州地方当局拆除东塔内外的飞檐走廓,留下这座中空无顶的塔身。塔顶自然生长一株100多年树龄的榕树,无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绿,实为奇观。今塔仍巍峨雄伟,像一座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历史丰碑矗立在东峰之巅。
西塔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缮。塔高32米,底径7米,6边形,7层,中空,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远远望去,碧水蓝天,全身披绿的西峰山托着砖红色宝塔,塔刹直入云端,蔚为壮观。就近处,江风吹动四十二个檐角的铜风铃送声,四周枝头飞禽清脆的啼呜,交响成趣。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塔周围置青石坐凳,万木扶疏,清幽格静,引人遐思。因塔身倾斜,曾于1982年进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
宋文信国公(文天祥)祠
位于江心寺东面。南宋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作《北归宿中川寺》诗。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200周年而建此洞。祠内原有文天祥石质雕像和名人题诗碑刻,后被毁坏,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1981年整修,回廊镶嵌《正气歌》及20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并有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
浩然楼
位于文信国公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登楼远眺,瓯江上往来的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柿比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
江心十景
“春城烟雨”:立于江心寺大殿前,南望鹿城,早晨烟雨如丝,古城空蒙隐现,春到江南,绿染城头,正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意。前人题诗云:“是烟复是雨,东风不开束,一夜霏空蒙,染得城头绿。
“海淀朝霞”:东塔山下,瓯潮溅落,沙滩浮现,水鸥群集,夏日晨曦初照,海淀朝霞如染,瑰丽多彩,光耀夺目。有诗云:“殿角水禽鸣,曙色扶桑东,飞霞捧日寂,亦作玛瑙红。”
“瓯江月色”:中秋之夜,从东峰山巅遥望瓯江,只见: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蟾影秋光,空水澄鲜,秋风萧瑟,江色琉璃,诗情画意十分浓厚。古人题景诗曰:“月出海门东,闲云扫晓风,江长飘玉带,人生琉璃中。
“罗浮雪影”:温州冬雪较少,人们见雪心喜,赴江心屿赏雪,实属难得快事。从“来雪亭”引颈北望,远眺罗浮山上白雪皑皑,冰封腊象,近有龟、蛇两山,白雪和双塔相映,洁净的白雪覆盖着山下高低错落的农舍,图面极佳,为“江心屿十景”中第一佳景。古人题景诗云:“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孟楼潮韵”:在浩然楼(曾一度称孟楼)上聆听瓯潮澎湃,水石相击,富有天籁妙趣。古人题诗云:“潮音漱石根,琅琅小楼上,一笑顾老僧,何如渔山唱。”
“翠微残照”:从西峰山隔江遥望鹿城西门外的翠微山,夕阳余辉,晚霞似锦,归鸟倦飞,塔影横斜,别有情趣。古人题景诗云:“倦鸟渡江回,西山夕阳催,都看一双塔,偃卧在苍台。”
“远浦归帆”:从东峰山间举目远瞩,群山连绵,江道弯转,波光掠影。傍晚远浦渔船扬帆破浪,满载而归。古人题诗曰:“江路夕阳明,归帆遥可数,五两折轻风,欲近上戍浦。”
“沙汀渔火”:在端午节前后的夜晚,孤屿四周江面上捕捞瓯江特产——风尾鱼的渔船灯火遍燃,星星点点,时隐时现,景色动人。写景诗曰:“衲子入定来,斋堂钟磬罢,唯有渔舟灯,几点汀洲夜。”
“塔院筠风”:盛暑时节,江心屿的竹林下,是人们纳凉的地方,耳听风吹竹声,十分惬意自在。古人题景诗云:“洁夏绿筠荫,南熏披袂袂,人间烦暑多,此是清凉界。”
“海眼泉香”:龙翔寺之旁,有寒井一口,泉水清冽。每日清晨,和尚们就去提水煎茶,一时松烟缭绕,如诗如画,情趣横生。古人题景诗云:“携钵汲寒泉,试将松火煎,自从谒赵州,不参五味。
兰屿
台湾是座岛,兰屿则是岛外之岛,这座台湾人都不常去的离岛,有着比垦丁更清澈的海水,有着最原始的风景,是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取景地。
兰屿位于台湾东部,方圆45平方公里的小岛满目葱茏,岛上丘陵起伏,海滨怪石林立,形状各异。椰风蕉雨,一派热带风光。
在兰屿,除了能欣赏到蓝天碧海,火山岩石,丘陵起伏,怪石林立的绝美风景,还能感受独特的民俗文化。岛上住有2000多名达悟族山胞,仍然保留着传统和原始的生活习性。他们性格温和,忠厚纯良,能歌善舞。这里民风淳朴,与世无争,堪称世外桃源。
兰屿的六大部落由南到北,逆时针分别为 渔人、红头、野银、东清、朗岛、椰油部落,各部落到目前为止仍具有高度的自治权。兰屿在台湾的行政划分上为乡,设有一乡长,不过该乡长在兰屿事实上只有行政权,并无绝对的统治权。在各大聚落活动中,备受尊敬且有发言权的几乎是各聚落的长老,乡长通常仅作为贵宾出席;也就是因为兰屿各聚落至今依然保留了自治权利,各聚落的文化民俗特殊性才各自保留,甚至各聚落还有不同的风俗民情与特色。
特有的飞鱼文化
每年农历4月到8月是兰屿飞鱼祭,飞鱼祭是达悟族的一种祭典活动,祈求渔获丰硕,平安幸福。每到飞鱼祭达悟原住民会乘着自制木舟出海捕捉飞鱼。
飞鱼是兰屿人(雅美族/达悟人)最重要的食物。当地不产稻米,所以芋头是主要的主食。芋头配飞鱼,是兰屿人餐桌上的标配。
捕捉飞鱼是兰屿雅美/达悟族的传统文化核心。每年春季,飞鱼族群会随着黑潮来到兰屿附近海域,此时兰屿人会举行招来飞鱼的招鱼祭 (MIVANWA),飞鱼季节就开始了。
兰屿的飞鱼季可分为飞鱼招鱼祭、飞鱼收藏祭、飞鱼终食祭三个阶段,从每年二至三月举行的飞鱼招鱼祭到九月的飞鱼终食祭为止都可以说是飞鱼季,其正值春夏时节,适于出海,飞鱼与飞鱼干为兰屿岛上这时期的主要食物。
兰屿人将鱼分为三类:老人鱼、男人鱼、女人鱼。老人鱼是只有老人才可食用的鱼类,男人鱼指皮粗、肉腥的鱼种,通常仅供男人食用;女人鱼则是味道鲜美、肉质细腻的鱼。其实不止鱼类,连螃蟹也有这种分类模式,如光手酋妇蟹(Eriphia sebana)在兰屿就只有老人与女人可食用。
每年中秋节过后,雅美族人就禁止再食用飞鱼了,吃不完的飞鱼干挂在屋旁柴架上让猪狗吃食,不随意丢弃,表达对飞鱼的尊重。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普及,岛上的年轻人已经不怎么遵照曾经的传统了。中秋节没有吃完的飞鱼干还是可以接着吃,也很少有人能够准确说出哪些是男人鱼、哪些又是女人鱼了。
免责声明: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公众号予以处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