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沙龙,为你揭开密云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谜底”_密云_学校_课程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2023·XIANJIAOSHALONG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4月12日,由现代教育报联合北京市密云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组织的“现教沙龙”,邀请该区多名中小学校长共话“推进区域优质均衡 促进高质量发展”。密云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张文亮、副书记付宝君,现代教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宇、副总编辑苏金柱等领导参加沙龙活动。

优质资源“动起来”

均衡发展“强起来”

张文亮 北京市密云区委教育工委书记

近年来,北京市密云区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围绕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推进补短板、强弱项、优师资、提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切实保障每名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 全区基本形成“城区动态调整、乡村基本稳定、城乡同步发展”的办学格局。持续做好学位分析、入学高峰预测,科学制定高峰学位保障措施及入学高峰后项目建设计划。近年来,密云区均衡数据始终达标且达优质标准。密云区还加大了校际间合作力度,成立4个初中学区、7个小学城乡共同体、2个教育集团,构建“城区+农村”“大规模+小规模”“高中+初中”等模式,成为促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加速器”。

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保障。自2006年在北京市率先实行城乡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以来,全区3700余名教师参与轮岗交流,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9%,城乡师资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密云区坚持“区管校聘”,在继续做好轮岗交流、转岗分流的基础上,合理挖潜岗位空缺,为毕业生等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充分利用乡村教师特岗计划,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优化师资年龄学历结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双减”落实的关键在校内,密云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聚焦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定《密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深入开展“大单元备课”“生动课堂”研究,全面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骨干教师100%参与课后答疑辅导,一校一案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减轻。深化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推进山区不老屯中学综合改革试点、古北口中小学一体化管理,与城区名校“手拉手”,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注“七有”“五性”,针对家长家庭教育相关问题,举办家长大讲堂,提供“精准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校携手共促育人实效。

近年来,密云区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稳步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保持100%,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本科率100%,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5万名学生,各项生均值远高于最低标准,教育工作满意度保持全市前列。未来,密云区将坚持高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提升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首都教育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而努力奋斗。

展开全文

给乡村学校装上“发动机”

李子臣 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中学校长

乡村振兴,乡村教育不能缺席。如何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让乡村学校充满活力,让乡村学校中的教师感知幸福,看见成长,让乡村孩子心中有梦,眼里有光,是乡村教育人的责任,也是乡村教育的时代使命。

重构学校发展战略价值观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观,统一育人目标建立共同愿景。学校把“学校竭尽全力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以利于教师竭尽全力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接纳并欣赏差异,为多元发展创造可能。用一切机会和资源为师生创造成功”。作为核心价值观。新的战略价值观的确定,让教师内心获得了前行的力量。

重构组织结构体系:确定学校的价值中心,通过分权赋能实行多元主体治理。对此,学校确定教育教学一线是学校的价值中心;把重要的人物放到重要的岗位;分权赋能,激活多元主体内动力;治理主体相互制约,让权力得到约束。

重构课程体系:实施选课走班,激活学生自主性和内生动力。对此,学校构建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课程体系。构建适切的分层课程,让所有学生体验学习成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心、细致精准的辅导、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这对学生学习动力提升作用明显。建设学科教室,实行选课走班,让沉寂的教室活起来,每个学科教室都有了学科特色,都有了个性和生命力,学生可根据所选的课程在不同的学科教室完成学习。

一体化管理助力学校特色发展

王立柱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密云分校校长

2012年6月20日,按照北京市政府“城乡一体化教育建设工程”的要求,密云县第四中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密云分校,成为交大附中教育集团一所分校,集团内部实行“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的治理方式办学。

交大附中密云分校遵守集团统一制度,统一章程,结合校情,构建并不断完善形成了“1+5+5+3”模式的幸福课程体系。一个目标:建一所富有生命动力的幸福学校。五个学习领域:分别是公民社会、审美艺术、健康生活、文学社科、科技创新。五大素养领域:幸福课程由德、心、智、美、劳五个素养领域构成。三个具体层级:每个领域的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基础课程主要由国家课程必修课程构成,拓展课程一般包含四种类型,一是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二是新兴学科知识的拓展;三是交叉学科知识的拓展;四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实践,研究课程包含研究性学习、个性课程等。

随着“学生自主管理”“三有课堂建设”“课程改革”等学校新举措逐步深入落实,学生们的表现变了,“阳光大气、乐于助人、勇于表达”是现在交大附中密云分校学子的日常表现。学校也先后荣获密云区第一届、第二届课程建设先进单位评选优秀奖、被市教委评为足球特色示范校;在区级艺术节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等。

艺术教育让学生绽放精彩

高光斌 北京市密云区第六中学校长

北京市密云区第六中学树立“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精彩”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魂、质量为本、特色为基的办学策略,以“创建成功教育,争办一流学校”为办学目标,经过多年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以民乐、合唱为主的艺术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把艺术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民乐团已成为学校最具特色的课外艺术教育品牌,更是成为全区民乐领域的一面旗帜,连续多年荣获区级比赛一等奖。学校多次荣获区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民乐团两次走进北京电视台《非常向上》栏目,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参加2023年“美育芳草”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节展演活动。学校美术、书法、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不断提高。

多年来,学校以课程为载体,辅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浸润,将阅读工作融入日常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扎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开展“成语诗词大赛”、课本剧展演等活动,用“活动激发兴趣”,并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在家校均营造书香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019年以来,学校连续多年被评选为校本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在2022年第八届北京市中小学生辩论赛中荣获初中组季军,也是唯一一支郊区代表队。

跨学科主题学习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张玉淑 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

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以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为抓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坚持一个目标、两种形式、三个维度和四条路径,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实现课程育人。

一个目标即通过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多学科知识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采取两种形式:一是跨学科主题教学。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以特定某一门学科为主,融合其他学科相关内容,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中,为本节课学习目标服务。二是跨学科主题实践。多学科教师基于共同的学习主题,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和方式进行合作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实践中学习。

三个维度,一是以传统节日课程为依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以劳动教育课程为载体,落实五育并举;三是以红色节日课程为契机,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四条路径,即课堂教学,课后服务,校内、校外学科实践活动。其中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课程主要以跨学科主题教学形式呈现,校、内外学科实践活动主要以跨学科主题实践形式呈现。

本学期,我校通过构建跨学科教师研修共同体,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升级版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重视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探究问题。

乡土课程培育少年乡土情

周长富 北京市密云区西田各庄中学校长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西田各庄中学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重构“三层五维”阳光课程体系,三个层次分为基础类、拓展类、发展类,五大领域分别是:“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技”“身心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实践与创新”,整合学校现有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创新开发校本课程,其目标指向“阳光少年”的核心素养,实现五育并举。

为了让农村孩子重新认识劳动,享受劳动,同时遵循对劳动课程的要求,学校打造“两坊一场两空间”,开展STEAM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一场”为“阳光农场”,将校内荒地开辟为劳动实践基地。生物老师根据学科特色,设计了不同区域种植内容。四季更替,周而复始,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亲自播种、除草、收获,真正融入到劳动中,享受劳动的乐趣,感受丰收的喜悦。从充满“乡土气”的农场中逐步唤醒乡村少年的乡土情,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还联合乡镇,与村队对接,寻找开发课程资源。在新王庄种植基地,种植户和生物老师共同为讲解大棚种植的技术等知识,同时也了解到现今新型农业的变化。在鲟鱼养殖基地,引领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更发达的科技、更智慧的头脑来推动家乡经济发展。

唤醒学生心中的“巨人”

王建东 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中学校长

教育应该是“唤醒”,就是要唤醒那些埋藏于孩子心田里的具有内在生命力的种子,促使它自觉成长。巨各庄中学坚持“唤醒教育”办学特色,以“唤醒心中的‘巨人’,成就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具有坚毅、独立、自律、求新、求真五种品质的“巨人”。

学校创新实施“唤醒式德育”课程。课程框架以唤醒规范“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行为习惯展开,落实课程的教育点、素养点和实施途径。通过构建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机制,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集体气氛中充分展现自我,形成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学校一直坚持活动育人理念,长期开展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积极挖掘相关资源,搭建各种平台,开阔视野,展示才华,提高素养。在开齐开足体育课之前提下,开设软式棒球课程,开展了生动有趣、富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开发剪纸等特色艺术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社团活动;建立学校劳动、家庭劳动、社区劳动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在校内建立葡萄种植实践基地,开设校本“龙珠课程”,开展劳动、观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学习、好研究的良好习惯。

七彩文化助力学生自主成长

王思明 北京市密云区第七小学校长

密云区第七小学是一所新建校,作为密云区办学时间最短、办学规模是扩招最快、师资来源是最复杂、青年教师是最多的学校之一,密云七小从“七彩文化、精彩成长”特色文化建设寻找突破口,占据制高点,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七彩”就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策略等,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七彩”就是要引导教师针对不同学生采取的个性化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七彩”就是要实现师生个性化成长表现出来的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样态。

对此,学校形成了“创设七彩环境,开展七彩活动;研发七彩课程,构建七彩课堂;实施七彩评价,培植七彩队伍;联合七彩社区,共享精彩人生”的办学思路。

七小七景、七小七礼、七色花评价、七彩课程、七彩课堂、七彩节日、七彩文化大厅、七彩校门、七彩楼名、七彩大道……这些独特的学校文化,凝聚了全校师生的心血和智慧,也让“七彩文化”有了灵气,有了光彩、有了精神,“七彩文化”的魂就是“自主成长”。

让山区孩子学在活力校园

王永伟 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中心小学校长

密云区不老屯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山区寄宿制学校,位于密云水库北岸的“长寿之乡”——不老屯镇。学校在坚持体育特色的基础上,逐步引入责任教育理念,并成为全国第二批责任教育试点学校。

“双减”“双新”背景下,为助推山区孩子发展,学校在传承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以打造新型“活力校园”为突破口,在传承学校体育特色的基础上,开发了艺术、科技类趣味社团,为“活力校园”赋予新含义,力求让山区孩子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里人人有动力、个个显活力。因为兴趣,学生自觉参与其中,精力由手机转向学习,校园更加充满活力。

学生是校园的主人。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校倡导赏识教育。通过发现和赏识学生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拥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自信心,每周开展“四美”少年的评选与表彰活动,让“四美”少年在升国旗仪式中介绍自己,并将他们的事迹在光荣榜中进行展示。

身心健康才是真的健康。学校以成就新型“活力校园”为使命,以疏导为法,通过心里健康课、“心语信箱”等途径,释放师生的消极情绪。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通过教师培训、牵手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等方式,学校在优质均衡的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聚焦课堂研究,还在育人思想、育人途径方面深度交流。

领航教育 奠基成长

徐国文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密云学校校长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密云学校的前身是密云镇中心小学,2014年9月28日与朝阳区实验小学实施一体化办学。

学校坚持从“为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出发,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实践、成长的平台为出发点,发展高质量“领航教育”,追求高品质“领航文化”,打造高颜值“领航工程”。

学校坚持党建统领,创建一个党建品牌:“领航党建”,规范“领航服务队”,形成四种“领航精神”持续发展动力。构建一个发展格局:“领航力量”。依托与集团总校的合作与指导,建设干部与教师队伍。

学校为提升课堂质量,完善一种课堂模式:“领航课堂”,“四核”生命力课堂是领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领航教育的主阵地。学生以“四核”生命力课堂主人的身份,互动、探究、思辨、交流。

学校丰富课程内涵,健全一个课程体系:“领航课程”,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着重提升学校新劳动教育的内涵发展,打造学校“新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学校系统构建了规律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京剧课程是学校的“元老级”特色课,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本学期,学校还为学生构建了“自主选择课程”,创造开发、自主的选择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

王蕊 北京市密云区檀营满族蒙古族乡中心小学校长

在人民对教育的需求面前,在优质均衡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面前,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更加意义重大,我校将培育高质量教师队伍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筑牢信念基石,激活教师发展的动力。利用五大课堂,提升理论水平,把握教育方向;抓住五个节日,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强化理想信念;打造“七彩”党建品牌,探索创新发展;锻造联动机制,党建带团建、队建,深入全面育人;落实廉政建设,强化纪律意识。

二是注重师德师风建设,筑牢道德基石,激活教师发展的向心力。主要通过抓住几组关系进行设计:建机制、评日常;守底线、学榜样;强思想、强业务;常学习、比绩效;展活动、变考核。

三是强调学校文化引领,筑牢价值基石,激活教师发展的凝聚力。学校提炼谈赢精神,明确“超越自我、赋能他人”的文化内涵;建立“谈赢”第一标尺,形成谈赢文化下的制度体系;开辟“每周谈赢故事”每月“檀小讲坛”每学期“谈赢论坛”等平台,用“谈赢”文化引领教师发展。

四是聚焦专业素养提升,筑牢本领基石,激活教师发展的张力。我校重视校本研修,聚焦课程改革,打造团队文化,倡导课题研究。

五是培育教师自主发展,筑牢精神基石,激活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我校强调教师要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主动地自觉地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实现教师发展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创造性。

探索新时代乡村教育治理新路径

王春艳 北京市密云区西田各庄镇中心小学校长

北京市密云区西田各庄镇中心小学是密云区规模最大的一所乡村小学,近年来,我们在享受密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巨大红利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新时代乡村教育治理的新格局。

从“娘儿四个”到“哥儿四个”。我们打破“中心小学--完小”的概念壁垒,将中心小学从总校中分离出去,让中心小学与三个完小由过去的“主附关系”变成“并列关系”,实行“去中心化”的一体化管理。

从“大锅饭”到“责任田”。我们按照“指标分解、压力传导、捆绑评价”的总原则“分田到户”,改革《教育教学成果奖分配办法》,在保留教师个体评价的基础上,增设“校区管理奖”,包括:安全奖、健康奖等。

在四个校区之间“连连看”。我们在总校成立了7大中心:党建研究中心、教学研究中心、特色建设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幼儿启蒙中心、综合服务中心,赋予七大中心评价权,每年拿出学年度考核指标的20%由总校直接认定,形成“总校-校区、行政身份-学术身份”横纵交错的网状组织,实现了深度统整和协同发展。

同一个田小,同一种温度。虽然分校与总校在地理位置上是“分”,但在办学理念、工作目标、结果评价等方面是“合”,坚持“理念同一、制度同步、工作同频、评价同标”。

貌离神合的治理新图谱,促进了学校内部的优质均衡发展,使四个校区走上了一体共振又各有特色的办学轨道。

打造校园里的“AI﹢梦想空间”

孙翠明 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校长

巨各庄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下辖一所完小、两所幼儿园。学校在“创建葡萄乐园、探究葡萄科技、塑造葡萄精神、感受葡萄文化、开发葡萄课程”特色活动基础上,以劳动教育、社团活动为抓手,发挥信息化优势,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三全”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全内涵、全链条、全层次的“三全”劳动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探索中,通过课程建设、学科渗透、德育活动等途径,结合校内实践基地,打造AI+梦想空间,并在全过程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以多彩社团活动,丰盈课后服务内容。在课后服务工作开展中,学校依托社团活动实现“提质培优”和“五育并举”的目标。多元化的社团活动丰盈着课后服务内容,发现、激励、发展了越来越多的阳光少年。学校开设了文学、科学、艺术、体育、思维创新五大类社团课程。学生在舞蹈、合唱、发明制作、校园剧、足篮球等近60余个社团内容中自愿选择,发展兴趣特长。

以信息技术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作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示范基地和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实验校,学校不断加大信息化投入,全面推进“互联网+葡萄树教育”,引领学生理解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升学生科学和文化素养。

(本文依据活动当天嘉宾发言顺序整理)

文字整理:郑祖伟 姜思瑶

编辑:姜思瑶

编审:常悦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